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章·第二节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章·第二节
中国文化概论·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如何认识中国文化的特征
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我们准 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首先,要从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的比较来认识,其次, 要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 法制度的基本社会特征来认识。中国文化的 特征主要表现在重伦理道德、重和谐融合、 重实际与稳定、重人文教化四个方面。
[资料注释] 资料注释] 和合学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和之为美的审美价值的反思,以及对于审美方式、审美结构的思考。从 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中和,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亦是中和。因此。和 与中和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 ——张立文 ——张立文
重实际、尚稳定
典型的大陆性农业国家格局,促使中国人倚 重自然规律,四季的有序轮回使得中华民族对于 “恒常”和“变易” 有了极为辩证的认识,纯朴、务 实的人们深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简 单而又重复、朴素而又实际的生产方式,培养了 中国人重实际而黜玄想、重稳定而轻变动的文化 品格,“安土乐天”的文化特点,养成了中华民族 “实用—经验理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认为必须 以不变应万变,追求知行统一。当然,这种思维 一旦僵化便会成为不思进取、知足常乐、缺乏创 新的温床。
中国传统 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 化 , 亦称作“崇德”型文化 。 中国传统 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 ,是以血缘关 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它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 识形态。家族是中国人社会生活的主 要舞台,也是历代统治者建立统治秩 序的重要基础。孟子曰:“天下之本在 国 , 国之本在家 。 ”家国同构的宗法 观念下,个人消弭在群体之中,重视 家 庭成员之间的人伦关系是个人的首要任务 。这种思想逐渐转变为“厚德载 物”、“内圣外王”和“孝治天下”观念,被推广到哲学 、政治、历史、文学、教育 等诸领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的先民生活,使得老子追求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理想,孟子提出“五亩之 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的仁政规划,陶渊明热爱“榆 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田园美景,都是农业文明中生活理想的写 照。 张大千:并蒂图
重理性、尚文教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理性和人文教养的特点,首先 表现在中国文化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具有超 宗教的情感和功能 。孔子告诫弟子“务民之义,敬鬼 神而远之 , 可谓知矣”的人本主义传统 , 得到儒家广 泛的认同和发展,人们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 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 ,“天地之性人 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调, 反对宗教的有神论思想。其次, 重农务实的经济生活方式,使 儒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成为一 种关心现实、关注现世的人文 哲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当中,
书生礼拜图
个体的修为和现实诉求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重 视家庭、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则是最直接的养成方 式。此外,还特别重视以礼乐精神为核心的人文教养。
杨淑涛工笔画:风絃自有声
【思考与研讨】
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 本特征,除了本章列举的几点外,你认为还 有哪些也可以归纳进去? 2.每个人选出一个能够体现中国传统 文化精神的当代事件,说说你的分析。 3.从你周围人的生活中总结出中国传 统文化特征对他们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 影响,并将你的总结形成文字。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它是中国的,这是从它同其他国家相比较的意义上来说的; 第二,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1840年以前中国古代的传统 文化; 第三,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只能是一些节本的特点。 ——罗国杰
张大千:红妆步障轴
重伦理、崇道德
廿四孝图· 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
[资料注释] 资料注释] 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的社会生活;亲戚邻里朋友是中国人第二重的社会生活。这两重社会生 活,集中了中国人的要求,范围了中国人的活动,规定了其社会的道德条件和政治上的法律制度。 融合的特 点表现在:首先,体现为人与自然的 和谐,即天人协调,与天地合德,遵 循自然规律,有机地整合、调控人与 自然的各种关系;其次,体现为人与 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张“贵 和尚中” ,并以此为前提,追求“君子 和而不同” 的独立人格,认为“大同理 想”和“中庸之道” 是和谐、统一的最 高境界。因此,千百年来,维持家庭 的和谐,追求国家的统一,是传统中 国和中华民族始终不渝的人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