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井排水采气技术
1.5 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主要因素
(3) 吐砂。对于常规压裂的直井在排采初期 如果在裂缝尚未完 全闭合时, 排采强度过大, 导致井底压差过大引起支撑砂子的流 动, 使压裂砂返吐, 影响压裂效果;(4) 煤粉产出。煤粉等颗粒 的产出也可能堵塞孔眼, 同时出砂、煤屑及其它磨蚀性颗粒也会 影响泵效, 并对泵造成频繁的故障, 使作业次数和费用增加。我 国大多数煤层属于低含水煤层, 因此抽排速度一定要按照煤层的 产水潜能,进行合理排水。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1 煤层气的概念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气,煤炭工业称之为煤层瓦斯,是在成 煤过程中形成并赋存于煤层中的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这种天然 气大部分(70%-90%)以吸附状态赋存在煤岩基质中,少量成游离 状态存在于煤的割理和其它孔隙、裂隙中,还有少许溶解在煤层 水中。
煤的吸附性导致煤层气成藏机制和开发技术与常规天然气截 然不同。
当煤储层的出水量和煤层气井井口产水量相平衡时,形成稳定的压力 降落漏斗,降落漏斗不再继续延伸和扩大,煤储层各点压力也就不能 进一步降低,解吸停止,煤层气井采气也就终止。
随着排采的进行,围岩中压力梯度逐渐大于煤层中的压力梯 度,压力传递轨迹从煤层过渡到围岩中,压力将仅在围岩中 传递,开始排采围岩中的水,此时,煤层中压力几乎不再发 生变化。
1.3 煤层气井的生产过程
1.3.2 煤层气井生产阶段
后期气产量下降阶段:当大 量气体已经采出,煤基质中解 吸的气体开始逐渐减少,尽管 排水作业仍在继续,产气量下 降,产出少量或微量水。该阶 段延长的时间较长,可以在10 年以上。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4 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因素
与煤层气开采有关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 地质因素:煤层厚度、含气量、煤的种类、煤的沉积方式和分布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2 煤层气井的采气机理
煤层气井的生产是通过抽排煤储层中的承压水,使得煤层压 力降至煤的解吸压力以下,吸附态的甲烷解吸为大量游离态甲烷, 并通过扩散和流动两种不同的机制运移到井筒。
从煤表面解吸 通过煤基质和微孔隙扩散 通过割理系统的达西流动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2 煤层气井的采气机理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6 我国煤层气资源的主要特点
煤层气是常规天然气的接替能源之一,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 煤层气资源将对我国的能源储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资源量丰富,但在分布上既分散又集中;
中国陆上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广泛分布在不同的含 煤盆地中,其中具有优势开发潜力的资源又相对集中在华北地区的 中东部(62%),该区既是常规气的发育盲区,又是洁净能源的消费 旺区 ②储层不均一性强烈,华北地区相对优越;
开采过程之中会有煤粉卡泵、会出现煤桥造成气量下降、还会出现 烧泵现象等等,很多。
套管
oil zone
一开 表层套管
二开
中间套管
(技术套管)
煤层气井一般都是排水 降压生产,即油管排水 套管产气。
三开 生产套管
(油层套管)
目录
第一章 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第二章 国内外煤层气井排采设备研究 第三章 煤层气井排采设备分析 第四章 煤层气井排水采气方式优化设计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3 煤层气井的生产过程
1.3.2 煤层气井生产阶段
中期稳定生产阶段:随着排 水的继续,产气量逐渐上升并趋 于稳定,出现高峰产气,产水量 则逐渐下降。该阶段持续时间的 长短取决于煤层气资源丰度(主 要由煤层厚度和含气量控制), 以及储层的渗透性。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方式、煤层压力和解吸压力等; ➢ 完井方式: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煤层气井完井方式不同; ➢ 渗透性能:渗透率是决定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 开采方式:主要是排采设备的选择。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5 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主要因素
非连续性排采的影响:煤层气井的排采生产应连续进行, 使液面与地层压 力持续平稳的下降。如果因关井、卡泵、修井等造成排采终止, 给排采效 果带来的影响表现在:(1) 地层压力回升, 使甲烷在煤层中被重新吸附; (2) 裂隙容易被水再次充填,阻碍气流;(3) 回压造成压力波及的距离受 限,降压漏斗难以有效扩展,恢复排采后需要很长时间排水, 气产量才能 上升到停排前的状态。(4)贾敏效应和速敏效应
第二章:国内外煤层气井排采设备研究
2.1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煤层气排水开采的方法主要有有杆泵法、电潜泵法、 螺杆泵法、气举法、水力喷射泵法、泡沫法、优选管柱法等。
