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合同法研讨案例集教案

最新合同法研讨案例集教案

合同法研讨案例集教案合同法教学案例案例1:南京台商何先生问:最近,我厂因生产学生书包向甲纺织厂发去传真,要求该厂在一月内为我厂发一批布料。

该传真载明了所要布料的品种、型号、价格、数量,以及交货时间、地点和交货方式等内容。

传真发出后十天,乙纺织厂为我厂送来样品,该厂同类产品的价格比甲厂要低25%。

于是我厂与乙厂签订了合同书,购买乙厂的布料。

正在这时,我厂收到甲厂同意供货的传真。

为避免重复购货,我厂赶紧给甲厂发去传真,声明我厂已经购货,不再向甲厂购货。

但五天后,甲厂将货送至我厂。

请问:如果按照新的《合同法》,我厂是否可以未与甲厂签定合同为由拒收货物?争议问题:双方签订的合同是否成立?(合同的成立要件)案例2:售楼书和其他资料中的示意图和文字表明,其楼盘为平行两栋长条状豪华住宅,中间为小区花园、游泳池等休闲区域,包括三层小区会所、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可是,当二期业主入住之际,业主们发现原拟建三层配套用房处却在挖很深的地基,进行第三期开发。

业主发现上当,即向开发商讨说法。

争议问题:本案中的开发商行为是否违反合同法原则?案例3:1999年至2001年期间,厦门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楼房未建成前,在报刊上刊登广告并多次推出商品房项目的宣传册,宣传中曾有这样的描述:“钻石店面”,“恰如上海南京路、厦门中山路、24米宽度刚刚好……”,“二期独立店面,间间沿街,直面人潮,……更有厦门温州企业积极介入……”同时在广告中的项目位置示意图中标明该项目相邻的道路。

19名业主看到广告后,被广告描述的前景所吸引,与某开发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交纳了首付款及办理按揭贷款。

合同签订后,众业主按约履行了义务。

但当某开发公司向众业主交付房屋时,众业主发现与当时承诺不符,根本没有广告中描述的“24米宽道路,与主干道交汇连接”,不但没有“厦门温州企业商会积极介入进行统一管理”,而且也不能作为商铺使用,广告中所称的配套设施“五项健康设施”、“三大海韵中庭”等等无一兑现。

于是,众业主拿着某开发公司的广告与其交涉。

某开发公司同意就店面门前道路等问题与业主进行协商,并达成解决问题协议。

但未能兑现,众业主对于开发公司提出的赔偿20万元的方案,不予认可,遂将某开发公司告上法庭。

争议问题:某开发商发布广告是否已构成合同的要约?因签订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某开发商是否已构成根本违约?案例4:2000年2月,小毕突然看到某外资企业登出了一则招聘广告,广告中写道:“本单位录用的员工将送到国外培训半年至一年”。

小毕毅然辞去原来的工作,顺利地进了新单位。

加入新单位的小毕对工作充满希望,想通过积极的工作以得到重视,及时得到出国的机会。

但是2年过去了,出国培训的事情依然没有动静,也没有听说哪位同事出国培训了。

小毕找到单位负责人理论,单位应当履行在招聘广告中的承诺。

单位负责人当面答应小毕一定会考虑。

几天过去后,单位还是没有动静,小毕觉得自己两次出国都没有成功,用人单位实在欺人太甚,明明写好的条件单位却没有给予兑现,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合法利益。

争议问题: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是否为合同承诺?案例5:被告崔某为一个体户,长期在外经商。

2000年5月初被告返回家乡时发现原告(某街道幼儿园)房屋年久失修,且拥挤不堪,便主动提出愿捐款100万元为原告盖一栋小楼,但原告同时也必须为此投入一笔配套资金。

原告当即表示同意。

同年5月25日,原告又与被告协商确定资金到位时间和开工时间,被告提出其捐款将在9月底到位,在此之前请原告作好开工准备,包括准备必要的配套资金。

同年7月初原告开始将其原有5间平房拆除,并于7月底找到一家信用社贷款50万元,期限为1年。

同年9月初,原告找到被告催要捐款,被告提出因其生意亏本暂时无力捐款。

原告提出可减少捐款,但被告表示仅能捐出数万元。

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履行诺言,否则赔偿原告遭受的全部损失。

被告辩称双方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他没有义务必须捐款,至于原告遭受的损失是由于其自己原因造成的,他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争议问题:本案合同是否成立?是否需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案例6:某人寿保险公司(下称保险公司)的一名投保人刚交首期保险费、体检完成不到期十小时,被保险人便因意外身故;保险受益人提出近300万的索赔,保险公司以未收到体检报告,未同意承保为由,拒绝赔偿,但同时表示可以考虑通融赔偿100万。

争议问题:保险合同是否成立和生效案例7:张某欲自己购买一套设备建塑料加工厂,但因资金不够向刘某借款10万元。

张某对刘某说:我付了款就能运回设备,预计两个月内可安装调试完毕,开工后资金一周转过来即可还款。

刘某说:时间不长,我也不急用,你打张借条我就给你钱。

张某就写了一张“暂借刘某人民币10万元整,工厂开工后第二个月即如数奉还”的借条。

时隔不久,设备运到,张某此时发现搞塑料制品加工不如倒卖原材料赚钱,于是张某将自己购进的塑料加工设备租给他人,利用刘某的借款去倒卖原材料。

半年以后,刘某见张某有钱做买卖却迟迟不还借款,便上门索要。

张某说借条上写明的条件是开工后第二个月还款,现在虽有了设备却没有开工,故要等到开工后再还。

经几次交涉,刘某见张某没有还钱的意思,便向法院提起诉讼。

争议问题:本案合同有何特点?张某是否应当付款?案例8:吴某于1999年与卖方私下签订购房协议,当时整个小区1000套住房由于开发商的原因都没有办理房屋三证,因此房产一直没有过户到吴某名下。

