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工艺知识培训
防水胶堵 装配过后 连筋 过短, 端子 损伤 防腐剂水 胶堵装配 过前
压接漏线芯 ON
过渡区域内绝缘 皮不可见
ON
过渡区域内线芯不可见
ON
ON
ON
ON
中间短接工序(关键工序)
一、操作规程 1、确认工序流程卡指示的物料与实物一致,根据中间剥 皮和压接作业指导书准备生产设备(短接模具)及所需物 料。 2、确认生产设备满足工艺要求后开启设备,确认首2件, (用短时样线),全项合格后,进行批量生产。 3、中间检测2件,末2件 (用短时样线)其中末一件 放置在模具上,与模具一起回模具架。 4、经自检外观确认无误后,挂上挂线小车(导线挂线架 上)
工艺要求:
1、压接完成的物料在放置在物料架上时,导线和端 子不得散落或掉在地上,以免损伤物料。 2、每批每种物料必须进行首件检验,并要认真记录 (首两件端子芯线的压接高度,宽度、塑皮的压接高 度、宽度。端子的拉拔力(并头压接时拉拔力为最大 导线的)保留首件,每批每种线完成后与首件核对一 同转序。
检验方 法 目 测
检验设 备
2
3
线束包 扎
附件
目 测
目 测
① 端子插入到位时,要听到“咔 ”的一声。 ② 端子插到位后,轻微回拉一下 ,确认是 否止退到位。
①二次止退锁一定要安装到位。 ②胶堵要插入到位,不得脱落。
NO 导线受力不均
①正确缠绕胶带方向:是从插接器下端开始往主干方向缠。
支线密缠
支线花缠
工艺要求
1、 在铺设线束时一定要将主干线、分支线理顺理直铺在工艺 板上,各分支线束上插接护套要卡在定位线叉上。 2、 线束包扎时一定按图示要求进行,附件包扎方式一定按图 示要求进行。
序 号 1
项目 线束铺 设
工艺要求 ①、各分支铺设正确,各护套端子孔位插入正确,端子插到 位。 ②、各线束铺设是否完整,有无错铺、漏铺线,无漏上护套 。 ①、各线束理直包扎,无线束卷曲包扎现象。 ②、各线束包扎是否按图示进行花、密缠。 各附件对应的位置正确,包扎方式符合要求。
ON
线束分装工艺
一、操作规程 1、 准备待生产产品的工艺资料(分装 作业指导书),导线、护套等零件按分 装工位架上的地址进行对号放置。 2、 按分装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在分装工 位架进行分装。 3、 确认首件,全项合格后批量生产。 4、 经自检确认无误后,把各分装件进 行打圈挂在分装挂线架上,流入下一道 工序。
短接点缠、热缩工序
工艺要求
C(9-10mm)
C(9-10mm)
• 短接压接端子处必须位于包扎中心。用胶带缠绕3-4圈。并在C范 围内缠绕2圈。包扎牢固,不得有芯线露出,胶带松脱,滑动现象。
产品直观图
ON
短接不 良图示
线芯露出卷曲压接之外
压接断线芯
绝缘层压入端子内
ON
线芯出头过长
d>1.0mm
ON 线芯未出头d<0 mm ON
附表:
序号 项目 工艺 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设备 游标卡尺 (0.02m m) 1 剥皮尺寸 剥皮尺寸公差为+0.2mm 尺寸测量
下料尺寸(mm) <1000
2 下线尺寸 1000-2000 2000-4000 >4000
尺寸公差(mm) ±3
±5 ±9 ±10 尺寸测量 钢卷尺 (1mm)
3
4
外 观
电气盒保险丝安装
ON
OK
电检工序(关键工序)
①电检前后要检查端子是否有斜插不正现象。 ②电检前后要检查止退爪是否有损坏现象。
一、操作规程 ③电检前后要检查端子是否有插接不到位现象。 1、启动电脑测试台电源, 选取作业程序。确认程序是工作所需程序。 2、用标准样线上测试台检测,确定设备状态属于 正常。 3、开始检测。将线束上各护套正确插入相应的检 测治具中(插入到位-气压头压在护套上无松动) 4、开启电检台检测功能键。线束导通正确,当检 测台弹出护套后,查看各护套中端子有无变形现 象。 5、经检验合格的产品要整齐放在挂线车中,不得 相互刮伤、擦伤。
压接成形R角(喇 叭口)可见 绝缘可见
线芯端头可见
切断点须可见(最大0.5mm)
端子压接部分压紧导线
端子接触部分不要损坏
线芯可见
端子绝缘压接包紧绝缘层
产品直观图
(压接—合拼压接)
可见,且最大1mm
线芯与绝缘皮可见
注意!
注意: 合并线剥皮长度必须相同, 位置对正!