关于排采设备选型方面的问题,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生 产工作制度中,选择多种排采方式。例如:低产水量或后期产水较少 的煤层气井选用工作制度便于调整、液面比较好控制的变速调控抽油 机、数控抽油机等。产水量大供液能力强的井,前期考虑以排水为主, 选择大泵来加强排水降压,通常采用螺杆泵、大直径管式泵。
第二章:国内外煤层气井排采设备研究
2.1 国外研究现状
1986年,美国又开始使用螺杆泵排水采气实验,不断地改进螺杆泵 系统,使其发展到适合煤层气井排水所需的排量和扬程,同时可以 很好地适应井液中细煤粉及气液混合体,加上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低等特点,使该设备在特殊开采要求的煤层气井中得到推广。
从80年代后期,美国根据一些煤层气井的排水量大、排量变化范围 较大的特点和有杆排采设备在斜井、水平井方面应用受限的现状, 开始广泛使用潜油电泵,随后依据煤层气排采用的潜油电泵一般都 是小排量离心泵,要求对游离气的适应性高的特点并不断地改进潜 油电泵系统,提高潜油电泵应用的可靠性、适应性和经济性。
井底流压的影响:井底流压是反映产气量渗流压力特征的参数,制定合理 的排采制度和进行精细的排采控制应该以井底流压为依据。较低的井底流 压, 有利于增加气的解吸速度和解吸气体量。
贾敏效应
解吸产气后,发生长时间停抽,近井地带地层压 力逐渐恢复,煤储层裂隙再次被水充填,使得煤 层吼道处的流动空间变小,甲烷气体流动阻力 增大,在吼道处发生“贾敏效应”,致使气体不 能顺利通过吼道,阻止煤层气继续向井筒运移, 造成供气能力不足,产气量下降。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3 煤层气井的生产过程
1.3.1 煤层气的产出过程
根据煤层气储层流体的地下 流动,可将煤层气的产出过程分 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相流阶段。随 着井筒附近地层压力降低,首先 只有水产出,因为压力降低较小, 煤层气尚未开始解吸,井筒附近 只有单相流动。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第二章:国内外煤层气井排采设备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煤层气的地面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近二十年的发 展,在煤层气基础理论研究、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 突破性进展。
但是目前对适合我国煤层地质条件的排采生产理论和排采技术设 备的研究开展较少,尚没有形成可用的成果,不能满足煤层气开 采实际的需要;同时,盲目采用国外传统的煤层气开发技术,应 用效果不够理想。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6 我国煤层气资源的主要特点
③高阶煤和低阶煤占主导,高阶煤可产气; 中国勘探实践表明,为美国理论所否定的高阶煤区恰恰是目前
最活跃的勘探区,并取得了产气突破。低阶煤煤层气资源在中国占 的比例最大,但按现有的理论和技术,其开发难度也大。 ④煤体结构破坏严重,低渗、低压、低饱和现象突出;
排采强度的影响:煤层气排采需要平稳逐级降压, 抽排强度过大 带来的影响有:(1) 易引起煤层激动,使裂隙产生堵塞效应,降低 渗透率;(2)影响泄流半径。排采阶段,如果液面下降速率过快, 井筒附近的流体就会以较高的速度和较大流体压力差流向井筒, 有效应力快速增加,裂缝过早闭合,煤层无法将压力传递到更远 处,造成降压漏斗得不到充分扩展,泄流半径得不到有效延伸。 只有井筒附近很小范围内的煤层得到了有效降压,有效排采半径 变得很小,气井产气量在达到高峰后,由于气源的供应不足而急 剧下降,无法长期持续生产,甚至停产。
煤层气井采气前,井中液面高度为地下水头高度,此时井筒与储层之 间不存在压力差,地下水系统基本平衡,属于稳定流态;
当煤层气井开始排采后,井筒中液面下降,井筒与煤储层之间形成压 力差,地下水从压力高的地方流向压力低的地方,地下水就源源不断 地流向井筒中,使得煤储层中的压力不断下降,并逐渐向远方扩展,最 终在以井筒为中心的煤储层段形成一个地下水头压降漏斗,随着抽水 的延续该压降漏斗不断扩大和加深;
1.3 煤层气井的生产过程
1.3.1 煤层气的产出过程
第二阶段:非饱和的单相 流阶段。当煤储层压力进一步 下降,有一定数量的煤层气从 煤基质块微孔隙表面解吸,开 始形成气泡,阻碍水的流动, 水的相对渗透率下降,但气体 不能流动。
第一章: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1.3 煤层气井的生产过程
1.3.1 煤层气的产出过程
煤层气井排水采气技术
煤层气井排水采气技术
排采系排水采气的简称,即利用机械举升设备(主要就是用排采设 备下到指定煤层进行排水采气,一般有螺杆泵、管式泵、电潜泵 等),将井筒内的水举升到地面,逐步降低井底流压。随着井底流 压降低,逐渐形成压降漏斗并逐步向外扩展,进而逐步降低煤层的 储层压力,迫使吸附在煤基质孔隙内表面的煤层气被解吸,然后通 过基质孔隙的渗流和扩散到天然裂隙,煤层气再从裂隙中渗流到井 筒,从而被采出。
低渗、低压、低饱和是中国煤层气藏的又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 为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目录
第一章 煤层气井生产特征 第二章 国内外煤层气井排采设备研究 第三章 煤层气井排采技术分析 第四章 煤层气井排水采气方式优化设计
第二章:国内外煤层气井排采设备研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各国在煤层气开发领域,无论是从开发规模,还是 从技术水平等方面来看,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形成部分煤层气专用开采设备及工艺技术。 如:美国常用的煤层气排采设备虽然仍以有杆设备为主,有杆泵 适应性强,操作简单,性能可靠,几乎不需保养,经改造和研制 后,其工作深度和排量能较好的适应煤层气井的要求,但对整机 设计和选型上,提出了新的方法,在以圣胡安和黑勇士盆地为主 的各煤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