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看图写话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看图写话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看图写话插上想象的翅膀【摘要】随着课改的进行,语文教学对习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低年级是习作的准备阶段,对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

笔者从农村小学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作为突入点进行研究,总结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改进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看图看图写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其中强调的是有兴趣,想写。

低年级的写话,就是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对于降低起步作文的难度,诱导学生放胆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笔者两年来扎根低年级的写话练习,了解了写话练习对学生看、说、写甚至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努力探索低年段写话的新路,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一、农村小学写话现状:
低年级的写话练习以看图写话为主,笔者认为,看图写话要立足图画本身,加以适当的想象,并做到流畅的组织语言。

笔者所在的小学为偏远农村小学的二年级,在看图写话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写话的热情不高,甚至有的孩子一看到老师拿出挂图让他看一看,说一说,小脸就瘪下去了,即使看过了,也仅止于看图,写作中容易出现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的说明画面:我曾用一幅图让学生以《比本领》为题练习写话。

如:小猪、小猴和小熊比搬木头,小猪用鼻子推,小熊用手抱,小猴用绳子拉着在水里跑,小猴赢了。

部分想象力不丰富的小学生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毛病,缺乏对图画的系统感知。

老师要让字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让字词欢蹦乱跳起来,努力让词有生命力,使儿童能看到字词里面所反应的现实的周围世界。

二是脱离了图画本身,没有看清图画的意思,只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对事物的逻辑感知力较弱。

这种写法的在我们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练习中也比比皆是。

有的学生错误地理解为“想象要丰富”,是不受任何约束,可以兴之所至。

还有的觉得我要写多一点,那样就是好的。

合理的想象力要建立在对题意的正确把握上,这其实正暴露出练习的过少,学生对类似题目没有系统的认识。

三是所有的都挤进一段,绝大多数的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对段的感悟几乎为零,他们的习作常常从头到尾习惯性地连成一段,没有条理之分。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习作的质量,这不得不引起老师的注意。

但这一点不能操之过急,毕竟段落的只是他们刚刚接触到。

将对段落的感知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

叶圣陶先生说过:“对于学生作文,标准不宜高。

有一层最宜注意的,就是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蓄的。

”因而,在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中,我们应把握两点:篇幅不要求长,只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即可。

二是培养学生写完,自己读一读的习惯,遇到不通顺的语句时,想想应该怎样说。

还有就是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二、针对写话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是对于低年级的农村孩子来说,受文化水平限制的家长几乎失去了作用,学习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再加上农村孩子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多的是依赖老师和个别优生,缺少充满自信的思考和想象的自由飞翔。

笔者在市区实习时,班级学生的看图写话基本上没有类似的习作出现,学生在基于图画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与城里孩子比起来,农村孩子更像容器,等待慢慢被装满,要他们写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不知道该写什么了,而且往往千篇一律。

二是在低段写话教学中,面对教材里带有城市化倾向的相关材料,教师一筹莫展,对教材取舍不当,缺少系统性、针对性的指导,缺少合理的监督。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三是要写话,就要先说话。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所处语言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城镇的学生有着较明显的差异;而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再加上考试都是书面的,学生的回答吞吞吐吐,既耽误时间又影响授课效果,从而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回到家里,父母顾及不到孩子的学习,这样就造成多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低下,不仅会影响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而且会影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久而久之,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城镇学生的差距就会越来越远.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口头能力的培养。

三、几点改进措施:
(一)注重课堂教学。

《课标》中指出:“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

”新课程改革后,教学内容中多了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文中或精炼简洁、或生动优美的词句,都是学生学习积累的素材。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品读好词佳句,更要引导学生使用阅读中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多做一些扩词造句的练习,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句子概念的一种好方法。

正如特级教师武宏钧老师的写话指导一样,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写一句通顺的话开始。

在笔者的课堂教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项内容,也是经常用的方法,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说好一句话。

如写“我眼里的春天”,先指导学生看图,注意图中出现了哪些东西,你想到了哪些词?学生写道:春天到了,我们的学校变成了一个大花园,花园里的花儿都开了,五颜六色的真好看哪!你瞧,金黄的迎春花,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紫色的蝴蝶兰,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还很害羞呢!许多的花我还叫不出名字,但我知道它们都是春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小鸟和蝴蝶蜻蜓一起飞来,好像在夸奖花儿们“真美呢”,花儿笑的更艳了。

我要用手中的画笔把它们画下来,让春天像小河一样在我的心里流淌。

(二)看图写话“先说后写”
现状一和现状二,无疑是学生的两种通病:一部分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只能三言两语了事。

一部分想象力较丰富的,则容易跟着感觉走,放开易,收拢难,而且重点不突出。

针对这两种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切实抓好“读图、想图、说图、写图”这四个环节,关注“先说后写”稳扎稳打。

说什么”是农村孩子面临的一大难点。

难点的突破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要指导学生全面地看、细致地看、有顺序地看、分主次地看。

只有看得全面,才能写得完整;只有看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看的顺序明确,写的层次才会清楚;抓住了图的主体,写时才能突出文章重点。

让学生“思考”,以提高学生积极动脑的自觉性,图画上的人物和景物是静止不动的,只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联想才能把它写得有声有色。

让学生明确想些什么,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心里会怎么想。

这幅图或几幅图想告诉我们什么。

在看懂、想好的基础上说。

要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要注意好中差学生之间的启发、学习、借鉴。

不只是让学生客观地叙述自己的想法,更主要的是能使听的学生得到启发。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图画上所反映的内容写下来,把句子写完整,注意句子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式;再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按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的进行训练,使之逐步了解完善这一复杂的写作过程。

学生写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借鉴他人说得好的地方,进一步发挥想象,尽力把它写好,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图”从哪儿来?我们的课文图文并茂,有许多漂亮的插图容我们信手掂来。

如二年级上册有一首儿歌《水乡歌》,图中描绘了美丽的水乡。

先指导看图,这是哪里,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一定的顺序再观察,联系学过的美词雅句,记住要写出自己
的心情。

一个学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去水乡游玩。

啊,这里真美啊!池塘一个连一个,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清的河水多像一面面的镜子啊!大大小小的船占满了水面,那一片片的白矾就是一片片的云朵,渔民伯伯正在捕鱼,他们高兴的唱起了渔歌。

我们看到了活蹦乱跳的大鱼和小鱼,老师说活泼的我们就是那些快乐的小鱼,我们高兴的笑开了脸。

啊,水乡真令人依依不舍啊!
这段文字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生活(靠近水库),还用上了课文中学到的词语,较好地表现了画面内容。

(三)兴趣及写的欲望指导。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小学作文之传授,当应顺应自然之趋势而适合学生之地位为主旨。

”刚起步的低段写话训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开始的写一句话、几句话到一段话或几段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训练,教给方法,逐步由扶到放。

如引导学生以《春天来了》为题写话时,先让学生说说一提到春天自己最先想到的词语是什么,再选择其中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写一个句子,最后让学生围绕这个句子去想像画面,去回忆读过的有关春天的课文,去联想自己的生活。

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展开,完成写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所带班级在说话及写话方面有了大的进步。

当然,只是的海洋是无限的广博,我们都在这海洋中探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从嫌麻烦转为启发性的指导,学生才能产生写的兴趣。

教学相长,双方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庄鹤玲.小学生写作心理探析.广东教育.2007.(1).29页
[3]吴春.作文早起步——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训练.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06页
[4]唐凤叶.浅谈小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学研究.2004(3).96页
[5]翟宏丽.小学生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04(4).8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