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事件的分析与启示
(二)房地产泡沫及其破灭
地价指数以1983年为
100.1988年东京商业用 地的价格为1983年的350
%,住宅用地价格增长为
300%.日本国土面积只 是美国的1/25(或零头 ).但1990年日本土地总 市值达到15万亿美元,比 美国土地资产总值多4倍
(三)股市泡沫及其破灭
1985年日经225指数为
(三)泡沫的形成与发展
1716年,成立皇家银行. 1717年,印度公司取得了在密西西比河地区的贸易特许权. 1719年,印度公司向法国政府支付了5000万里弗尔,取得皇 家造币厂承包权.为弥补这部分费用,印度公司发行5万股 股票,每股1000里弗尔.股价很快上升到1800里弗尔. 1719年8月,印度公司取得了农田间接税的征收权.10月,接 管法国的直接税征收事务,股价突破3000里弗尔. 1719年当年,印度公司连续三次大规模增发:9月12日增 发10万股,每股5000里弗尔,股价直线上升.9月28日和10月 2日,印度公司再增发10万股,每股5000里弗尔.股价一涨再 涨,达到了每股10000里弗尔.
泡沫事件:分析与启示
前言
“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辣翻天”…… 问题: 为什么泡沫事件会频繁发生? 历来被炒作的品种具有哪些共性? 中国楼市、股市的未来如何?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新唐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一、疯狂的郁金香
(一)概况 (二)泡沫与破灭 (三)泡沫形成的原因
2.信用货币理论
金属货币本位:导致通货紧缩. 约翰.劳最早提出信用货币与纸币本位的概念并付诸实施. “国家信用的唯一基础是公众信心.只要公众具有信心,纸币 与金属货币完全等价,功能相同.” “信用的本质就是动员资源的能力.” 扩张信用不仅可以化解通货紧缩,更重要的是能促进经济 增长与增加政府税收(以解当时法国国库空虚的燃眉之 急).
(二)股市泡沫及其破灭
1.图示
2.谁预感到股灾? 3.大跌情形 4.影响
1.图示
道琼斯指数:
2.谁预感到股灾?
罗杰.巴森(统计学家与投机家):“股市迟早会崩 盘.”(1929年9月3日在华尔街金融餐会上如是说). 汉密尔顿(《华尔街日报》主笔):“潮流的转向”(1929 年10月21日). 欧文.费雪(耶鲁大学教授):“股价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 峰状态”.(1929年10月初). 约瑟夫.肯尼迪(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之父):“如果连擦 鞋的都在买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
2.奉行自由市场理念
奉行自由市场理念的理论支持: 亚当.斯密:政府最好只充当市场经济的“守夜人”,不要 干预市场运行.
萨伊定律:供给会推动需求,市场能自已实现均衡.
3.充足且便宜的资金
1913年美联储成立.银行业趋于稳定.美联储持续扩张货币: 降息并从公开市场上大量的买进有价证券. 银行(混业)不仅慷慨地向股票经纪人提供贷款,而且自己也 开办了许多证券分理处;不仅帮助企业发行/销售股票,而 且自己也买股票. 股票经纪人向客户提供融资(放大了杠杆)服务. 投资信托大量出现. 资金大量流进了美国(国际金融中心).
3.大跌情形
10月24日,股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纽约 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但大厦将倾,独木难 支. 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道指狂跌13%,这一天,已 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一名交易员将这 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
二、法国密西西比泡沫
(一)概况 (二)约翰.劳 (三)泡沫的形成与发展 (四)泡沫的破灭 (五)原因分析 (六)英国南海泡沫
(一)概况
从1719年5月开始,法国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价格连续13个 月上涨,价格从500里弗尔涨到一万多里弗尔,涨幅超过了 20倍.
1720年5月开始,该股票价格连续下跌13个月,跌幅为95%.
密西西比股市泡沫中的印度公司股价走势
(x10里弗尔)
(五)原因分析
1.政府主导:为了增加税收与刺激经济增长,政府赋予皇 家银行印钞的特权且赋予印度公司的经营特权. 2.股票的预期回报高:约翰.劳的公司就是一台印钞机! 3.理论创新:货币的纸本位创造了新的炼金术. 4.重商主义盛行. 5.殖民地开发:遍地金银的路易斯安那!
1635年, 1株childer郁金香=1615弗罗林 4头公牛或1辆拖车=480弗罗林 1000磅奶酪=120弗罗林
1636年, 1株稀有品种郁金香=4600弗罗林+1辆崭新的马车+两匹 灰马+1套完整的马具 1株Semper Augustus郁金香,1637年1月2000,2月涨至6290,但 到1639年跌至0.1.
