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数学趣味性
作者:张思平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数学的作用,自然地进入学习数学的状态,从而建立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165-01
新课改以来,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上发生了诸多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都在追求理想的数学课堂。
"与众不同"的数学味道,是构建理想数学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堂就要关注问题意识、突出知识本质、重视学法指导、采用朴素手段、文化润泽情感。
下面就以"圆"这节课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很容易对真实的情境产生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结合具体的问题创设生动的情境。
如我在讲"圆的面积"一节时,就设计了以下问题:(1)一只小羊被它的主人用一根绳子(无弹性)拴在大树上,小羊能在什么范圍活动?学生答:在一个圆内;(2)在怎样的一个圆内活动呢?学生答:在以大树为圆点,以绳子长为半径的圆内活动;(3)小羊能够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学生又答:小羊能够吃到草的最大范围可以用以这根绳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来表示。
这样一来教师以"小羊吃草"作为情境引入,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很自然地走进了一个圆的世界,问题很容易地得到了解决。
2.巧妙设疑,唤起学生的需求
要设法让学生有学习的需要,有了需求才会去自己想办法学.例如,关于半径和直径的学习需要,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都学会使用圆规后,我要求学生画一个漂亮的圆,边画边体会圆的"一中同长" (《墨经》之语)。
我创设了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情境:"你们画得又快又漂亮,能交流一下,你画了一个多大的圆吗?"学生有的比划,有的说画了一个大概拳头大的圆.这时,不用我说,学生显然还是不满意的。
对啊,数学讲究精准啊!该怎么表达呢?有了继续学习的需要,学生当然就认认真真的看书自学了。
3.关注民族文化的教学情感,追求理想课堂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