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大学生的医疗费用不断上升,尤其是学生群中出现不少重大疾病个案,给实行公费医疗的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本文通过调查华南农业大学过去一个学年实行“学生平安保险”(下文简称“学平险”)的现状,了解大学生医疗费用的消耗情况,分析“学平险”给学校带来的影响。
并通过对大学生医疗保障情况调查,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促进高校医疗改革的良好发展。
本课题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2004~2005学年学生医疗费用及医疗保障调查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总的来说,学生的整体患病率、住院率相对较低,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剧增,高校的医疗财政补贴跟不上医疗费用的上涨,导致了医疗水平难以提高。
该校学生大病、重病的患病率在上升。
贫困生的数目也越来越多,对疾病的风险承担能力较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亟需解决;目前高校学生中有不良生活行为的比例较高,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结合高校学生对目前学生医疗保障措施的满意度的调查,最后建议针对该校学生采取多方运行的医疗保障措施;健全该校的卫生服务中心,从根本上抓好学生身体健康教育;并提出要广开渠道,筹集资金,并且开展个案工作,保障贫困生的心理与生理健康;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购买特种病保险,保障患重大疾病学生的基本权益。
关键词大学生平安保险医疗保障制度高校社区医疗保险目录1 前言 (1)2 研究方法 (1)3 实行“学平险”前学生医疗保障概况 (1)4 实行“学平险”后学生医疗保障概况及问题分析 (2)4.1 2004~2005学年该校实行“学平险”后的公费医疗规定 (2)4.2 采取新规定后学生的医疗保障待遇 (3)4.3 学生医疗保障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4)5 改善大学生医疗保障状况的建议 (4)5.1 学校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强化“学平险”功能 (5)5.2 加强保险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买保险意识 (5)5.3 建立机制,增加“学平险”资金运作的透明度 (6)5.4 发展社区服务中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 (7)5.5 调整资源,加大对社区服务中心投入 (8)5.6 从两方面入手,关注贫困生医疗保障问题 (8)5.7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9)6 小结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英文摘要 (13)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14)1 前言近年来全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学校学生数大大增加, 2001年扩招了100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达到了1300万人,到了2005年本专科再扩招475万人,研究生扩招剧增至31.6万人,已经远超过了当初计划2005年全国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00万人的目标[1]。
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关心的话题。
既往我国对此研究多从体质角度入手,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也仅限于公费医疗予以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障。
自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疾病模式先后发生了变化:传染病发病率下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
正如敷贾永所言:“医学模式也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①。
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不再是不生疾病,而是生理、心理、社会的完美状态。
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开始探讨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状况,普遍认为大学生的体质在改善,但心理、精神问题越来越多。
与此相应,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需从多方入手。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正在进行积极改革,高等学校学生作为特殊社会群体未被纳入,按规定享受原公费医疗待遇。
然而,各高等学校学生公费医疗有限,外加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医疗机构监管力度下降,高校学生的医疗保障出现新的困难,而针对高校学生医疗保障措施研究的较少。
本研究从华南农业大学在校学生医疗费用情况、参加医疗保险前后医疗费用开支的对比以及在校学生医疗保障水平和意愿入手,了解目前高等学校学生医疗保障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性措施,希望能为改革高等学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提供经验材料和依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部分学生为研究样本,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制度规定、参保与理赔费用数据,通过文献法获得。
从华南农业大学校医院、校办搜集学生参加团体医疗保险有关文件,了解学生参加团体住院医疗保险的具体规定,从校医院搜集了有关参加医疗保险的保险合同资料以及学生投保费用。
学生医疗保障的水平和意愿,采用问卷调查收集。
大学生医疗保障调查表是在征求老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自制的。
调查表共分四方面内容:一是个人基本情况,二是家庭情况,三是个人卫生状况,四是对目前医疗保障的态度以及对学生医疗保障的需求和建议。
因时间和人力等关系,调查未能在全校学生中展开。
