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人公是谁
问题:
答案:关羽
【相关阅读】
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


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

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之后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

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成语故事
公元200年,曹操打败刘备,关羽也兵败下邳与刘备失散。

关羽因立誓保护哥嫂,在与曹操约法三章后不得已降曹。

曹操十分敬重关羽,此后对关羽礼遇有加,但始终无法改变关羽的择主之心。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在之后演化为为臣忠义的代表。

其忠义形象在之后历朝历代倍受追捧,在清朝时期更被称颂至极致,被清朝皇帝累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

另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透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

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推荐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因此,亦有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之故事。

曹操的谋士荀彧,有王佐之才,其一生为曹操出谋划策,举荐人才。

为曹操远征指定战略蓝图,亦在曹操出征时为曹操镇守疆土。

曹操初年,反暴臣董卓,救献帝于危难,可谓乱世的一位爱国英雄。

荀彧本质是一位忠汉臣子,他对曹操的支持是因为他认为曹操是保卫汉朝的英雄。

然而之后,随着曹操发展壮大,曹操的个人野心逐渐膨胀并表现出来。

最后在公元212年,曹操欲进封魏公,询问与荀彧,遭到了荀彧的坚决反对。

曹操十分失落,这种感情亦是相互的,荀彧也渐知曹操早已不复当年,不可能是兴复汉室,力挽狂澜的英雄。

荀彧一生心力只为重兴汉室亦是镜花水月,化为一番泡影。

同年,荀彧辞世,有忧虑而死说,亦有曹操赐死之说。

荀彧身在曹营心在汉之故事可谓最为悲凉。

身在曹营心在汉之关羽
公元200年,曹操征刘备,刘备战败。

关羽与刘备失散后,不得已降了曹操。

曹操对关羽优礼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

但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相聚。

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在戏剧曲艺中能听到。

之后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的亲人,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在张辽极力劝说下,关羽和曹操订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约”:一、降汉不降曹;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