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后感---与哲人对话(精选多篇)第一篇:《理想国》读后感---与哲人对话《理想国》读后感---与哲人对话《理想国》的对话体写作方式让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孔子。
虽然《理想国》里思想都是柏拉图本人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他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其思想观念受苏格拉底之深,而且以苏格拉底的口吻来写,书中一直把正义作为讨论的对象,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而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遵循着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寻求智慧之路,所以我们读来常常感觉就是苏格拉底本人在辩论。
同样是生活在差不多时代的伟大哲学家,一先一后,经历竟也是如此相似,孔子有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撰写的、记录其言行的《论语》,苏格拉底有其弟子借其口而使早期对古希腊哲学最初探索得以流传的《理想国》。
初中时就通过一些简单渠道听说过《理想国》,心中对“理想国”的定位如莫尔的“乌托邦”,如陶渊明的“桃花源”,真正拿到这本书才知道“republic”的真正。
比起充满幻想的描绘一个理想社会,这本书更是向我们展现了古希腊那个充满魅力的辩论时代。
由于读的不够精细,所以不敢说真正读懂领会了多少东西,但是却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哲学家们最初一直倡导和崇拜的理性的玄冥、逻辑之曲折、言辞之诡秘。
曾经中学时代在历史课上看到那些类似于智者学派的古希腊人热衷于辩论,在田间街头、小巷集市运用各种辩论法则,或谈笑风生,或面红耳赤,或洋洋得意,或灰头土脸的你说我论时,总会对那个诞生最早文明的古国之一,产生无限遐想,所以庆幸在年轻时代还能真正有机会走进书里,走进那个神秘世界。
“什么是正义,”这是柏拉图和格劳孔、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西蒙尼德在第一卷一直讨论围绕的中心,“欠债还钱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分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而后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认为一个好的城邦应该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等美德,每个人都是在国家里执行适合他天性的职务,如孔子的“性相近也”观点一样,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可以激发人性里潜在的能力和知识,而柏拉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沿袭。
当城邦里的统治者、守卫者、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时,这个城邦就具有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从城邦类比到个人,认为那是“大”“小”“内”外‘的关系,正义的个人就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宰自己,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某些政治事务、私人事务上,保持和谐的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行为。
正义永远是快乐的,而不正义反之,王政最好,寡头政治、民主政体、僭主政体都不如以哲学王做统治者更符合正义的定义。
针对社会,讨论还涉及了女子教育、儿童的生育与培养等问题,并且含有男女平等的民主辉光,一个国家里也能够造就出类拔萃的女人,他们也可以去守卫城邦。
“理念”说也是柏拉图思想的一个重要支撑部分,他认为哲学王应该成为正义城邦的统治者,因为他可以“把握永恒不变的事物”,“永远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的知识”“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
”文中“苏格拉底”用船长的譬喻说明一个真正哲学家在城邦的处境。
读到中后部分,我的脑海里似乎才开始勾画出“苏格拉底”所描绘的“理想国,”可是就他自己来看,“只有在某种必然性碰巧迫使当前被称为无用的那些极少数的未腐败的哲学家,出来主管城邦,并使得公民服从他们管理时,或者,只有当当权的那些人的儿子、国王的儿子或当权者本人、国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爱上了真哲学的时候,”城市、国家才能完善,才能成为理想国。
同时柏拉图还用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这似乎也成为柏拉图哲学的出发点和坚持的原则。
于是我也深刻的体会了所谓的“日喻”“线喻”和“洞喻,”柏拉图建构起了他的理念世界。
关于国家,非得有哲学王不可,于是柏拉图也极力探讨几何学的重要性,也包括天文学、音乐、体操和辩证法,并且论述了这些的重要程度,他有关这些课程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是他心目中创建理想国的思想核心。
柏拉图为我们这些后来人描绘的理想蓝图,为19世纪的空想主义者提供了蓝本。
一本《理想国》,涉及到了道德、民主、教育、文艺、平等等诸多问题,一系列看似平常的谈话,范畴广泛,信息量大,却又毫无间隙,娓娓道来,整合而连贯。
我想,哲学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学科,不仅是因为先哲们对它的孜孜以求,也不仅仅是因为后来的许多学科就是从哲学分支而来,而是因为它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理论与实践的精华。
深邃的思考、对美好的追求,看待事物的态度、缜密的思维方式等等都与哲学息息相关,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看待学术问题的不同眼光,无一不需要我们的哲学功底,需要我们与哲人对话,采撷他们思想的丰硕花朵。
第二篇:与太阳的对话读后感《与太阳的对话——丹阳四大教育家》读后感新桥中心幼儿园童玲最近拜读了由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编著的《与太阳的对话》一书,深深感悟到作为一名教师身上所背负的责任的重大与深远!吕凤子先生说:“教师要成为没的表现者,要在美的境界中发现道德境界。
”他主张“美育”和“爱育”,有了“爱”和“美”,才有“善”和“真”,因此他毕生尽瘁于美育,从不倦怠。
我觉得他就是以他这种无尽的爱,无尽的美,无尽的仁,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实践去完成的。