考虑到华南农业大学也是在2004~2005学年全面推行“学平险”,故主要从2004~2005学年入学的大一学生中以方便抽样方法抽取72名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
通过发送调查表、网上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调查,共收回合格表62份作为研究材料。
3 实行“学平险”前学生医疗保障概况2004~2005学年前,华农大学生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是由华农大公费医疗支付95%,其余的5%由学生自理。
学校的公费医疗费用来自省教育厅的医疗财政拨款,拨款标准是根据1998年该校的在校生规模和每人60元的水平来确定的,当年学生人数为4000多人,全校医疗拨款总计约24万元。
从1999年开始,该校连年扩招,到2004年底在校生已达到一万多人的规模,因此该校的公费医疗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但该医疗拨款不变,再加上在防疫、公共卫生和校园责任险方面的投入,于是平均每个学生就只有20多元了[2]。
特别是近几年来,校内学生群中出现不少重大疾病患者,学校更为此垫付了数十万元,平摊到学生手上的补助更是寥寥可数。
医疗资金的缺口直接造成了该校医院只能提供廉价的药品和普通的门诊服务。
本次调查发现,有77.42%的同学同意“认为校医院需要增加药品的数量,更新药品的品种”,有67.74%的同学同意“学校需要更新医疗设施,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这反映了学生迫切地希望学校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因为这样不但可以保障他们的健康,而且还可以减轻他们在外就医的经济负担。
但学校面对逐年增加的巨额医疗费和有限的医疗财政拨款,只能采取降低医疗运营成本等措施来“节流”。
医疗资金的缺口间接影响了学生转诊就医。
部分学生受校医院目前的医疗条件限制,需要转向校外的挂钩医院继续深入治疗,但要经过校医院的主治医师或相关医院领导的审批,手续繁琐。
不少同学碍于校医院规定(具体内容请见下文),考虑到转校外治疗,也未必能够报销医疗费,有些人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特别是贫困生,他们经济负担已经很重了,一旦患病了,只能依靠校医院。
他们即使患上了校医院没有能力应付的疾病,也不会拿钱去转校外医院治疗,只是在校内慢慢地熬。
4 实行“学平险”后学生医疗保障概况及问题分析4.1 2004~2005学年该校实行“学平险”后的公费医疗规定鉴于医疗需求与费用之间的巨大缺口,该校自2004年11月1日起对学生公费医疗进行改革,实行新的补充规定: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意外伤害及附加住院保险”。
每位参保的学生每年要交20元的保险费(该保险费由学生自负)。
凡参加保险者按本规定报销医药费。
没有参加保险者,学校将把国家拨给的每人每年的公费医疗补助发给个人,所发生的门诊、住院费用一概自负,不予报销。
并对学生的门诊、住院报销做出如下规定:由表1看出,该校一方面仍然要求学生必须经批准才能转院就医或进行昂贵的医疗检查,避免一些身体健康的人滥用学校的医疗拨款,维持正常医疗秩序;另一方面,该校还是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出发,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报销,适当缓解了学生在外就医的经济压力。
从表2可以看出,学校希望通过鼓励学生买保险,将住院费用“转嫁”到保险公司,让保险公司共担风险,具体成效有多大,请看下面分析。
4.2 采取新规定后学生的医疗保障待遇鉴于新规定中对学生门诊治疗的规限变化不大,故我们重点研究学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情况。
总的来说,在“学平险”实行了一个学年,该校同学的住院医疗费用有较大变化,原来大部分由学校负担的公费医疗支出,现在转移到保险公司与学生身上。
尤其是学生,自身负担的医疗费用有所增加。
4.2.1 “学平险”理赔偏低,造成学生自负费用相对增加本次调查中,有24个同学获得了保险公司住院医疗费用理赔。
其中有10个同学的费用是在“1000元(含1000元)以下”,按费用的55%赔付;另外14个同学的费用是在“1000元-5000元(含5000元)”的范围内,按费用的60%赔付(具体赔偿比例请见表3)。
不少同学感到,与以前的公费医疗报销相比(华农大公费医疗支付95%,其余的5%由学生自理),学生自负的部分反而增加了30%~40%。
因此部分同学会认为“学平险”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太多实惠,反而加重了负担。
4.2.2 学生校外就医治疗费用增加本次调查中,2004~2005学年的假期里在外住院治疗的有19人次,假期在外门诊治疗的有34人次,还有照CT、彩B等昂贵检查2人次。
按规定,放假期间学生在校外医疗机构治疗,不予报销。
以上列举的门诊费用,全都由学生自负。
除此之外,该校医院规模较小,而前来就诊的学生日益增多,经常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
一些学生由于突发的病情,来不及向该校医院申请转院,就自行转到校外治疗了。
像这样的情况,学校也不予报销,对于没有经济收入和其他医疗保障的学生来讲,这无疑又增加了经济负担。
4.3 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4.3.1 该校医疗保障服务与学生的医疗需求有较大差距该校校医院过去仅仅是一个社区服务站,为广大的学生、教职工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
后来随着辖区内的居民增多,该服务站越来越不堪负荷[3]。
例如:平时来看门诊的主要是学生与辖区内的老人,人数比较多,经常要排很长的队伍等候;每个诊室只有一两个的医生当班,工作负荷比较大,医护人员的配置也相对比较缺乏;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达到70.1%,空置的床位较少,而且病床的周转率只有20.2%,说明了医院应该多添置病床,以满足不断增多的病人需求。
此外,学生对该服务站的医疗设备亟需升级、药品品种匮乏也早有意见(前文有提及,这里不再阐述)。
学生希望校医院能提供全方位的社区健康医疗服务。
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针对个人的健康锻炼计划;关于重大疾病的预防宣传知识等等。
不少学生希望校医院能提供足够的人手开展这些工作,甚至还提议校医院要注重自身医护人员的培训以及相关的医疗硬件设施的提升。
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学生普遍对当前校医院的服务水平感到十分失望。
而且限于目前“学平险”的理赔规定以及该校校医院的转院规限,学生就诊往往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在该校校医院里接受目前还没有提高的医疗服务,要么就自己掏钱接受校外医院昂贵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