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
6)、以桥梁方式跨越冲沟的,可不做相应处理。
7)、冲沟内构造物两侧填土、涵底填土,按设计要求实施。
1、设备要求:夯锤为铸铁锤,锤重15t~20t,夯锤设置上下贯通的排气孔,锤底直径2.0 m ~2.5 m;起重机选用25t吊车,同时必须配备满足工艺要求的龙门架。
强夯施工的设备夯锤锤重、起吊高度应满足各级夯击能要求。
按20t锤重,达到1600kN•m夯击能,强夯落距h=8.0 m
按15t锤重,达到1600kN•m夯击能,强夯落距h=10.7 m
2、碾压遍数:20遍。
3、施工工艺
1)测量放样,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测量点位高程;
2)用白线划出碾压路线;
3)冲击碾压。
4)在直线段测点处测定不同遍数的下沉量、压实度。
4、检测指标
冲击碾压后,土体干密度要求大于1.50g/cm3。
四、强夯法处理路基基底的要求:
强夯法处理路基基底采用的夯击能有1000 kN•m和1600 kN•m两种。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及黄土路基填筑相关问题的要求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及黄土路基填筑是朝黑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为确保路基工程质量,经前指办和总监办共同研究,特作如下具体要求:
一、排水要求:
湿陷性黄土是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因此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防、排水就至关重要。在黄土路基处理前就要先行考虑排水,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作好排水沟,避免施工现场因排水不畅造成路基浸水。
2、施工工艺流程
1)测量放样,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点夯的夯击次数用最后两击的夯沉量≤5cm控制;
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3、检测指标。
1)检查强夯点夯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
2)检查强夯的单点夯击能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满足最后两击沉降量≤5cm。
3)检测频率:3点/20米。
4)记录全段满夯后的沉降量。
五、灰土挤密桩处理路基基底的要求:
灰土挤密桩桩径为0.40米,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距1.30米。
二、路基基底处理的一般要求:
路基基底的处理是根据黄土的湿陷等级、基底的黄土层厚度和路基填筑高度及所处结构物的位置所决定的。按设计文件,本项目的处理措施有冲击碾压、强夯和灰土挤密桩三种,处理的位置包括黄土路基的基底和冲沟处理,处理方案如下。
1、路基基底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段,路基基底采用冲击碾压,当冲击碾压的长度小于100m时,采用1000KNm夯击能强夯处理;路基基底为Ⅱ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段,湿陷土层厚度小于2.0m时采用冲击碾压,大于或等于2.0m时采用1000KNm夯击能强夯处理;路基基底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段均采用1600KNm夯击能强夯处理。
2、设备要求1)成孔设备:管成孔桩机2)拌和设备:滚筒式拌和机。
3)夯击设备:设备有两种,一种为夯锤击实式,另一种为振动挤压式。
夯锤击实式回填桩孔用的夯锤,宜采用倒置抛物线型锥体或尖锥型,锤重不宜小于100kg。夯锤最大直径应比桩孔直径小10~16cm。
振动挤压式采用振动沉管成孔桩机。
3、检测指标
1)、施工中应随时对石灰土的拌和质量进行检查。
2)、施工中对孔径、桩孔深度进行检查。
3)、检查顶的灰土干密度和压实度。
4)、采用地质钻探全孔取芯法抽检桩体施工质量,检查桩长、桩的压实度、灰的均匀度。桩间土压实度要求达到93%以上。
六、冲沟处理与特殊路段施工
1、路基跨越黄土段冲沟的处理
1)冲沟壁比较陡的情况下,冲沟底部视黄土湿陷程度及黄土层厚度,采用强夯或灰土桩等方法处理;冲沟壁按照每级不小于2m宽平台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平均坡度不大于1:1,反坡4%,分层填筑路基;每级台阶填筑完成后采用1000K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补压。
1、对灰土的材料要求
1)、桩体材料为消石灰和土,体积配合比2:8。
2)、消石灰按JC/T481-92标准应为钙质消石灰粉的合格品,即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CaO+MgO)含量不小于60%,含水率不大于0.2~4%,0.9㎜筛筛余不大于0.5%,0.125㎜筛筛余不大于15%。
3)、黄土应纯净,土料应过筛,筛孔孔径不大于20㎜,含水量按击实试验确定的最优含水量±2%。
2)对于冲沟内设置构造物时,在台后换填范围(且不小于6m)的路基不允许采用强夯处理。采用黄土填筑时构造物顶部4m厚度范围内不允许强夯,4m以上采用强夯时,夯击能不大于1000KNm,但桥台台后路基应满足相应的压实度要求。
2、冲沟处理施工要求
1)、冲沟壁两侧放坡坡度不能小于1:1。
2)、机械要下到沟底,沟底整平形成作业面,进行强夯处理,并在处理完成后整平碾压。
2、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5米及土质挖方路段,先将路基顶面以下80cm横向用地界范围内的黄土清除,视剩余黄土层的湿陷程度进行基底处理。回填底部50cm采用3%灰土隔水层处理,顶部30cm采用5%灰土隔水层处理。灰土隔水层采用分层路拌法施工,外掺石灰,石灰采用钙、镁质Ⅲ级生石灰。
3、与桥台、涵台相邻路基的基底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段,桥台处采用1000KNm夯击能强夯处理;相邻路基的基底为Ⅱ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地段,湿陷土层厚度在小于2.0m时采用1000KNm夯击能强夯处理,在2.0~6.0m时采用1600KNm夯击能强夯处理,在大于6.0m时采用灰土桩处理,长度应穿过湿陷黄土层。
桥台、涵台及台后处理范围为横向为占地界范围,台后纵向为10米;台前至锥坡范围,且不小于3.0m。
4、路基底设置的灰土桩桩径40cm,桩间距采用1.30m;桥涵及通道台后设置的灰土桩桩径40cm,桩间距采用1.30m。
三、冲击碾压法处理路基基底的要求:
1、设备要求:25KJ三边形(或32KJ胶轮式)冲击式压路机。
3)、冲沟内填土要严格按路基填筑要求施工,每层不能大于30 cm,分层填筑,分层碾压。
4)、路基填土厚度每增高1.5米,要采用偏心冲击碾压10遍,对于不能冲击碾压到的部位,要每填4米,按1000夯击能补夯两遍,填到一定高度后,冲沟两侧可放缓坡后,按正常路基填筑处理。
5)、各驻地办、项目经理部,要现场严格审查,对设计上漏列的冲沟,一经发现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