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特点——中日英语法中动词时态的对比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种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特点也不相同。
通常,在谈到日语与中文和英语的区别时,我们会很快想到三者的时态。
“时态”,在现代日语中称之为“時制”或“テンス”,“テンス”是外来于英语中的“tense”, 都是指表示时间的语法形式。
1.英语与日语时态的差异:在划分英语时态时,我们通常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并将过去时的概念扩充为“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等。
在语法中,过去完成时这一是说法正是时态“过去时”和体“完成体”的结合。
在现在时的表达中,日语动词形态为“ます形”(敬体)或“る形”(常体)。
这里有持续性动词/短暂性动词和状态动词之分。
状态动词用“ます形”或“た形”表示现在。
如:そこにいすがあります/ある。
(那里有椅子。
)
而持续性动词的“ます形”或“る形”表示习惯性动作和超越时间空间的真理等。
如:田中さんは每日新聞を読みます。
(田中先生每天读报纸。
)人間はいずれ死ぬ。
(人总是要死的。
)
英语在这点上和日语十分相近。
It is a desk. (这是一张桌子。
)He eats three meals a day. (他一天吃三次饭。
)The earth runs around the sun. (地球绕着太阳转。
)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和日语中的动作性动词与时间名词连用时,都表示一种习惯,也可以用来表示真理,状态性动词只给出对象自然的状态。
只有一个显著的差异,那就是日语中不存在主谓一致的问题,而英语中的屈折变化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He eats……”这种第三人称单数在英语中只体现现在时。
在将来时的表达上,日语动词一般用动词的基本形来表达。
通常,在句子中加上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会让这一点更为明确。
例如:これから友逹と食事をする。
(一会和朋友吃饭。
)或者,意志动词也常表示将来时。
如:わたしはこの本を読むつもりです。
(我打算读这本书。
)在英语中,动词原形通常表现现在时,在表示将来时通常与情态动词连用,或使用进行时。
例如:I will read this book. I am going to read this book. 而日语中的进行时态没有这种用法。
另外,ある这个动词的原形不能用于将来时。
同样是表达存在的动词中,英语中的“be”却可以用在将来时中。
例如:There will be a new building. (这里将会有一栋很建筑。
)在过去时中,英语和日语并没有多少差异。
其次,英语语法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其“一般现在时态”中的动词根据人称的不同要有相应的变化。
第一和第二人称适用“do”而第三人称则适用“does”。
具体来讲就是:
I go to the library everyday.
He goes to the library everyday.
而中文和日语语法中都不存在这类问题。
2.日语和中文的差异:日语和中文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点就是日语时态的表达通过动词的变形来完成,而中文中的动词不随时态的变化而变化。
换句话讲,两者中,中文的动词没有任何变形。
日语的时态大致可以分为[タ]型和[ル]型两种,分别表示“过去/完了”和非过去的“现在、未来不限时式/未完”,通过动词形态的改变来区分。
①図書館へ行く (每日)
②図書館へ行った (昨日)
③図書館へ行く (明日)
以上是三组基本的在绝对时下的分别表示现在、过去和将来的例句。
①句中“行く”是其[ル]型,表示现在;②句中的“行った”是其[タ]型,表示过去的概念;而③句中的“行く”也是其[ル]型,它则表示一个将来的概念。
接下来我们来看中文是怎样表达时态的:
①每天都去图书馆
②昨天去了图书馆
③今天去过图书馆了
④明天要去图书馆
⑤正在去图书馆
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例句中的动词“去”没有发生任何形式上的变化,中文中的时态则是通过其他的助词、时间性名词和副词来表示。
例如:①句中的现在时中,用“每天”这个时间性名词乱来表示一般进行这个时态概念,而②句中的过去时态则是用“昨天”这个时间性名词加上助词“了”来表示;而中文中的将来时则往往要通过“将要”、“要”、“即将”等词表达,例如④句。
同样的,进行时态和完成时态也是由“正在”和“过”表示,例如例句③和⑤。
若是没有了这些时间性的词,就很难区分一句话所要表达的时态了。
比如,这样的一个句子:“去图书馆”。
它既可以表达一个将来的时态,又可以表达一个进行时态。
例如:“——明天去哪里?”“——图书馆。
”在这个语境中,“去图书馆”就表达了一个将来的概念;而在“——现在去哪里?”“——图书馆。
”这样的语境中,“去图书馆”表达的则是一种进行的概念。
因此,中文里的时态很多情况下要根据其上下语境来分析,它的动词并不随时态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中文语法中很重要也很突出的一个特点。
第二,也许大家可以发现,我们上面说的日语和中文的不同只是从动词的角度出发的,那么当谓语不是动词时,他们的时态又是如何表达的呢?这种情况下,日语有一种独特的特点,就是它的名词、形容词和其特有的形容动词也有表达“过去/完了”的[タ]型。
“食べたりんごがおいしかった。
”中的“おいしかった”就是形容动词“おいしい”的[タ]型,表示过去的概念。
同样,它的名词和形容词也有相应的「ダッタ」型表示“过去/完了”。
而中文语法中仍然是用表示时间的时间性词语来表达,其名词、形容词依旧没有任何的变形。
例如:昨天的苹果很好吃。
通过上述的简单比较,我们发现每一门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在时态方面,中文是最简单的,动词形式无需任何变化,只需要加入时间状语就可以表达不同的时态。
而英文则规律性很强,动词随时态的变化做相应的变化。
较之前两者来讲,日语具有更大的相对随意性。
总之,不管是对中文、英语还是日语的理解,都需要我们点滴积累,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