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5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节选)(教案)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5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节选)(教案)

1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马克·吐温……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些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阅读这些作品,既能与文学大师进行交流,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又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

让我们走进世界名著,去认识鲁滨逊、尼尔斯和汤姆·索亚这三位名人,和他们一起去探险,听他们讲自己历险的精彩故事。

我们将在阅读名著中渐渐成长,收获人生财富。

本组教材都是节选自世界名著,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也与阅读名著有关。

因此,教学本组教材,教师应从教材的编排特点出发,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整部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下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为代表的世界文学名著。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文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节选) 本文由“梗概”和节选片段构成。

“梗概”概括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

节选片段讲述了他初到荒岛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了解鲁滨逊的非凡经历,感悟鲁滨逊的性格特点,体会他面对厄运时顽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课时 骑鹅旅行记(节选) 选文写了一个叫尼尔斯的小男孩变成小狐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了解小男孩尼尔1课时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及和一只家鹅开启了奇妙的旅程。

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选文主要讲述了汤姆与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体现了汤姆不仅聪明、勇敢,而且善良、有乐观向上的品格与精神。

品读故事,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

1课时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开一次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得出自己的独特体会,并学会表达和分享。

1课时习作写作品梗概学习概括作品主要内容的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写梗概的方法,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交流阅读名著的方法和体验,学习准确评价人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来读懂名著名篇。

2课时词句段运用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学会运用;感受不同译文语言的魅力。

体会夸张的作用,并学会仿写;说出自己阅读不同译文的感受。

日积月累学习、积累古代表示不同年龄阶段的词语。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积累运用。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了解一些世界名著的故事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深入了解名著,学会做读书笔记,分享阅读收获。

机动25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节选)文本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

小说讲述了鲁滨逊因船只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独自生活了二十八年,最后在“星期五”的帮助下回到英国的故事。

课文由“梗概”和节选片段构成。

“梗概”按时间顺序概括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历险经历。

节选片段主要写了鲁滨逊初到荒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这两部分内容共同塑造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形象。

本课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文中鲁滨逊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是学生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重点理解“天涯海角、流落、安慰、简陋、前所未闻”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品读精彩片段,积累语言,激发阅读兴趣。

4.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面对困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故事的线索和主要情节,关注人物命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了解梗概的写法,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流落、凄凉、寂寞、不恐惧”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3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

出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剧照,引出《鲁滨逊漂流记》。

导语:2012年李安导演拍摄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上映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影片讲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

在这227天里,派遭遇了许多无法想象的挑战,但是从头到尾派都没有绝望,求生的希望一直支撑着他,最终派与老虎共同战胜困境获得了重生。

派的经历是震撼人心的,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鲁滨逊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读一读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鲁滨逊漂流记”这个题目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同时也能引起人们的思考:鲁滨逊经历了哪些困哪?他是怎样解决困难的?故事的结局如何?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其主要内容。

(1)了解作者。

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4誉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欧洲的“小说之父”。

他出生于伦敦,受过中等教育,在学习多年神学后发现自己不喜欢宗教生活而经商。

他在经商过程中游历甚广,但是后来生意失败,负债累累。

经过种种磨难后他投身于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辛格尔顿船长》《杰克上校》《鲁滨逊漂流记》等。

(2)创作背景。

《鲁滨逊漂流记》写于1719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的一个荒岛上。

他在荒岛上生活了4年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

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全新的英雄形象,使“鲁滨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

(3)内容简介。

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

一次在航海旅行中不幸遭遇海难,孤身一人流落荒岛,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岛上生活了28年。

在此期间,他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并且解救了野人“星期五”。

鲁滨逊经历种种磨难后,最终乘船回到了家乡。

2.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阅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标注自然段序号。

②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把生字读正确,自主识记字形。

③找出本课中的多音字,弄清其在文中的读音。

(1)读准字音。

◆需注意的字音:翘舌音:栅边音:聊后鼻音:控◆易读错的字音:“乏”读“fá”,不要读成“fàn”;“剔”读第一声“tī”,5不要读成第四声“tì”。

(2)认清字形。

◆区分形近字:惧——俱宴——晏乏——之籍——藉聊——柳栅——珊贷——货剔——赐袭——垄控——腔◆易写错的字:“凄”部首是“冫”,不要写成“氵”;“聊”右边是“卯”,不要写成“卵”;“覆”下面左边是“彳”,不要写成“亻”。

(3)认识多音字。

多音字:“畜”读“chù”时,一般作名词,指家畜;读“xù”时,作动词,意思是“圈养”。

(4)分组合作学习,理解词语,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教师出示词语。

)流落凄凉寂寞恐惧宴会倒霉淡忘忧伤书籍聊天缺乏栅栏理智控制防御侵袭倾覆远眺预设:本课的词语较多,其中大部分词语,学生朗读课文后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对于少量难理解的词语,学生可以先借助工具书来了解其含义,再采用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以运用的方法来深入理解。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同学们,你们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本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在编排方式上有一些不同?本课由两部分构成,即《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梗概和节选片段。

同学们分别读一读,概括它们各自的主要内容。

1.朗读“梗概”,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1)了解什么是“梗概”。

6预设:教师出示“梗概”在字典中的释义:“大略的内容”。

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弄明白小说的梗概就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主要的情节等要素。

(2)尝试归纳“梗概”的主要内容。

预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提示学生语言要简练,不能面面俱到。

(3)学生分组交流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根据交流情况填写表格。

预设: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由一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接着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不断完善表格。

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无住所建房定居食物吃光了畜养、种植野人袭击救“星期五”发现英国船只叛乱救出船长(4)梳理层次。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鲁滨逊爱好航海和冒险,在一次航海途中遭遇意外。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简单介绍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冒险经历。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鲁滨逊终于获救,回到阔别28年的英国。

2.朗读节选片段,概括主要内容。

(1)阅读节选的片段,思考:片段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7预设:抓住文中表明时间的语句“我是在9月30日登上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岛”“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以后”,可知节选的片段写的是鲁滨逊初到荒岛时的故事。

主要记叙了他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的情节。

(2)学生自主交流选段的主要内容,教师巡视课堂,相机点拨。

①文中有一个过渡句,请学生找出来。

(“我现在开始认真考虑我的处境。

”)②以这个过渡句为界,选文的前后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前面部分主要写了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后的生活状态,后面部分主要写了鲁滨逊面对现实的思考。

)③引导学生以此为依据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鲁滨逊初到荒岛时遭遇的种种困难以及他如何解决困难的。

第二部分(第8—10自然段):写鲁滨逊冷静地面对现实,乐观向上,安排以后的生活。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交流的方法,掌握了生字、词语,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课文的层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