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版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5题;共117分)1. (4分) (2019高一上·济南期中) 读太阳系模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模型中的中心天体对应正确的是()A . ①-太阳B . ②-地球C . ⑥-太阳D . ⑦-土星(2)模型中代表的天体对应正确的是()A . ⑧-金星B . ⑦-地球C . ④-地球D . ③-天王星2. (4分) (2019高二下·河北月考)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A . 地月系B . 太阳系C . 银河系D . 河外星系(2)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A . 天津郊区B . 青藏高原C . 赤道附近D . 极圈附近3. (4分) (2013高一上·沈阳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运会于2013年8月31日至9月12日在辽宁举行.12日下午4时,十二运会闭幕式在辽宁省浑南体育训练基地综合馆举行.在十二运会会歌《梦想的翅膀》欢快激昂的乐曲声中,十二运会会旗缓缓落下,燃烧了13天的十二运圣火渐渐熄灭.据此,回答下题.(1)全运会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A . 逐渐加快B . 逐渐减慢C . 先加快,后减慢D . 先减慢,后加快(2)全运会期间,沈阳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A . 昼逐渐变短B . 昼逐渐变长C . 昼先变长后变短D . 昼先变短后变长4. (2分) (2018高一上·新丰期中) 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A . 昼夜现象B . 昼夜交替C . 昼夜长短的变化D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5. (2分)乐山一中某同学做了个小实验,他用一根细绳绑住家中洗脸池活塞,用活塞塞住洗脸池的漏口,然后往池中放满水。
等到水面平静了,他用手拉住绳子,迅速上提,把活塞拨出。
他看见水在下渗的过程中形成了漩涡。
水面的漩涡应该是()A . 顺时针旋转B . 逆时针旋转C .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旋转D .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旋转6. (2分)从冬至日到夏至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B . 赤道以北的地区白昼越来越长C . 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D .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7. (4分) (2013高一上·长安期中) 如图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10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成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读图完成下题.(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 . 昆仑站B . 中山站C . 南极点D . 长城站(2)上述四地中,角速度相同的点有()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8. (4分) (2017高三上·延边月考) 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时,作《定风波》。
其中写道:“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汕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据此完下列各题。
(1)苏轼当时所处地区的典型植被为()A . 常绿阔叶林B . 落叶阔叶林C . 针叶林D . 高山灌丛(2)从材料中推断,该地当日最可能()A . 正值准静止锋控制多雨B . 昼夜长短差别不大C . 正午太阳位于观测者正北方D . 夜间出现霜冻现象9. (2分)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 . 90°w、89°sB . 80°E、40°wC . 10°w、1°sD . 180°w、71°N10. (2分) (2013高一上·曹县期中)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南北纬60°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B . 地球表面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C . 地球上赤道处自转线速度最大D . 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11. (2分) (2013高一上·东至期中)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B .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C .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D .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1太阳日12. (8分)百年最亮彗星﹣“世纪彗星”ISON在2013年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而且北半球适合观测.读图回答下题.(1)如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是()A . 地月系B . 太阳系C . 银河系D . 总星系(2)由图中可以看出,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地距离决定了()A . 地球有适宜的温度B . 地球有适宜的大气C . 地球有岩石存在D . 地球上有海洋存在(3)图中彗星于2013年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附近,此日地球公转的速度()A . 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减慢B . 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加快C . 地球公转的速度达到最快D . 地球公转的速度达到最慢(4)此日,在北半球适合观测此彗星,此时北半球()A . 中纬度地区昼长大于夜长B . 北极圈内极昼面积在不断扩大C . 我国北方地区春暖花开D . 天津的白昼正逐渐缩短13. (6分) (2015高一上·赣州期中) 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将发生在2015年3月20日17时36分前后(北京时间),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为2分50.1秒,太阳最大高度为18度.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是观测这次日全食的唯一陆地.但中国看不到这次日全食,仅可看到日偏食.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回答下题.(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 . 甲B . 乙C . 丙D . 丁(2)在图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A . 甲B . 乙C . 丙D . 丁(3)此次日全食时到暑假结束这段时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A . 先变快后变慢B . 先变慢后变快C . 接近最快D . 没有变化14. (2分) (2019高一上·双流期中)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回归线度数变小B . 温带范围变小C . 极圈度数变小D . 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大15. (2分) (2013高一上·衢州月考) 下列地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幅度最小的是()A . 1°E,66°34’NB . 10°E,10°SC . 10°W,1°ND . 0°经度,23°26’N16. (4分) (2014高一下·濮阳期末) 读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为黑夜,回答下题.(1)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A . 22时B . 10时C . 18时D . 12时(2) B点的昼长为()A . 10时B . 12时C . 14时D . 16时17. (2分)(2016·南昌模拟) 下图是“某日以极点为中心的中、高纬度地区风向示意图”。
此季节,下列地理现象最可信的是()A . 中国盛行东南季风B . 北印度洋洋流方向为自西向东C . 地中海沿岸主要受西风带影响D . 北京白昼长于广州18. (6分) (2017高二下·吉林期末) 下图为“东半球部分图”,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C地的昼长为8小时。
完成下面小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A . 23°26′S,0°B . 23°26′S,20°WC . 23°26′N,160°ED . 23°26′N,180°(2)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A . 0时B . 12时C . 13时20分D . 10时40分(3)此刻全球两个日期的范围比是()A . 8∶9B . 4∶5C . 1∶17D . 10∶1719.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 一年中,晨线和昏线分界点纬度的变化值最大为()A . 0°B . 23.5°C . 47°D . 90°20. (2分) (2019高一上·舒城月考) 读下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表示极圈,中心表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表示冬至的是()A .B .C .D .21. (2分) (2016高一上·福建期中) 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A . 20时B . 20时56分4秒C . l9时D . 19时56分4秒22. (2分) (2012高一上·河北月考)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 . ①B . ④C . ③D . ②23. (2分) (2015高一上·潮南期中) 如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乙常含有化石,下列对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举例,恰当的是()A . 甲——岩浆岩B . 乙——石英岩C . 丙——石灰岩D . 丁——变质岩24. (4分) (2019高二上·河北开学考)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这区岩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老,且都有化石存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处的构造地貌为()A . 背斜山B . 向斜山C . 断块山D . 火山(2)图中岩层最可能为()A . 喷出岩B . 侵蚀岩C . 沉积岩D . 变质岩25. (2分) (2013高一上·绥化期中) 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厚度最大圈层是地幔,厚度最小圈层是地壳B .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C . 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D . 地震波中的纵波能够通过地球内部的所有圈层,横波则不能26. (4分)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简略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下列各种岩石中可能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A . 花岗岩、玄武岩B . 板岩、页岩C . 砾岩、砂岩D . 石灰岩、大理岩27. (6分) (2017高一下·汪清期末) 读下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下面小题。
(1)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A . 三角洲B . 沙洲C . 冲积扇D . 沙丘(2)上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 . 流水侵蚀B . 风力沉积C . 风力侵蚀D . 流水沉积(3)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A . 风力B . 冰川C . 流水D . 植物28. (2分)(2020·奉贤模拟) 图示是桂林的象鼻山景点,该地的地貌类型是()A . 流水地貌B . 风成地貌C . 海岸地貌D . 喀斯特地貌29. (4分) (2019高一上·秦皇岛期中) “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