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稠油开采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稠油开采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6
8~16
1
30~80
6
SL-AⅡ 3~7
6
3~8
1
0~100
6
SL-AⅢ 5~18
6
7~17
1
10~100
6
供电电源:
SL交-A流电Ⅰ:、220ⅡV±1、0% Ⅲ50HZ:根直据流:需6V要±5%测量蒸
环境汽环境的温度压: 力0~4、0℃温度、流量、干度
流量测量范围 2.0t/h~11.5t/h, 平均误差小于5%
增能助排体系同驱油剂相结合形成泡沫在多孔介质驱替状态
增能助排体系显著增加地层能 量,同高温驱油剂相结合大幅度提 高热水驱替效率,显著改善热采的 开发效果。
二、稠油工艺技术系列
2.稠油举升工艺技术
电加热降粘工艺 掺水降粘工艺 掺稀降粘工艺 化学降粘工艺
井筒降粘举升工艺 抽稠 泵
解决 稠油 井筒 举升 困难
稠油开采技术现状与对策
提纲
一、前言 二、稠油开采技术现状 三、下步攻关方向
一、前言
胜利油田稠油热采产量
探明储量 13.83×108t
已动用 12.63×108t
未动用 1.15×108t
热采开发3.55×108t 水驱开发9.13×108t 特超稠油及薄层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及水驱是稠油油藏的主要开发方式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1.高效注汽技术 —— 降低注汽压力 降低注汽启动压力技术
驱替压力实验
伴蒸汽注入SLHSR对注汽压力的影响 (单56区块油样)
启动压力相差2MPa
注 入压力MPa
16
3PV蒸汽
14
1PV蒸汽+ 1PV蒸汽与0.3%SLHSR+1PV蒸汽
12
10
8
6
4
2
0 0.0 0.5 1.0 1.5 2.0 2.5 3.0
新疆
21070.3% 储量占/28%
/
河南
85 大于20m 15
10000-5000储0m量Pa占.s28%
储量占58%
/
小于10m 储量占27%
⒋厚度小 ⒌储层具有一定敏感性
强水敏 储量占14% 中强水敏 储量占10%
厚度10-20m 储量占45%
中弱水敏储量占76%
1985年前
单2、单10吞吐先导 试验,储量621万吨,
干度测量范围20%~85%
SL-AⅣ:连续实时测量、记录蒸汽 的压力、温度、流量、干度
地面蒸汽参数测试工艺可以满足蒸汽驱的要求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3.热采测试技术
GCY-Ⅱ型井下高温四参数测量仪
吸汽量(T/h)
2.0 1.5 1.0 0.5 0.0
1280
1290 1300 井深(m)
1310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4.堵水调剖技术
氮气+高温多效泡沫堵调工艺
FCY性能指标
含油饱和度对泡沫封堵性能影响
封 堵压差MPa
4
200℃ 120℃ 3
2
1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残余油饱 和度%
FCY 1# 2# 再生能力指数
(×10-4m/min ) 6.1 11.3 10.2
普亚超
通临临
锅 炉
界 锅 炉
界 锅 炉
(1) (2) (3)
高注全
真 空 隔
采 一 体 化
密 闭 注 汽
热管管
管柱柱
(1) (2) (2)
高油 高
温溶 温
粘 土 防
性 降 粘
薄 膜 扩 展
膨剂 剂


(1) (2)
气预
体 助 排
置 气 体 助
技排
术技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1.高效注汽技术 —— 注汽锅炉
1.高效注汽技术 —— 井筒隔热技术
隔热油管是最主要的注汽及井筒隔热工具 普通隔热油管:视导热系数0.06-0.12w/m·℃ 防氢害隔热油管:视导热系数0.05-0.08w/m·℃ 高真空隔热油管:视导热系数<0.015w/m·℃
隔热油管接箍等热点对井筒热损 失影响很大,对隔热油管的接箍进 行隔热可以降低井筒热损失,提高 井底蒸汽干度。

毛细管
技术指标 压力:范围0~32 MPa 温度:范围0~400 ℃
油层
测压点 测温点 防砂鱼顶
人工井底
井底流温、流压测试工艺可以 满足汽驱生产井测试的要求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3.热采测试技术
蒸汽吞吐井热采试井解释技术
热采吞吐井常规试井解释曲线
热采吞吐井现代试井解释曲线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注 入量PV
油溶性降粘剂能有效溶解沥青,降 低超稠油油藏注汽启动压力