2003年7月,该小区终于办理了房屋的产权证,这时卖方以当时房屋没有三证,私下交易不合法为由拒绝过户,并提出原价退还。

吴某当即予以反对,在此期间,吴某一直在使用该房屋。

争议问题:双方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案例9:地产公司正式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

合同约定:张先生购买一套商品房,总价款为50万,合同签订后即付10万,其余通过银行贷款。

合同签完后张先生依约履行,但楼盘开工时间却一延再延,已无法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交付。

张先生想退房,与A公司协商未果,遂停止每月的向银行还贷。

烈反对的居民再次联名向物业公司及工商部门发出公开信,要求制止在该房内开办美容院。

工商部门接举报后,对王某的申请未予批准。

2005年1月20日,王某将承租房屋腾退给张某。

2005年2月,张某起诉至一审法院称,依合同约定王某违约需给付二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并需结算水、电、气、电话及房屋设备、物品损坏等各种费用,故要求王某支付6300元房屋租金及6000元违约金。

王某反诉请求法院撤销合同争议问题:张先生是否可以不履行向银行还贷的义务?案例10:A公司与B公司签订购销合同,购买B公司价值100万元的电脑设备。

合同约定,A公司预付50万元货款,款到后10日内供货。

合同签订后,B公司因欠数家银行贷款,办公场所、库存商品、银行账户相继被人民法院查封、冻结,无法履行与A公司的合同。

为此,A公司决定拒付预付款,解除合同。

B公司提出A公司拒付预付款,违约在先,应承担违约责任,要求A公司支付预付款20%的违约金。

A公司认为拒付预付款、解除合同的原因在于B公司,不同意支付违约金。

争议问题:A公司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呢?案例11:A公司长期拖欠我公司货款300万元。

我公司通过调查A公司的审计报告发现,A公司对其关联企业B公司享有200万元的到期债权。

A公司与B 公司都是隶属于C集团的二级企业。

由于A公司经营不太景气,C集团决定A 公司暂中止经营,停业期间A公司暂不向B公司追收该笔200万元的债权。

现A公司又没有什么资产可向我公司偿债。

请问,我公司怎样才能运用有效的手段保护我公司的债权不受损害?争议问题:公司怎样才能运用有效的手段保护我公司的债权不受损害?案例12:甲公司向乙商业银行借款10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

借款合同期满后,由于甲公司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借款本息。

但是丙公司欠甲公司到期货款20万元,甲公司不积极向丙公司主张支付货款。

为此,乙商业银行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执行丙公司的财产,以偿还甲公司的借款。

争议问题:1.法院是否应支持乙商业银行的请求?2.若乙商业银行行使代位权花费3000元必要费用,此费用应由谁承担?案例13:1996年6月13日,李某在县农行借款100000元,约定利息及还款期限,并由县住房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房改办)为李某提供担保。

借款到期后,李某仅归还本金30000元及利息,余款70000元及利息没有归还。

1998年6月10日县农行从房改办的帐户上直接扣划了李某尚欠的贷款本金70000元及利息18549.93元。

后房改办向李某索款,李某以经济困难为由没有偿还。

2003年6月25日,李某将其一栋两上两下建筑面积为111.44m2的楼房无偿赠与其女儿,并于同日办理了公证书。

2003年9月15日房改办作为原告向被告李某主张债权,法院判决李某偿付原告担保债权88549.93元及逾期利息,该判决书已生效。

后原告得知李某于2003年6月25日已将其房产无偿转让,遂于2004年4月27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李某的赠与行为,确认赠与行为无效。

争议问题:案件审理的焦点是:被告李某将楼房无偿赠与给第三人李女的赠与合同是否有效?原告房改办是否享有撤销权?案例14:房产公司签订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并按约及时付清了房款。

张先生按合同约定日期办理交付手续时,房产公司未出示《房屋质量保证书》、《房屋使用说明书》和其他有关材料,双方即签订了房屋交接书。

张先生实地看房时,发现房屋结构对照合同附件有了明显改变,十分生气,要求退房并赔偿损失。

房产公司以“房屋交接书已签订”为由不予理睬。

张先生迫于无奈,将房产公司告上法院,要求退房并赔偿损失。

争议问题:房产公司是否违约?张先生能否解除合同?案例15:原告陈可雄诉称,1997年12月,他经投标与被告蕉岭县油坑水泥厂签订了为期7年的《承包合同书》,并由县工业局、县公证处分别鉴证与公证。

承包期间,他履行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

1999年1月17日上午,油坑水泥厂和县工业局负责人来到工厂,突然宣布解除承包合同,继而叫人切断电话、停水停电,强行查封工厂。

由于前一天陈可雄接到的通知是县领导要来开生产现场会,为此还专门布置了会场,完全出乎意料的行动使陈可雄和全厂职工不知所措。

翌日,新承包人接管该厂,在没有清点交接的情况下,动用陈可雄购置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开始生产。

为此,陈可雄将油坑水泥厂和县工业局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1506万多元。

争议问题:被告强行解除合同的方式是否有法律效力?案例16:高女士半年前订购了一套86平方米的商品房,还没等住进去,便出现了地基下沉、室内墙体裂缝、承重结构变形的现象,全家人都感到十分不安。

于是,便找到开发商进行交涉,却遭到开发商的冷遇和拒绝,开发商声称,购房合同都已经签了,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