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心理学部分)课件_模块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心理学部分)课件_模块一
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1)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理的影响。
• (二)主观因素
•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 如镜子般的反映,而是会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 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是指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2、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3、主要学习理论:联结论和刺激—反应论。 4、基本观点:学习是环境刺激与学习者行为反应之间的
联结过程。 行为主义学派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 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学习本质上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见P5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一、婴幼儿发展的涵义
涵义
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 这一成长阶段,在此过程中身心日趋完 善和复杂。其中,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 的统称,这是发展中最关键、最迅速的 时期,一直受到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 重视。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二、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婴儿期 幼儿早期 学前期
•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 儿童年龄越大,主观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越明显。
•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 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提出恰 当的要求,激发儿童新的需要,使儿童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从 而促使其心理发展。
四、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
(二)、生理成熟 (四)、教育
(三)、环境
(五)、
幼儿的主观
能动性
返回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 遗传决定论
二、 环境决定论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
三、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主要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 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在成熟论看来,个体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如动作的发展遵 循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的发展规律。发展取决于成熟,而 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因此,年龄便成为心理 发展的主要参照物。
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的缺陷,就在于过分夸大了生理成熟 的作用,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其他条件。
四、行为主义观点
1、行为主义学派创立于20世纪初期,是西方心理学的主 要流派之一。
1、观察学习及其分类
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 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 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 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 观察学习可以分为三类: • (1)直接的观察学习 • (2)抽象性观察学习 • (3)创造性观察学习
2、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认为,新行为的习得过
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 练习
• 1、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A )
•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 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最重要的学习形式
•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奖励措施
(2)遗传奠定了幼儿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3)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 性。 (4)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2、社会因素 •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提供了儿童心 • 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 (1)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 Eg: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的故事;美国基妮的故事 • (2)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五、精神分析理论
•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代表人物 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第 一次从精神动力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幼儿的发展和行为进 行了描述。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 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三、婴幼儿发展的特点
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返回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 四、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客观因素 • 1、生物因素 • 遗传因素与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 (1)遗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第二节 儿童发展理论 第三节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 第四节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第五节 幼儿认知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第六节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第七节 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 第八节 幼儿的个体差异 第九节 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十节 幼儿身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幼儿社会行 为获得重要方式,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 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 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 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C )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 解析:自我强化是班杜拉在斯金纳强化理论基础上的重新解 释。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 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运动再 现、动机作用四个具体过程。
• 3、强化的种类: • (1)直接强化 (2)替代性强化 (3)自我强化 • 练习 • 1、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 •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 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最重要的学习形式 •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奖励措施 • 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