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日前,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和民宗侨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卢华英的带领下,就我区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除走访区教育局听取工作汇报外,还分别赴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西湖交警大队、区城市管理局、区公安消防大队等7个部门和全区所有镇街,召开了由部门领导,镇、街道人大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中小学校、幼儿园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各方面关于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工作自查自纠情况介绍和建议、意见。
我们还对部分校园及校园周边进行了明查暗访,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评价近年来,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部门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切实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全区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秩序总体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安全责任更加明确一是专门成立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
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专项组定期研究分析校园安全管理形势,部署落实校园安全防范措施,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并开展落实情况专项督查。
区教育、综治、公安、交警、城管、工商等各部门和各镇街的职责也作了相应的明确。
二是各镇、街道相应成立校园及周边地区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由镇、街道领导任组长,综治办、派出所等职能部门、相关村社负责人任组员,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分解落实属地责任。
三是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明确行政一把手为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增配专兼职安保干部,组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安保干部具体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管理,各项制度有效建立一是完善校园内部安全保卫制度。
加强校园门卫管理,实行上课期间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加强重点时段守护,学生上下学期间由校级领导、教师、校园保安等组成保卫力量,共同维护学生安全;加强校内不稳定因素自查,落实相关人员教育、心理疏导、稳控等各项措施。
二是建立校园安全联防制度。
公安、交警、卫生、城管等部门根据自身职责,会同校园加强校园周边治安情况、流动摊贩、交通隐患等情况的安全排查,对校园周边社区精神病人、有暴力倾向等人员做到有效管控,切实改善校园及周边环境。
各部门还主动深入校园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与保安、校园老师等共同建立应急事件处置预案,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三是建立校园及周边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因工作不落实、责任不到位,严肃追究责任,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制度。
(三)预防为主,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一是充实安全防卫力量。
全区各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都能按要求配备保安,加强校园门卫室等重点部位管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在校园周边巡逻执勤;部分学校还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开展家长志愿者护学活动,校园及周边安全防卫力量有效充实。
二是加大安全设施、设备投入。
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技防、物防工程建设,在校园内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手动报警装置,校门口视频监控与110实现实时联网,按规定配备安全防范器械装备,提高了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
三是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组织开展了全区范围内的校舍勘察、逃生避险演练、安全知识教育等活动;将校园安全隐患定期和动态排查纳入校园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创建、评比“安全文明校园”等活动,有效强化了全体师生的安全参与意识,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初步形成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校园内部安全管理问题一是校园内饮食安全制度还不够健全。
据20XX年卫生部门对监测点学校的食堂食(饮)具消毒质量监测结果,所监测的样品中大肠菌群项目有不合格的样品报告,20XX年检测中仍有不合格样品存在。
有些学校食堂存在留样冰箱放有杂物、食品原料索证不齐全等问题。
桶装饮用水存在超期存放和饮水机未及时清洗消毒的现象,据20XX年卫生部门对学校饮水机流出水进行采样检测,情况不容乐观。
二是校园健身场地对外开放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个别学校未落实健身场地对外开放的安全管理制度,校外人员随意翻墙进入健身场地的现象长期存在,保安对此也无能为力。
三是校园门口安保制度落实不够。
