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方案(最新)

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方案(最新)

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X〔X〕6号)和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XX年—XX年)的通知》(X〔X〕118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落实XX“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启动大会精神,构建“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加快XX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我区教育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让“互联网+教育”助力XX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目标,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XX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到XX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通过XX年基础建设、XX年开发应用、XX年示范引领、XX 年总结验收4个阶段的工作,在XX年底率先建设成为XX、XX市“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全面健全XX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形成优质教育资源人人可享的互联网学习环境,全面提升“互联网+教育”时代全民信息化素养,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重点任务(一)优化升级XX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1.完善XX区教育云平台建设。

加大与XX教育云平台的对接和资源共享共用,实现区属各学校、幼儿园应用互联互通。

通过完善提升XX教育云平台,提升我区教育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为我区教育管理、教师治理和教育发展评价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服务。

XX 年,实现与教育厅资源服务平台的共享共用,XX年优化云平台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XX年实现云平台使XX教育云成为XX“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有机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和管理领域广泛应用,形成开放融合的“互联网+教育”公共资源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区委网信办,中国电信XX分公司、中国移动XX分公司、中国联通XX分公司2.建立大数据教学评估系统。

基于XX区教育云平台基础,建设中小学教学评估系统,通过数据可视化及时了解XX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年度变化。

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使由名校个别化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践探索快速走向区域整体推进,并使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由呈现广度向广度、深度兼顾方向发展。

XX年前,完成大数据教学评估系统建设,通过教学评估系统,开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课堂分析、学习分析等过程性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测评与分析建议,支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行为转变,打造有大数据支撑的高效课堂。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委网信办、区财政局、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3.建立大数据考试分析系统。

基于XX区教育云平台,顺应新中考各项政策要求,满足中考各项改革,开发中小学考试分析系统,实现中考英语人机对话等目标。

将传统纸笔判卷、手动录入考试信息的落后方式升级为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一次性解决所有考试管理工作,提升考务工作效率,增强考试科学性。

实现对考试成绩的多角度、多维度的对比分析。

系统支持生成个人、班级、年级考试分析报告,帮助家长、学校了解孩子学习具体状况,协助班主任科学认识整个班级学习水平,支撑年级主任、学校领导了解把控整个年级学习动态及时调整、科学决策。

XX年完成考试分析系统建设。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二)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基础应用环境优化升级4.提升“校校通、班班通”水平。

加大校园网络升级改造,XX 年底前区属中小学实现1000M光纤进校、100M光纤到班,80%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支持和满足区内课堂移动教学和移动学习需求,支持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教学应用的实践探索。

全面改善基础网络环境,为“互联网+教育”的推行提供最基础的网络应用保障。

配合单位:中国电信XX分公司、中国移动XX分公司、中国联通XX分公司5.提升教育信息化设备配置水平。

均衡配置各校信息化设备,XX 年底前更换教学白板机和XX年前配置教师、学生电脑,完成学校班级、功能室等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80%以上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完成设备更新换代,到XX年,实现100%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多媒体设备满足教学需求,不断提高硬件建设服务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发展和改革局6.提升校园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大学生云计算机教室和教师办公云桌面建设力度,XX年底85%的学校建设学生云计算机教室和教师办公云桌面,XX年底实现学生云计算机教室和教师办公云桌面全覆盖。

XX年实现云计算机和教师云桌面办公常态化应用。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中国电信XX分公司、中国移动XX分公司、中国联通XX分公司7.开展数字校园达标建设。

积极落实《XX“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区)建设管理办法》和《XX幼儿园数字校园建设标准》,提升信息技术达标县(区)建设能力,XX年,建设10个数字校园示范校,XX年建设10个数字校园示范校,XX年实现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中小学数字校园全面普及,学校数字校园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配合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财政局、中国电信XX分公司、中国移动XX分公司、中国联通XX分公司(三)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常态化8.开展智慧校园建设。

开展智慧教室、录播教室、专递教室、在线课堂、校园数字电视台建设;完善校园信息发布基础环境、开展校园门户定制、电子班牌等信息呈现应用建设,满足快速增长的校园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实现高度可用的学校信息化基础。

XX年建设智慧校园10个,XX年底建设智慧校园10个,XX年底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委网信办9.开展智慧教学应用研究。

扎实开展“互联网+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开展专项科学研究,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为教师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奠定更加宽广的平台。

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能力,全面提高智慧教研能力,提升XX区教育教学水平,打响学在XX品牌。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10.开展智慧教育建设活动。

以开展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活动为引领,以完善升级“同步课堂”教室、移动终端和智能管理一卡通等设备为重点,创设能识别学习者特征、感知学习情景、提供合适学习资源与便利互动工具的智慧校园环境,建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和学习分析机制。

XX年年底,全区中小学智慧校园环境实现全覆盖;建立各级各类智慧校园课题协作体20个以上,汇聚智慧校园应用典型案例30个以上,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委网信办(四)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11.增强“互联网+教育”技术力量。

根据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互联网+教育”唯一的技术力量这一特点,加大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

通过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从而提高XX区教体局整体“互联网+教育”的技术能力。

遴选信息技术优秀教师组成区教体局“互联网+教育”技术服务队,协助区教体局、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完善“互联网+教育”规划、发展方向、确定特色、网络安全管理以及故障排除等工作。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12.推进教师智能助手创新应用。

抓住XX市被列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市(县、区)的有利机遇,推进区属各中小学人工智能项目建设,XX年指导市十五小等15所学校开展应用试点校建设,每校建设1个人工智能教室。

XX年指导市十二小等10所学校开展应用试点校建设,并做好人工智能教学智能培训研修,积极落实中考改革各项举措,为新中考政策落实提供支撑。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科技局13.推动教师智能研修全覆盖。

实施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智能教育领导力和智能教学能力专项研修,每年培训50名校长,200名教师,形成一批引领智能教育发展的“种子”。

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教师智能教育体验等培训研修活动。

形成名师带动、骨干示范的辐射引领作用。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委网信办14.建设教师智能化管理体系。

XX年,依托XX教师大数据管理系统,建立XX区教师专业化评价数据库,实现教师基本情况数据与XX教育厅教师大数据管理系统互通互联,XX年,按照XX教育厅安排,完成XX区教师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打造XX区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行动15.构建创新素养教育环境。

探索面向未来的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建设、管理和运行模式,建立健全全员、全方位创新素养教育机制,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创新素养教育各环节深度融合,实现传统教育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的新型教学生态,以推进创新素养教育为核心,到XX年底至少建成10个创新素养教育示范校,助推创新素养教育质量提升。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16、创新课堂应用模式。

创设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电子书包等智能终端设备、3D打印设备、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室等建设,强化课内外的应用,实现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学习。

鼓励探索开展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M教育,STE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创客教育、人工智能编程教学等新教育模式,满足师生的创新应用需求,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

XX年建设3D实验室1个,建设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室1个,开展跨学科(STEM教育)试点学校5个,XX年建设3D实验室2个,建设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室2个,开展跨学科(STEM教育)试点学校5个,XX年建设3D实验室2个,建设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室2个,开展跨学科(STEM教育)试点学校5个。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17.建设虚拟现实(VR)体验中心。

引进国内外最先进教育虚拟现实技术(VR),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学课程深度结合,以知识课程为核心,为学生打造全沉浸式、强交互式下场景的信息化教学,革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XX年,建设虚拟现实(VR)教室2个,XX年,建设虚拟现实(VR)教室4个,XX年,建成XX区VR虚拟现实体验应用中心,将XX区创新创造空间升级打造为国际化创新创造空间,切实实现“互联网+教育”创新示范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