大截面在上 小截面在下
产品直观图
压接不 良图示
干线密缠
干线花缠
点 缠
波纹管花缠
胶带缠绕要求
密缠:缠绕时胶带重叠1/2-1/3胶带宽;
•花缠:缠绕没有搭接量,且缠绕间隙应在10mm-25mm的范围内; •点缠:在线束的某一段内只在其中一点或几点进行包扎,胶带缠绕
2-3圈。
胶带密绕时 胶带重叠1/2-1/3胶带宽
胶带裸花缠时 胶带之间间距为 10-25Biblioteka m宽度项目 工艺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设备
序号
1
外 观
①、端子压接成形是否良好,绝缘层和芯线包紧处有无损伤和 断芯线现象。 ②、压接带胶堵的端子,应成形良好牢固,不得损坏绝缘层、 芯线和胶堵。 ③、检查每扎导线有无漏压、错压,和压接不良现象。
目 测
序号
项目
工艺要求
导线截面(mm2) 0.3 0.5 承受拉力(N) >50 >75
高 度 千 分 尺
其它参数的测量 用游标卡尺。
喇叭口 喇叭口是连接外皮打端部和铜线的空间,作用是防止铜 线的损伤. A) 没形成或小的时候 – 有铜线被切断可能性会引起端子 性能不良 B) 喇叭口大的时候 –铜线和端子接触不良引起端子性能 不良 必须要有喇叭口 此处无喇叭口可以
过小
过大
产品直观图
线束工艺知识培训
二零一八年一月
前 言
什么是线束工艺?其内容有些什么? 线束工艺-----线束生产制作的过程及方 法.其包括在每个过程中使用什么设备,工 艺指导书,工艺参数,制作标准等等.
线束的制造过程(过程流程图)
z 下线 压接 分装 组装 外观检查 z 电检 后组装 z 返修
z
端剥 中剥 短接 短接点缠绕
分装工位架
按工艺资料将端子插入对应的护套中, 端子插到位(倒钩锁住),孔位插入正 确。
① 端子插入到位时,要听到“咔 ”的一声。 ② 端子插到位后,轻微回拉一下 ,确认是 否止退到位。 ①二次止退锁一定要安装到位。 ②胶堵要插入到位,不得脱落。
分装三步曲: 推、听、拉
组装工序(线束铺设、包扎 )
一、操作规程 1、根据组装作业指导的工作顺序将分线束逐一在工艺 板上进行铺设,铺设完成后将未穿插护套的端子插入 对应的护套孔位内。 2、根据工艺板图示要求进行相应的包扎。 3、根据工艺板图示要求上该线束所需附件,并进行相 应包扎。 4、在指定的位置用胶带将线束标牌固定。 5、取下组装好的线束轻放于挂线小车或周转小车内。
8.0
10 13 15 16 23 35 50~120
>720
>750 >1200 >1920 >2250 >2850 >3300 >4050
压接工序(关键工序)
压接知识 压接高度
SCCH(塑皮压接高度) XCCW(芯线压接宽度)
SCCW(塑皮压接 宽度)
XCCH(芯线压接高度)
芯线压接高度的测量
中间剥皮和压接作业指导书
一、操作规程 1、 将短接好的导线在短接点缠(热缩)工位进行接点包扎(热 缩) 2、 接点按工艺要求包扎牢固,不得有松脱,滑动现象。。 3、 开启热缩机电源,根据中剥压接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的参数 设置热缩温度和时间。 4、进行短接点热缩。 5、 首件确认,合格后批量生产。 6、 经自检确认无误后,(如工艺要求打圈,打圈后)放置于挂 线车上(挂线架上)转入下道工序。
工艺要求
序号
1 2
工艺要求
检查预装工序所装配的胶堵、套管或护套是否正确。 检查预装的胶堵、护套方向是否正确。 胶堵、护套装配后不得裂口,不得乱线芯。
检验方法
目测 目测 目测
检验设备
3
产品直观图
OK
NO
OK ①注意胶堵或护套的方向
NO
②胶堵或护套不得有裂口 ③穿胶堵或护套后不得乱线芯
压接工序(关键工序)
检验方法
检验设备
0.75~0.85
1.0 1.25 1.5 2.0 2.5 2 性 能 3.0 4.0 6.0
>120
>150 >188 >225 >270 >300 >360 >405 >675 1、接点同时连接两根及 两根以上导线时,选 择截面大的导线测量 其拉力。 2、首件拉力值要比标准 增加20N,例70N为 90N。 3、压痕外观良好。 4、如芯线为整束拉出且 无断线现象,其拉力 值应加大10N 。 拉力测试 拉力计
检验 预装 包装
入库
导管波纤管下料
导线的下线工序
一、操作规程 1、准备待加工产品的下料压接工序流程卡、生产作业记 录。了解作业内容. 2、启动下线机电源,了解下料机是否正常。 3、按下料压接工序流程卡上的参数设定加工数值。 4、首件自检,全项合格后批量生产。 5、经自检确认无误后,按照工艺流程卡规定的打捆根数 进行打捆后挂在周转小车(或物流箱内),然后转入下道 工序 。
导线端面斜度不得大于300,绝缘皮切面不得有半连接或锯齿 形现象。
导线在下料过程中不得有断线和损坏铜丝现象。
目 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