2.世界金融中心
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与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相继成 立. 全球财富向阿姆斯特丹集中. 交易方式创新:郁金香的期货交易,助长了投机. 价格操纵:1634年,出现了郁金香产业行会组织 (College),控制了郁金香的交易市场.
3.郁金香的属性
妖艳的鲜花:有硬需求 眩富的代表:时尚--硬需求增加 生产周期性:稀缺 品种的病变:更妖艳,更美丽,更稀缺 交易的标的:球茎--可以囤积,奇货可居
三、上世纪初美国股市泡沫
(一)背景与原因
(二)股市泡沫及其破灭
(一)背景与原因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前所未有且乐观情绪
2.奉行自由市场理念 3.充足且便宜的资金
4.投机狂热
1.前所未有的乐观情绪
一战结束,欧洲变成了一片废墟. 美国是一战的受益者,从战前的债务国一跃成为了最大的 债权国.美国取代英国拥有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纽 约取代伦敦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 美国拥有了“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国家”称号. 胡佛:“我们今天在美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接 近与贫穷做战的最后胜利”. 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充满着前所未有且持续的乐观情绪, 社会信任度非常高.
(三)泡沫形成的原因
1.尼德兰革命与荷兰崛起 2.世界金融中心 3.郁金香的属性
1.尼德兰革命与荷兰崛起
尼德兰革命也称荷兰独立战争(1566—1609年). 此后的20多年里,荷兰成为了“海上马车夫”. 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世界的贸易中心与金融中心. 国人很富裕,但希望更富裕!
3.金融铁三角
成立皇家银行:垄断纸币的发行. 成立密西西比公司:同时拥有如下经营特权:(1)垄断与路易斯安那 的贸易、开发和内政管理权(当时传言那里遍地金银) ;(2)垄断法 国与非洲的全部贸易;(3)垄断法国与印度、中国和其他亚洲各国的 贸易;(4)负责征收所有与烟草买卖相关的一切税收或其他收入;(5) 承包政府一切间接税和直接税的征缴;(6)获得政府铸币厂9年的经营 权. 鼓励人们购买股票并允许股票交易. 约翰.劳对该设计的评价:“人类以往的金融体系不过是一个简单的 支付系统.我设计的金融体系却是一个环环相扣、相互支持的信用和 财富创造机器,每一环节都源于牢不可破的基本原则.” 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如此评论:约翰· 劳的计划绝不是卑鄙龌龊 的计划,如果他能够见好就收,兴许还真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二)约翰.劳
1.约翰.劳其人 2.信用货币理论 3.金融铁三角
1.约翰.劳其人
1729年,58岁的苏格兰人约翰.劳在威尼斯去世. 其墓志铭上写道: 一位苏格兰名宿安息于此, 这位天才的数学家. 用神奇的数学法则, 让法兰西倾家荡产.
在“密西西比泡沫”中,约翰· 劳是法国政府“特聘的专 家”,一手主管政府财政和皇家银行的货币发行,另一手控 制法国海外贸易与殖民地发展. 马克思曾评价他:“既是骗子,又是预言家” .
(六)英国南海泡沫
1.概况 2.泡沫的形成与发展
1.概况
与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同时发生. 牛顿的唉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 到疯狂的人们会把股票价格带往何处.”
2.泡沫的形成与发展
1711年南海公司成立,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作为回报,政府 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 策,并给予其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 1719年,政府允许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 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 券向股票的转换,推动股价上升. 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 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公 司新股票.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南海公司的交易(重大利 好),南海公司股票从129英镑上涨至7月份的1000英镑以 上,6个月涨幅700%.但在《泡沫法案》出台后,股价开始暴 跌,12月份跌到124英镑.泡沫破灭.
四、日本泡沫经济
(一)背景及原因
(二)房地产泡沫及其破灭 (三)股市泡沫及其破灭 (四)泡沫破灭的影响
(一)背景及原因
1.“翘尾巴”:从1956年开始,日本经济腾飞,成为了全球 最大的债权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傅高义《日本第一》 一书,让许多日本人自以为真的老子天下第一. 2.认为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政治大国的机会来临了. 3.加快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国际化. 4.实施支持美元的政策(“国际协调优先”与广场协议).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永久性低利率政策;大量放松信贷; 政策取向只关注CPI而不考虑资产价格.大量资金流入到了 股市与房地产市场.
(一)概况
郁金香现在是荷兰的国花. 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 被引入西欧,不久,人们开始 对这种植物产生了狂热.到17 世纪初期,一些珍品卖到了不 同寻常的高价,人们竞相在他 们的花园中展示最新和最稀 有的品种. 1635-1637年,这一时尚导 致了一场史上最早的投机泡 沫.
(二)泡沫与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