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纠纷防范(详细)

医疗纠纷防范(详细)


媒体因素
1、医疗问题成为首选对象 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竞争的日益加 剧,各媒体为了维持和增加本媒体的 听众、观众和读者,竞相推出大众感 兴趣的热点新闻,以达到扩大市场占 有率的目的。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发展的 相对滞后,治安、环境、教育、医疗 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以医疗 问题涉及面最广,受众面最宽,炒作
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之三: 患者因素
5、医疗服务的直接和间接客户 患者是医院的直接客户,但不是医 院的惟一顾客;病人家属是医院的间接 顾客,对医院的服务可能有比患者更深 切的体会。不了解这一点,有时可能会 埋下医疗纠纷的隐患。举例:
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之四: 医方因素
1、医护人员收入偏低 众所周知,医生是一个高劳动强度、 高风险的职业,在非典疫情中,医护人 员职业的危险性就充分凸显出来。但医 生的收入与其工作的强度和风险并不相 称。 医生收入长期低迷,无法体现工作价值, 这也是现在一部分医生收红包回扣的原 因之一,同时也造成医生在大众心目中 唯利是图的偏见。
▶3、医疗技术上的原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前列腺肥大经尿道电切术 ●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损伤

▶4、意外情况-手术、穿刺、麻醉等诊疗意外
股骨头骨折(公共安全责任)案例 ●透析锁骨下静脉穿刺误入动脉案例 ●麻醉意外导致患者单侧下肢功能障碍(腰麻损伤神经根)

