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安培供稿)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专家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或将迎来又一政策利好,政府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綦成元表示,加快《规划》的实施,不仅对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
《规划》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大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各领域发展的标志性目标、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与拓展市场应用等创新发展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政策措施。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
(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
《规划》还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
(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
《规划》还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
会议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加强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道路。
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国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
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绝大部分游牧民实现定居。
“十二五”时期,要深入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基本解决尚未定居的24.6万户、115.7万游牧民定居问题,促进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草原生态保护,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要优先建设保障游牧民基本生产生活的定居房、牲畜棚圈,尽量做到饮水、供电、道路、通讯、医疗、学校等设施同步配套,因地制宜建设饲草基地、青稞基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工程建设要从不同地区游牧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民族习俗和游牧民意愿。
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减轻游牧民自筹资金压力。
拓宽牧民增收渠道,确保游牧民定得下、稳得住、能发展。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江国成、王栋)国务院常务会议30日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曾参与相关问题调研和文件起草工作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有利于又好又快地培育和发展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
他说,《规划》是对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冯飞说,全球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孕育期。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参与新一轮科技竞争的能力和条件。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对于缓解我国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稳定增长,带动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从目前来看,曾经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房地产、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驱动力已经大不如前。
我国经济发展不能再过度依赖钢筋、水泥了。
当前,我国特别需要新的产业带动,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
这次会议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加强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道路。
对此,冯飞说,有关表述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沿用发展传统产业思路,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他说。
在谈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时,他说,发展传统产业时,人们还可以照搬国外成功的经验。
买来主要技术和生产设备就可以扩大生产。
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国际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套用。
在配置资源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要过度关注规模的扩张,要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产业技术体系的完善。
冯飞表示,新兴产业的许多新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往往存在一定的技术和投资风险。
这就要求政府不能仅关注少数技术,过分追求这些技术的产业化规模。
否则,一旦更为先进和具有成本优势的新产品出来,原有产品和产业就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这种创造性的破坏不但容易造成原有大规模投资的浪费,还可能使相关企业和地方错失难得的其他重要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机遇。
他认为一些地区出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质化的苗头。
这容易引发价格战、地方保护主义乃至市场的人为分割等恶性竞争行为,导致资源无法有效整合。
“实际上,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巨大的市场。
某些地方政府封锁本地市场的行为实际上是削弱我们自身的优势。
因此,地方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谈到注重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的问题时,冯飞表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体制机制问题已经束缚了创新主体的手脚,制约了创新。
”地方政府过度追求新兴产业的规模,以及市场准入,新药品的审批、三网融合、空域管理等和体制机制问题有关系。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优化政策环境很有必要。
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我国计划用20年时间,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节能环保重点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国务院对其未来的发展要求是: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事实上,近期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利好不断。
上证报记者获悉,《“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报国务院审批,《规划》明确了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和环境服务的重点发展领域。
同时,环保部也已完成《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草案提出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是,环境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40%,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占比达到30%。
据环保部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2%左右,预测到“十二五”末期,环保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以上。
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宋忠奎告诉记者,当前国家对于节能环保产业推出的财政扶持力度,无疑会拉大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投资规模有望翻倍。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望从节能领域引入到环保领域,从而促进产业的良性有序发展。
海通证券本月的一份策略报告认为,节能环保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平衡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
仅就环保产业废气领域而言,预计废气治理“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容量超过2300亿元,其中除尘需求300亿、烟气脱硫需求1000亿、火电厂脱硝市场需求在1000亿。
此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专家论证会,《规划》提出了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社会层面循环经济体系。
信息技术宽带建设是重中之重相关实施方案或9月出炉昨日出炉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描绘的蓝图是: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