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融珠宝玉石交易中心项目方案红石金融研究所徐卫国二零一四年五月目录一、项目概况:二、项目背景:1、云南珠宝玉石行业的历史沿革。
2、珠宝玉石行业在全球市场的表现。
3、国内珠宝玉石行业现状。
三、云南中融珠宝玉石交易中心的设计思路:1、整体设计的战略思路。
2、总体设计思路示意图。
3、指数化交易思路。
4、毛料在线转让机制和成品在线转让机制。
5、整体设计的立体化营销运作架构。
6、项目建设的意义。
四、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1、国际宏观政治经济形势。
2、国内宏观金融经济政策。
3、云南省域政策环境和对珠宝玉石产业的支持。
五、交易中心的运营方案:1、主要职能。
2、市场定位。
3、市场参与者体系。
4、交易机制。
5、毛料转让交易流程。
6、成品转让交易流程。
7、交易品种。
8、产业链融资支持。
六、项目实施计划七、运营架构。
八、云南中融珠宝玉石交易中心的物理场所规划1、盈江公盘基地项目示意图。
2、公盘基地功能区设计。
3、广东平洲公盘基地和广州运营中心。
九、云南中融珠宝玉石交易中心的盈利模式十、风控措施1、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框架。
2、风险管理制度。
3、风险管理的主导思想。
十一、SWOT分析十二、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云南省中融珠宝玉石交易中心2、发起单位:云南省盈江县政府3、监管单位:云南省金融办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4、承办单位:云南省盈江县都发经贸有限公司北京红石丰铭投资集团6、项目简要内容及实施目标:结合云南省、盈江县在珠宝玉石产业方面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玉石之王”翡翠市场为基础,建立珠宝玉石要素交易市场。
立足实体经济,联合行业协会,协同建设云南盈江和广东平洲两大珠宝玉石招投标公盘基地,推出珠宝玉石毛料和成品的在线转让。
同时,按照实际成交的统计数据,形成珠宝玉石行业景气指数。
通过对毛料、贸易、加工、流通、消费、投资、收藏等全产业链的创新性资源整合,推动全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交易中心拟采用“电子商务+产业链融资+体系化实物交割”这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居民投资珠宝玉石溢价收益和转让变现的通道,在国内和国际上建立行业标准。
交易中心通过创新性的全产业链整合机制,着力构建全新的珠宝玉石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和新型产业生态圈。
同时,联合商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工商、税务、海关、商务、鉴定机构、担保机构等第三方相关机构,致力于将交易中心建设成为公开公平、诚信透明、高效集约的国际性资源产业统合平台。
二、项目背景:1、云南珠宝玉石行业的历史沿革。
云南省珠宝玉石产业历史悠久。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一条从四川经大理、永平、保山、腾冲、梁河,过盈江,出缅甸,直通印度以及印度洋北岸诸国的“蜀身毒道”就已经形成。
据相关文献记载,作为“玉石之王”的缅甸翡翠自汉代就传入中国。
东汉永元9年(公元97年),云南永昌(今保山)徼外蛮及掸国王雍“调遣重泽奉国珍宝”。
首次记录了缅甸翡翠玉石进入中国。
掸国即今缅甸东北的孟拱、孟密一带。
当时玉石是作为贡品,还不是作为一般商品进行贸易。
而且,运输玉石毛料的主要干道就是“密支那——八莫——盈江——腾冲”和“密支那——腾冲——永昌”。
因为这相近的两条路线可以直达印度以西,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南方丝路”。
到宋朝,翡翠在中国已经被明确称为硬玉。
宋代著名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一文中,就有“翡翠屑金”的描述。
证实了宋朝时期翡翠已经是古代宫廷圣宜库的珍宝。
明清时期,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在1638-1639年曾亲眼目睹了翡翠珠宝玉石在云南加工及贸易的盛况,并写入了他的游记中。
清朝时期,缅甸翡翠更是受到王公贵族的追捧。
尤其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推崇和慈禧太后的偏爱,翡翠更被称为“皇家玉”,成为玉中极品。
据清朝旧海关的统计资料,1902年滇缅贸易中由缅甸进入盈江境内的玉石就达271担(每担百斤),1911年增至628担,到1917年,更达到了801担。
改革开放以后,云南德宏州在1985年全境开放为边境贸易区。
到1994年,玉石毛料进口量就已经达到了656吨,进口额34262万元人民币。
占当年全州进出口总额的42.2%。
仅盈江一县就有约5000多人从事玉石毛料经营,每年到缅甸玉石场采购玉石毛料的人达到4000多人次。
德宏州盈江县是云南沿边距离缅甸翡翠矿石主产区帕敢最近的县,仅有250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同时,盈江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南大门,国家二级口岸。
玉石毛料的大量进口,使盈江迅速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边境玉石毛料集散地之一。
2001年,缅甸政府为避免偷逃税收和减少走私,对玉石毛料的经营管理、交易、出口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开设仰光玉石毛料公盘,限制毛料作为边境贸易从陆路通过边境口岸。
之后,玉石毛料只能以一般贸易从水路辗转运往我国广东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以珠宝玉石加工为主的广东南海平洲镇迅速崛起为国内新的玉石毛料集散地。
2008年,云南盈江县珠宝玉石协会与缅甸玉石部、矿产资源部,以及缅甸珠宝玉石协会进行充分的沟通之后,翡翠玉石的陆路边境通道被重新打通,让盈江再次回到珠宝玉石毛料的第一线。
近几年,德宏州和盈江县的边境玉石贸易再度繁荣,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客商的关注。
云南的珠宝玉石产业不但区位优势突出,而且群众基础深厚,人才储备世代传承。
随着国内高端奢侈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珠宝玉石产业的潜能不断释放,云南的行业影响力和行业凝聚力也在迅速提升。
“玉出云南”,已经蜚声海内外,云南珠宝玉石产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珠宝玉石行业在全球市场的表现。