▶5、家属另有需求-没事找事

无理投诉和临床中经常遇到的无理取闹的都属于此列;
十一、如何防范医患纠纷
1、加强行风建设;
2、改善服务态度;
3、注重加强沟通;
4、尊重病人权利;
5、学习执业规范;
6、规范执业行为。
1 严把语言关口 避免“祸从口出”
* 恶语相向: * 说话随便:
* 无效交流: * 承诺绝对:
二、
沟通·告知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走出告知误区
□克服父权主义— 避免“好心办错事”; □严格当面确认--避免“歧义生事端”; □充分言语交流 -- 避免“做到说不到”; □ 重视告知形式 -- 避免“事倍而功半”; □ 把握哲学原理-- 避免“顾此而失彼”;
理念
医疗安全的核心理念
防范胜于生命 责任重于泰山
二、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 中国医师协会最近一次统计的“医患关 系调研报告”显示:
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的医师 74.29% 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 47.35%; 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极为恶劣” 13.28%。 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 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 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0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 0.81万元。
2、投入不足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财政预 算中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 比重不到20%,且逐年下降。 中国的卫生系统不平衡,政 府为改进人民的卫生条件所做的工 作还很不够。
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之一: 社会因素
3、发展滞后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 会发展和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相对滞后, 再加上新药品、新医疗技术和新设备 的引进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虽然 卫生主管部门已做了多方面努力,但 仍然有很多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药, 矛盾直接转化成医患冲突,医院成为 冲突的发生点。
十、尊重法律赋予患者的权利
1964年6月,第18届世界医学大会 上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明确了 患者应享有的权利包括:
①患者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等不受侵犯的权利; ②患者享有获得公正医疗保健服务的 权利,也就是得到与其就诊医院等级相应 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服务权益,人类生存的 权利是平等的,因而医疗保健享有权也是 平等的,任何患者有权享有必要的、合理 的、最基本的诊治护理来保障健康;
1、消费者维权意识高涨 据中国社会调查所连续4年在北 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 等地对近6000名居民的调查表明, 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增强。在 遇到权益受损时,有94%的消费者 表示会主动采取各种行动以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顾客是上帝”这句商 业活动中的口号,被有些患者简单地 套用过来,认为医疗活动中也应“患 者是上帝”。
医疗纠纷是患者因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意或不 认可等而引起的与医疗机构的争执。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 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 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 身损害的事故。
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但和医 疗事故并不成比例。这反映技术问题不是主要原 因,而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二、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 中国医师协会最近一次统计的“医患关 系调研报告”显示:
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的医师 74.29% 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 47.35%; 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极为恶劣” 13.28%。 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 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 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0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 0.81万元。
八、处理医患纠纷发现的存在的 问题
1、术前交代有遗漏; 2、病程记录不全,质量不高; 3、该签字时遗漏; 4、不交代尸解; 5、没有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6、推委患者,遇事不及时处理; 6、医疗行为的对应性差。
九、处理医患纠纷应注意的几 个问题
1、要树立“一盘棋”的观念; 2、要采取冷静的态度; 3、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4、要注意方式方法和“火候”; 5、不要给患方留下任何证据; 6、不要轻易向患方许诺; 7、不要轻率表态; 8、不要轻易下结论。
不专心、服务态度差、思想压力大、
疲劳上岗 、责任心不强
七、处理医患纠纷医方解决对策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 念。 2、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 3、收集各种无过错证据的资料。 4、完善各种诊疗、护理方法、措施。 5、严格执行特殊检查、治疗中的知情同意告知方 法。 6、严格执行使用医疗用品中的各种合格证件。 7、坚持尸解进行病理检查并履行有关手续。 8、抓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9、建立科学而严谨的医疗管理体系。
患者因素
4、“就医感受”对医疗满意度的影响 以前的患者只要治好疾病或减轻痛 楚就满意了,现在的患者更注重就医感 受,希望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心境下 治疗并痊愈。这除了要满足技术性医疗 服务需求之外,还对人文性医疗服务提 出新的要求,医生要给予人文关怀,秉 着同情心和同理心给予病人足够的精神 支持,以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一部分 经济能力较好的患者还对就医环境提出 更高的要求,以满足病人的社会需求。
④患者享有对自己疾病的知情同 意权,除意识不清或昏迷状态外,患者 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 疗情况及预后有知悉或了解的权利,医 生在不损害患者利益和不影响治疗效果 的前提下,应提供有关疾病信息; ⑤患者享有了解医疗费用的权利; ⑥患者享有隐私权和对自己疾病 保密权,患者有权要求医生为自己生理 的、心理的及其它隐私保密; ⑦患者享有受到尊重的权利; ⑧患者享有受到损害的赔偿权利, 因医生过失行为导致的医疗差错、事故, 患者及其家属有权提出经济补偿的要求。
三、医患纠纷特点
1、增长的速度快; 2、处理的难度大; 3、提出的要求高; 4、解决的途径全; 5、要求答复的多。
四、处理医患纠纷面临的困惑
1、部分国民素质不高; 2、公安部门不配合; 3、人民法院“济弱”态度; 4、法律适用混乱; 5、司法鉴定的介入; 6、“医闹”的出现。
五、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关系
六、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
1、政府因素 2、媒体因素 3、患方因素 4、医方因素
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之一: 社会因素
1、重视不够
社会的发展包括环保、医疗、教 育、退休养老、社会救济等等,改革 开放20年来,政府注重以GDP (国民生产总值)为导向的经济发展, 相对忽略了以医疗为代表的社会发展 建设。
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之一: 社会因素
患者因素
2、健康意识加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 来越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对 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都更加重视, 由此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期更高。实 际上就医疗工作而言,仍有许多疾病 目前是无法根治的,每一个患者身体 和心理的个体差异,也必然影响每次 治疗的效果。
3、患者对医疗过程参与意识加强 社会文化水平整体上升,资讯发 达使患者更方便地了解到与疾病相关 的讯息,患者要求更多地了解自己的 治疗方案、用药及预后。病人自主及 参与意识的觉醒是不可逆转的文明进 步潮流,知情同意也是患者的重要权 利,是患者得到尊重的重要体现。按 照知情同意原则,病人或家属必须知 晓治疗真实充分的信息,特别是可能 引发的风险,取得病人或家属的自主
医疗纠纷案例调查结果警示(2003-2005年)
中国医师协会调查 平均每家医院 116家医院 医疗纠纷66起
平均打砸医院事件
平均打伤医师
5.42件
5人
医师被杀事件
赔偿金额
1人次
10.81万元/平均每起
最高赔偿总金额 超过百万元/单起 这组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充分说明了医疗安全的 重要性,客观的显示了医疗纠纷的巨大危害。 危害:社会、医院、医学发展、患方和医务人员
▶6、医生之间相互诋毁、指责和评价
胆囊炎手术没放“T”型管 ●动脉血栓治疗时机案

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易发环节
●易发科室:急诊科、外科、妇产科、手术室 ●易发环节:诊断、治疗、手术、抢救、收费 ●易发人员:新毕业人员、新调入人员、实习进
修人员、研究生
●易发时间:节假日、公休日、中午、夜间
●易发因素:违反医疗常规、技术水平低、工作
媒体因素
2、增加了医患冲突 医生和患者原本是站在同一阵线, 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在媒体 过度炒作中,医生和患者被人为划成对 立的两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 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 理解,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 矛盾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 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放大部分医 生的收红包拿回扣现象,媒体试图扮演 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对医 患冲突直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