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管理制度

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管理制度

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和精神,自觉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推进校园语言文化建设,加强师生的素质修养。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管理制度。

一、推广普通话工作制度1. 成立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由教学主任分管并具体组织落实,各班配备一名推普员,加强推普工作的监督。

2. 全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积极推广普通话自觉使用“四用语”(课堂用语、会议用语、宣传广播用语、校园交际用语。

)3. 定期加强和开展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培训和督查。

4. 学校每学期有计划的安排各种形式的推普活动,在校内形成一个讲普通话的良好风气。

二、语言制度1. 普通话规范制度(1)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2)说标准普通话,不夹带方言,不转变语音、语调。

(3)学生在校园内说普通话,课堂发言,课下交流时使用普通话。

(4)提倡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也要说普通话。

2. 规范字使用制度(1)作业书写规范,减少错别字。

(不使用简化字、繁体字)(2)学习笔记中使用规范字。

(3)校报及宣传刊物中使用规范字。

(不使用简化字、繁体字)(4)自主检查家长在回条或签字中的用字,督促家长使用规范字。

(不使用简化字、繁体字)三、语言文字工作奖惩制度1. 要求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标准,即:语文老师二级甲等87分,其他非语文老师二级乙等80分。

未达标教师,原则上不聘用。

2. 教师要积极参与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不断提高自身规范用语水平,使我校全体在岗教师普通话达国标率100%,并把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能力考核中,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

3. 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中的主渠道作用。

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切实改变重知识,轻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习惯,对做的好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4. 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力度,做好科学研究工作,要在教师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并面向社会做好宣传,特别要精心组织并开展好每年一度的推普宣传周活动,对于做的好的个人和班级作为评选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的依据之一。

5. 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并将这项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

6. 全校教职工要自觉遵守规定,在教学(上课、辅导)、接电话、开会、集体活动、与学校交谈时必须做到100%使用普通话。

7. 教师教学用字(备课教案、上课板书)必须做到100%使用规范字。

8. 学校不定期举行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对成绩优秀者给予一定奖励。

四、语言文字学习宣传制度1. 语文课、写字课、说话课上落实语言文字教学。

2. 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

3.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知识教育和用字规范基本功训练。

4. 校园内有规范语言文字的标语或提示语。

5. 学校有“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栏”。

6. 学校和班级均设有语言文字监督员。

7. 每个班级的文化建设中设有普通话及规范字的阵地。

8. 通过校园晨会、班队会、升旗仪式等渠道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及有关法律法规,语言文字规范化有关知识。

五、语言文字工作教育培训制度1. 教师要积极参与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不断提高自身规范用语水平,使我校全体在岗教师普通话达标率100%,并把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能力考核中,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

2. 学校每学年开展推普周活动,对师生进行语言文字法规及常识的宣传、培训,活动要求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出勤率和表现与评选语言文字先进个人挂钩。

3. 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全体教职工参与的语言文字常识的普及,结果全校公布,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

4. 学校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工作,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以身作则,严格管理。

5. 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知识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接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听说读写能力教育培训,90%以上的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90%以上的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60%以上的学生能说标准的普通话。

学校将写字与口语成绩作为评价教学业绩的重要依据。

6. 其他学科教师也要立足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对学生进行用语用字规范化的指导和管理。

六、校园用语用字管理制度(一)校园用语要求1. 师生在校园内自觉使用普通话,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来宾之间使用文明礼用语,禁止说粗话、高声喧哗,使普通话成为校园用语。

2. 坚持普通话教学,课堂上教师讲课、学生回答问题必须使用普通话,对外电话联络必须使用普通话。

3. 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在集会上必须使用普通话。

4. 教研活动加强基本功训练,坚持使用普通话。

5. 教师必须达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教科室定期进行教师普通话培训及检测、达标验收工作。

6. 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二)校园用字要求1. 校名、标语、名称牌、标志牌、颁发的奖状等各种标牌用字符合要求。

2. 宣传栏、宣传材料、指示牌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别字,用字规范。

3. 学校举办的各种会议和文体活动的会标、标语、请柬等用字,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4. 公文、校刊、讲义、教案、试卷、用字规范。

5. 板书用字符合要求。

6. 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的符合要求。

7. 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规范字。

七、语言文字推普员工作职责1. 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体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现代意识。

2. 对班组、班级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

3. 保证“每周一讲”、“每日一读”等全校性的常规工作正常进行;要保证黑板报上的正常出版。

4. 在课余、在校内督促普通话的推广。

5. 在校园内外、班级内外要积极寻找不规范汉字、错别字,并督促有关班级和个人及时改正。

6. 对推普工作和用字规范的班级、个人上报学校进行推荐表扬。

7. 结对子,帮助普通话尚未达标的学生积极练习,争取早日达标。

8. 在学生中建立网络,形成推普员汇报制度。

9. 积极协助完成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布置的各项工作语言文字工作检查和改进措施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虽然我校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如学生中个别普通话不标准。

教师在教学、集体活动、会议中能够使用普通话,但教师间的交谈还没有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另外,师生的评优制度中对语言文字工作情况还须重视。

个别学生还有写错别字和书写笔顺不正确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特制定如下改进措施:1. 创设规范的语言文字校园环境。

校园内设立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标语,其它内容的标语、室牌、指示牌及宣传横幅一律使用规范文字。

2. 充分发挥监督岗的作用,课间在校园、走廊发现不说普通话的师生,当场批评并令其纠正。

3. 语文教师要加强口语课和写字课的教学研究。

确保学生普通话标准,汉字书写规范。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小组监督组要采用定时、不定时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各学科教师都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和错误的书写笔顺。

5. 教师必须自我加压,苦练普通话和汉字书写基本功,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检查。

优秀者才有资格参加各级评优课或各级公开课。

6. 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

要求学生在校一律使用普通话。

作业字迹工整,能写一手工整、美观的字。

7. 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每学期,学校将举行朗诵、演讲、征文等比赛。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8. 语言文字工作小组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检查和改进工作,发现问题,督促有关教师和学生及时改正。

希望我校师生共同努力,将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单位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一、单项选择(每空2分,共72分)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起施行。

A.2002年1月1日B.2001年1月1日C.2000年10月31日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A.北方话和汉字B.普通话和汉字C.普通话和规范汉字D.地方语言和文字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汉字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义务B.权利C.责任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

A.法制建设B.现代化建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B.发展C.使用和发展7.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文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9.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C.规范和标准10.公共服务行业以( )为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常用汉字11.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 )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C.普通话和外国语12.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

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范汉字13.()在需要使用方言时可以使用方言。

A.各种艺术形式B.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C.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14.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A.繁体字B.异体字C.繁体字、异体字1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C.注音字母16.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 )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17.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 )。

A.普通话和汉字B.普通话、方言和汉字C.普通话和规范汉字18.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但( )可以使用方言。

A.确需使用方言时B.随时C.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19.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

A.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B.督促其改正,并处以罚款C.由有关部门处理20.国务院( )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A.新闻出版部门B.语言文字工作部门C.广播电视部门21.《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为两个等次,其中最高和最低等级的水平分别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