我感慨,我们在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是否也应反思,如何将美育和德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实施呢?幼儿的美育是在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正确认识,在《幼儿园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学习吕凤子先生的“以身立德”、“以爱立美”、“以美立人”、“以德立教”后,我领悟到,在真正的教育过程中,老师要真正领悟自己所处的地位,学高为师的同时,更注重的应该是身正为范!求真、能贱。
我认真咀嚼了“一日存诚、一日能贱”。
存诚就是说做人要老实,能贱就是说不要轻视卑微的工作。
吕叔湘先生更提出就真、能贱。
我觉得就是因为这两点,激励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努力让自己在学术研究上有所突破,身体力行,事实就是的追求真理,并树立严谨务实的学风,真诚为人的处事态度,将求真的这种精神铭记在心。
同时我也会不卑微自己的工作,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看待我的职业,去教授我的学生。
同时吕叔湘先生还提出“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解开我们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束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立定脚跟做人、放开眼孔求知。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幼儿教师的工作细碎而又繁琐,身为一线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陶醉于这份古老又现代的地方文化,我感恩于教育这个大家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幼教工作更出彩,也争取做一个与太阳对话的人,为丹阳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小力量!第三篇:理想国》读后感一道耀眼的闪光——读《理想国》有感作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一生立著无数,而《理想国》无疑是其中最能表现出他政治思想的作品。
通过描写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与辩论,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的城邦。
而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的正义国家。
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导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
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成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成为哲学家。
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
而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且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道路上的进步,并用哲学的思想来管理民众。
在这本名著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
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
同时,《理想国》还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辉煌巨著。
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就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
其讨论的热点是一直都是正义哲学的问题。
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他们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苏格拉底也一一进行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的真正概念。
然而文章并没有仅仅落在关于个人正义的讨论上,柏拉图其实是着眼于城邦的正义。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
当然,柏拉图的城邦并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国度。
他所谓的城邦也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
“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们也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结尾这样说道。
正义的哲学家做了王,也许,这是柏拉图对国家的完美定义。
第四篇:《理想国》读后感对《理想国》的浅读柏拉图式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他师从苏格拉底,一生致力于钻研哲学,并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西方最早的高级学府“柏拉图学院”,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的思想是对以前的希腊哲学包括早期自然哲学、智者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苏格拉底的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创造性综合,《理想国》用辩论对话体裁写成,是柏拉图成熟期的代表作,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内容深刻丰富,达到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此书是西方文艺、政治、民主理论的奠基之作,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部政治学巨作,对西方政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理想国》论述的是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之间的关系,书的开篇就讨论正义以及政府的公正,后篇写城邦的文化、法律、教育,国家的是个准则,国家的气质,女子在国家中及哲学家治国,哲学家用彼岸治国,灵魂上升到哲学境界的三种方法,论四种国家制度,论极权、快乐和理想的公民,灵魂不死论及天上的绝对理念共计十部分,今天我主要解读一下书中的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