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目的
关注概念课的课堂现状,关注学生对两课的学习兴趣,关注教师对两课的教学态度,分析目前状况下两课对学生的短时影响和长远影响,分析两课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二、问卷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子长中学火箭班,实验班,普通班的高中数学教师,便于区别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教学理念差异,使所得结果更加客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对概念课比较重视
问卷结果显示教师对于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还是十分重视的。
问卷第2题69.81%的教师选择很重视,26.42%的教师选择比较重视,2.77%的教师选择一般,没有教师认为无所谓。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
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
因此,数学概念有效教学是“四基”教学的核心。
2、培养动手能力,在亲自体验实践中形成数学概念
问卷第3题69.81%的教师选择经常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为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第4题47.17%的教师选择在课堂上,经常尽量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概念形成过程。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亲身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数学课兴趣,感受过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概念由来充分了解,帮助记忆。
3、概念课的教学注重设计探究性问题
问卷第5题75.47%的教师选择在学生概念形成过程中,设计探究性问题非常重要。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考试、练习而轻视概念教学的现象,教师对概念的呈现、形成、运用等环节缺乏精心设计,特别是在学生对一些核心概念缺乏深入理解的情况下就投入高强度的训练。
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4、重视概念引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问卷第8题90.57%的教师选择在概念引入教学过程中,经常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问卷第9题67.92%的教师认为概念教学是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通过概念运用的变式教学,
进一步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各种概念,辨别概念各要素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概念进行解题,也能训练学生简缩解题过程,提高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5、教师对学生在应用概念时遇到的困扰有所了解
问卷第12题45.28%的教师选择学生在考试时应用概念。
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考题中已经也加大了对概念的考查力度,提高了数学概念的数量和质量,增强了对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应用性问题的考查力度。
高考这个风向标,已经波动了教师的神经,引起了数学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进一步重视。
由于部分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或数学应用方面的非正常表现,也已让教师意识到数学概念不仅重要,而且棘手,一些优秀的、走在前列的高中数学教师已经开始进行了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相关研究,并有所收获。
6、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更倾向于学生的解题
问卷第13题56.6%的教师选择学生在求解高中数学概念时最大的障碍是无法理解题意,最典型特征是我们发现在高三模拟题中涉及到的新定义题型,概念题型学生得分率特别低,很多学生觉得读不懂,不知道怎么下手,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因为教师有倾向性的针对,导致了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只顾教学生如何解题,而忽视了教学方法科学有效;因为看重了学生的解题,就会淡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会疏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传授。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教师不讲,学生不会;教师一讲,学生就会;考试一变,依旧不会”的现象。
7、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很少在感知、体验教学中认识概念
问卷第6题60.38%的教师选择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是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数学概念课较为抽象,使人费解,教师经常包办到家,口若悬河,津津乐道,常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致使不少学生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对数学内容的后续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数学概念方法,而是要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运用运动变化,联想等辨证观点来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教学。
(2)套用陈题过多,例题缺乏新意
从问卷第15题的统计看,5.66%的教师选择自编新题,47.17%的教师选择了改编旧题,47.17%的教师选择了套用陈题。
客观上讲,新编数学应用题难度较大。
编题既需要考虑到应用题的实际应用背景,还要考虑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关联性,同时还需考虑学生的理解、求解能力,应该说自编数学概念题对于教师来说是个较大的挑战。
观”需要更新。
(2)高考题中概念
题难度大,应用题涉及少,教师不重视这方面教学(3)两课对教学有效性是长期影响,短时不易见效(4)课时紧张,很难概念延伸,应用实践。
研究过程表明,概念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