在明察暗访中发现,部分校园还存在保安未核实清楚外来人员身份的情况下,先打开校门让其进入的现象;家长中途到校接送学生时,把私家车直接开进校门的情况也有发生。
(二)校园周边安全保障问题一是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混乱。
三墩、转塘、蒋村等学校周边一些道路至今没有验收,因管理权限尚未从建设单位移交给交管部门,导致交管部门对这些路段未能进行有效管理,警示牌、标识标线、信号灯、管理力量、管理措施都不到位;部分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学校,学生进出校园的大门面临交通主干道,学生上下学时段家长接送车辆无序停放,导致道路拥堵,形成一个校园一个堵点;部分校园处在小区或弄堂内,路窄车多,上下学时人车混杂,交通堵塞,喇叭乱鸣,群众意见较大。
二是学生接送车安全存在隐患。
公交车开不到校门口指定接送点,常与社会接送车一起被堵;部分家长雇用没有正规客运资质的个体车辆接送学生。
调研中发现,有的载有一车幼儿的拼载车全程没有一名家长护送,把一车幼儿的安全交给一名社会车辆驾驶员。
三是部分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仍然比较淡薄。
学生在马路上追逐打闹,骑车带人,不按规定走斑马线等现象还时有发生。
四是部分校园周边不安全食品出售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部分校园特别是农村校园周边还存在乱设摊点兜售“三无”食品的现象,部分商店超范围经营食品,以廉价消费吸引学生,对学生的健康影响很大,虽经多次整治,但效果仍不理想。
五是校园周边存在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部分校园周边不法商贩向学生兜售氢气球等不安全玩具;有些校园周边大型犬类管理不规范,对举报处置不及时。
(三)安保力量和监控设施问题一是安保人员数量不足,力量分散。
调研中发现,各镇街负责校园周边安全工作的公安派出所、交警中队、城管中队等部门普遍反映警力不足,不能按要求做到定时定点对所有校园周边派出有效警力,只能有重点的定岗护校和应急处置,离规定的见警要求相差甚远。
二是技防设施未完全到位。
主要是新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未按规定及时安装安全监控设施(全球眼),新建校园门口监控探头未与公安部门实行联网;部分民办幼儿园监控、报警、消防设施和应急处置器械未按规定数量配备;部分监控设备被树枝遮挡,影响正常使用;校园过期的安保器材未能得到及时更换,缺少更换的制度保障。
三是保安力量不足。
当前保安人员由于收入较低、缺乏培训,部分在岗保安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保安技能,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出于成本考虑,未按规定数量和要求配备保安。
(四)量多面广的社会办的少年儿童集中场所安全管理问题一是无证幼儿园存在失管现象。
目前全区绝大部分镇街都不同程度存在无证幼儿园,初步统计有50多所,其中三墩、转塘、留下等镇街特别多,在园幼儿确切数量至今无法掌握。
调研中发现,有的无证幼儿园已经是一园多点,在园人数甚至超过了1000人。
这些无证幼儿园大多租用农居房,有的甚至在违章建筑中办学,园舍问题成为不能办证的主要原因。
这些幼儿园业务得不到指导,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基本没有配备专职保安,未按规定安装监控报警装置,对派出所检查提出的整改通知书不按规定整改,敷衍了事。
派出所对此也很无奈,缺乏威慑力。
二是大型培训中心管理难。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一所开放性培训、游乐场所,人流量大,人流进出较难控制,安保力量不足、安保设施不够、安全管理方案不明确,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三是众多早教、培训机构未纳入安全监管。
分布全区各处的社会办学的早教、培训机构数量多,未成年人集聚,安全管理不到位。
一些经过工商登记为“家政服务”的机构实际从事幼儿看护工作。
调研中了解到,其中一家这样的机构仅3名看护人员,在自己家中看护了37名20个月至5周岁年龄段的孩子。
三、工作建议(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对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重视程度要再提高。
认真总结几年来对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全面梳理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管工作机制,确保常态运行、长效管理、长治久安,真正把这项工作作为涉及千家万户和群众利益的大事、要事认真抓好。
二是工作责任要再明确。
校园安保的责任主体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重点抓好校园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督促落实;公安、交警、城管、卫生等部门要根据要求各司其职;各镇街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教育和综治工作的密切配合,深入排查整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辖区内各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是安全防范能力要再加强。
学校幼儿园在安全工作上要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进一步创新方法,在实行教职工全员安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主动延伸安全工作范围,做好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宣传工作,实现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安全工作良性互动、有效联动;不断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开设安全教育专题课程,通过班队活动、专题讲座、安全演练、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强化安全知识教育,将学生安全知识掌握、安全行为养成与班级集体、学生个人评优评先挂钩,使学生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四是安保措施要再强化。
建议由政府牵头协调,部门协作,会同学校建立“一校一园一案”的工作方案,根据方案,加强对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的管理、监督和整治,加强隐患排查,提高整改效率。
(二)进一步加强校园内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