薄膜扩展剂可以降低水与稠油之 间的界面张力,降低注汽过程压力 0.5~1MPa,提高油井产量。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1.高效注汽技术 —— 强化回采技术
驱替方式
单纯蒸汽驱 蒸汽伴CO2 蒸汽伴薄膜扩展剂 CO2+薄膜扩展剂
CO2气体增能助排
一、前言
胜利油田油藏特点
国内四大主力稠油油田不同深度储量比例对比
⒈埋藏深 ⒉具有活跃边底水 ⒊原油性质多样
油田
浅层 <600m
中深层 600-900m
深层 900-1600m
水油体积<1
胜利
/ 15.1% /
100
辽大河于储5量00占10<01水m4P油%/a.体s积30<050-1001060mPa水.s 油57体.7积%8>45
4.堵水调剖技术
草20蒸汽驱汽窜示意图
单56-间歇蒸汽驱汽窜图
蒸汽波及不均匀及汽窜是影响多轮次吞吐和 蒸汽驱效果的核心因止汽 窜、提高蒸汽波 及效率、抑制边 底水的主要工艺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4.堵水调剖技术
采油厂 滨南 现河 孤岛 孤东 河口 桩西 胜利 中心
2.00
热水驱 热水伴N2驱
4.00 6.00 8.00 10.00
注入体积,PV
热水伴CO2驱 热水伴CO2和薄膜扩展剂驱
二氧化碳同薄膜扩展剂相结 合大幅度提高驱替效率;驱替 效率由30%提高到90%;波及 系数由68%提高到81%,大大 改善热采开发效果。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1.高效注汽技术 —— 强化回采技术 自生气体增能助排
堵水工艺 超细水泥、氮气
超细水泥 颗粒高温堵剂、液体高温堵剂
深调浅堵 无机颗粒
氮气
水泥
调剖工艺 氮气+泡沫 氮气+泡沫、SG复合堵剂 氮气+泡沫 氮气+泡沫 氮气+泡沫 氮气+泡沫 氮气+泡沫 氮气+泡沫
目前胜利油田稠油热采井封堵调剖有两种主要方式:封堵近井地带大 孔道的主要方法是以超细水泥为主的颗粒型堵剂;油藏深部主要采用氮 气+泡沫调剖工艺调整吸汽剖面,降低综合含水。
液体高温堵调工艺
100
92.6
80
60
40
35.6
20
2.6
0 措施前
85.8 53.6
7.6
措施后
日液(m3/d) 含水(%) 日油(t/d)
液体堵剂在地层温度下固化形成凝硬性非渗透树脂,封堵高渗透层位 和汽窜通道。堵剂在原油中几乎不凝固,对油、水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封 堵能力。 孤岛共施工11口井,平均日增油5.0t,含水下降6.8%,已累计增油 8490.7t。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1.高效注汽技术 —— 井筒隔热技术
注采一体化管柱
充分利用注汽后地层处于高温状态的有利条件,
不动管柱直接转抽,并可实现多轮次的注汽—抽 油过程。
能避免或减少转抽作业时的洗井、压井作业,
减少了入井液体对油层的冷伤害;
隔热油管的保温效果,能减少井筒散热,提高
产液温度,延长生产周期;
根据稠油开采的需要,注汽锅炉的压力等级不断提高: ⒈普通注汽锅炉:蒸汽压力17.3MPa ⒉亚临界注汽锅炉:蒸汽压力21MPa,解决了超稠油油藏的注汽难题(1998
年开始使用) ⒊超临界注汽锅炉:蒸汽压力26MPa,解决特超稠油油藏和深层稠油油藏的
注汽难题(2007年开始使用)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1.高效注汽技术 —— 井筒隔热技术 全密闭注汽管柱
20 15 10
5 0
0
360
350
340
压力(Mpa) 温度(℃)
330 320
31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井深(m)
压力 温度
全密闭注汽管柱大幅度降 低注汽沿程损失,热损失低于 8%,保障蒸汽热量的有效利 用。
提纲
一、前言 二、稠油开采技术现状 三、下步攻关方向
二、稠油开采技术现状
稠油开采技术
1.高效注汽技术 2.稠油举升技术 3.热采测试技术 4.热采堵水调剖技术 5.稠油水平井技术
二、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1.高效注汽技术 高效注汽技术
1 注汽锅炉
2 井筒隔热
3 降低注汽压力
4 强化回采
(1) (2) (3)
二、稠油工艺技术系列
井筒降粘举升工艺
掺热水降粘工艺
化学降粘工艺
电加热降粘工艺
电热杆 油管
抽稠泵
原油粘度5000mPa·s以下的井 油水混合充分,降粘效果好 热量吸收成分,增强降粘效果
运行成本低,施工简单 实施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 适用于综合含水在30%~ 70%的高粘原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