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4节-群落的演替(使用PPT
第4节-群落的演替(使用PPT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 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33
阅读课本P79-P80页以及思考与讨论 题,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发生在裸岩上的 演替和弃耕农田上演替的大致过程
34
35
36
37
38
39
40
课本P78讨论
41
42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
43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 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
17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①概念: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
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 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②过程: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 →乔木林 ③例子: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 林、弃耕的农田等
18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⑤乔木 ⑥树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 难形成
16
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①概念: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 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 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②过程: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 乔木→森林 ③例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等
础?苔藓为何能取代地衣?是完全的“取 而代之”吗?
9
草本植物阶段
土壤能保持一定水分时,草本植物的种子能够萌发生 长。结果较高的草本植物逐渐占据了优势……
10
草本植物阶段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
入到这个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有机 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
11
灌木阶段
灌木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 并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群落中物种更加多样化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 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 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 和方向进行。
20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1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思考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
原因之一? 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
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22
四、群落演替中的问题:生物入侵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28
实例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水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29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 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 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 的选择造成的。
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2、次生演替:
30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25
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的空间特征
26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K/2
27
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物种 AB
互利共生 ++ 寄生 +-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竞争 捕食
-- +-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31
问题探讨:
1883,8,7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爆炸声是有史以来最响亮的声音
32
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
➢群落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的活动和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 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 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12
森林阶段
乔木比灌木在 获取阳光上更具 有优势,最终形 成了森林。树林 的形成进一步改 善了生物生存的 环境,物种进一 步多样化,这个 阶段相对稳定。
13
4、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 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14
演替的类型
2、次生演替:
15
群落的演替类型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1.紫茎泽兰 2.薇甘菊 3.空心莲子草
4.豚草
5.毒麦
6.互花米草
7.飞机草 8.凤眼莲 9.假高梁
10.蔗扁蛾 11.湿地松粉蚧 12.强大小蠹
13.美国白蛾 14.非洲大蜗牛 15.福寿螺
16.牛蛙
23
四、生物入侵的种类
24
《中国水利网》宁 波、昆明、武汉等 地,人躺在铺满水 葫芦的湖面上,可 以不沉;上海去年 3万吨的水葫芦打 捞量,今年已翻了 3倍有余,上升至 10万吨;水葫芦所 带来的水体富营养 化,让越来越多的 水中生物痛失“家 园”。
3
群落的演替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4
一、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裸地之上是 如何出现森 林的呢?
5
裸岩阶段
6
7
8
裸露岩石演替成森林 1、光裸岩地上的“拓荒者”是谁?为什么? 2、苔藓出现后,和地衣的种间关系是什么?
他们竞争的是什么?哪个有优势? 3、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
44
45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6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 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 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课前回顾
1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 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 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 的选择造成的。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
1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2
群落演替的“动态发展观”
1883年8月7日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岩浆形成 的寸草不生岩浆岩,现已蔚然成林。
19
思考与讨论: 讨论课本P81提出的问题
提示: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 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 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 草等处于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在路周围 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就 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