纵观全球,珠宝玉石产业呈现明显的“东玉西钻”的行业特征。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具有浓郁东方特色的玉石文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尤其是号称“玉中之王”的翡翠,更是成为举世公认的高端投资奢侈品。
近几十年来,国际性的翡翠拍卖屡创惊人天价,引起了国际投资收藏市场的高度关注。
国际最知名的英国拍卖公司苏富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将翡翠列为重要的拍卖标的。
翡翠作为珠宝玉石行业的标杆,得到了全球投资市场的公允。
但是,就全球范围来说,却只有缅甸能产出真正具有经济价值的宝石级翡翠。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地质勘探资料,世界上有几个地区可以出产翡翠。
包括哈萨克斯坦的伊特穆达矿和列沃——克奇佩利矿,美国的加福尼亚克列尔克里克矿和门多西诺县的利奇湖矿,日本及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等,但这些矿石出产的翡翠,只能做一些雕刻级的工艺原料。
考量翡翠高档品质的“种、水”和整体品相,均不能与缅甸翡翠同日而语。
因此,世界上成规模的翡翠产业主要集中在缅甸、中国,以及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就翡翠主产国缅甸来说,由于历史和工艺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主要是提供翡翠的原石毛料贸易。
而国际上主要的几个翡翠珠宝玉石市场,更多侧重于设计、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后端。
这些市场主要有泰国清迈的珠宝市场、香港珠宝市场和台湾珠宝市场。
其中,泰国清迈的珠宝翡翠产业国际化程度最高,据不完全统计,泰国约有160万人从事珠宝的开采和加工。
泰国政府对珠宝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把发展珠宝玉石产业和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减免一切珠宝原料及加工机械的进口关税,使清迈的翡翠珠宝产业形成了集开采、原石毛料交易、加工首饰、镶嵌制作、批发零售等多种业态。
繁荣的市场带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清迈的翡翠80%外销,最大的外销对象是美国和日本。
仅有20%供应当地市场,销给外国旅游者和本地客户。
因此,泰国珠宝玉石产业繁荣的国际贸易吸引了缅甸90%的毛料首先流入清迈再转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泰国珠宝市场的潜力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在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珠宝玉石市场,却是香港珠宝市场。
香港作为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国际大都市,每年举行的国际级珠宝玉石拍卖会都是全球投资市场焦点关注的重量级事件。
而且香港的翡翠制作工艺非常有名,其出产的翡翠制品销往美国、日本、瑞士、德国等全球各地,香港在全球珠宝玉石产业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
而台湾珠宝市场,则是全球珠宝翡翠销售最高的地区之一。
年均每人的珠宝消费近3000美元,居世界之首。
就珠宝玉石产业发展层面来说,台湾的设计制作工艺最为令人称道。
设计师们将中国元素和西方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新的中国风路线,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珠宝业界独树一帜。
由此可见,珠宝玉石市场在全球的发展都各具鲜明的特色。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无疑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珠宝玉石投资和消费国。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加速融合,以翡翠为主的珠宝玉石也必将成为东方玉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
因此,云南迫切需要立足于优越的区位优势,首先在国内形成全产业链的资源要素整合能力。
进而提纲挈领,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影响力。
3、国内珠宝玉石行业现状。
近年来,国内珠宝玉石已经出现井喷的势头。
据中国宝玉石协会统计,2013年我国珠宝产品零售总额超过470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2%。
各类珠宝产品出口500.91亿美元,同比增长10.7%。
强劲的数据有力地证实了行业的高速发展,仅去年全年,全国各类大小珠宝展会就超过400个,足见珠宝玉石投资和收藏的炙手可热。
据中宝协“放心抽样调查示范店”活动的抽样调查显示,去年80%以上珠宝店的销售额均有增加,而且幅度均在20-30%之间。
珠宝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吸引了金融资本的高度关注。
珠宝玉石行业做为资金密集型的高端奢侈品行业,在目前已经有十几家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在证监会已上会或待审批的企业依然在不断增多。
但是,我们同时也注意到2013年行业最冷的市场却是翡翠市场。
翡翠市场在2011年达到巅峰之后,近两年却有所回落。
我们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实证研究,认为翡翠市场相较于黄金市场和钻石市场来说,纯粹的消费和收藏属性已经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桎梏。
我们知道,黄金在国际上以盎司计价,重量、成色和纯度都有标准化的计量手段。
因此,黄金投资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实现便捷的溢价增值收益。
而钻石市场也有4C标准,重量以克拉计价,净度、色泽、分数均有明确的测量和评定体系。
因此,黄金和钻石都可以方便地实现“投资——退出”完整的投资循环。
投资人没有后顾之忧,其投资和消费也更容易打开上升空间。
因此,2013年我国黄金消费1200多吨,同比增长超过20%。
而上海钻石交易所的钻石交易额也达到了43.27亿美元,终端市场钻石镶嵌类产品销售总额也有300多亿人民币。
反观翡翠珠宝玉石市场,由于标准化质量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投资——退出”完整投资循环机制的缺失。
更容易让投资人望而却步。
近些年,媒体频频报道珠宝玉石市场“疯狂的石头”,价格每年增长多少倍,价格又涨了多少,但是,对于投资人来说,“说起来是赚了钱,不能变现,还是一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