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集体合同的法律问题

关于集体合同的法律问题

目录1、集体合同有几种?2页2、谁能订立企业集体合同?5页3、谁能订立行业集体合同?6页4、谁能订立区域集体合同?7页5、履行集体合同有争议怎么办?8页1、集体合同有几种?答:集体合同有以下三种:●企业集体合同,指职工一方与企业订立的集体合同,包括通用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适用于企业范围;●行业集体合同,指县级以下区域内的行业内,由工会与企业代表订立的集体合同,适用于该区域业的行业范围;●区域集体合同,指县级以下区域内的工会与企业代表订立的集体合同,适用于该区域。

参考法规:1.《劳动合同法》第51条、第52条、第53条;2.《劳动法》第33条、第34条、第35条;3.《集体合同规定》第3条、第4条。

例:姚某自1994年起至A出租公司担任出租车驾驶员工作,2004年12月31日因A出租公司改制,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后又于2005年1月重新建立劳动关系。

双方签订了期限为2006年7月7日至2010年7月6日的《营运车驾驶员劳动合同》及期限为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7月5日的《上海市出租车汽车行业小客车承包经营合同》。

姚某工作至2010年6月20日,A出租公司为姚某办理了2010年7月6日的退工手续,于2010年7月7日向姚某开具了2010年7月6日合同终止的《上海市退工证明》,姚某于2010年7月9日领取了退工证明和劳动手册。

A出租公司为姚某缴纳社会保险费至2010年7月。

姚某于2010年7月1日向上海市普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A出租公司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33,000元,支付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违约金5,000元,支付代通知金5,500元,支付2008年至2010年未休年休假折算工资差额1,144元。

仲裁委于2010年8月13日裁决如下:A出租公司应支付姚某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0,698元,支付2009年至2010年年休假工资1,144元,对姚某的其它请求不予支持。

A出租公司不服,遂起诉至原审法院,要求不同意支付姚某经济补偿金10,698元,但表示同意年休假工资按仲裁裁决处理。

A出租公司不同意按仲裁裁决支付姚某经济补偿金,系因对姚某的月平均工资标准持有异议。

A出租公司认为,姚某系出租车驾驶员,A出租公司、姚某之间是承包关系,A出租公司平时收取姚某管理费,姚某的营运收入需扣除管理费、成本费后才是收入,收入不是固定的。

根据“上海市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行业协会”、“上海市城市交通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行业工会”《关于印发2009年集体合同的通知》(通知文号为沪租车协[2009]1号)、《上海市出租汽车行业集体合同》规定,可按2009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566元的60%,计算出姚某月平均工资为2,139.60元。

A出租公司以开会的形式布置了集体合同事宜。

但姚某表示不清楚A出租公司所述的规定,双方未签订过集体劳动合同,不能以该规定确定姚某的月平均工资。

A出租公司提供的通知主要内容是:行业协会与行业工会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对原集体合同进行修订,发至各出租汽车会员单位及工会组织,要求以适当形式向全体人员公布,并做好宣传工作,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

集体合同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二条、本合同结合本市出租车汽车行业公司化管理,个人承包经营模式的特性,确定从业主体劳动者驾驶员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保险福利待遇等;第六条、驾驶员劳动报酬是按营业收入扣除承包费用和汽油消耗、车辆修理、事故等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后多劳多得。

劳动报酬中含基本工资(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和承包经营收入两部分;第十三条第二款、一般情况下驾驶员社会保险费缴纳基数按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执行。

如要超额缴纳,企业和驾驶员应进行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后方可执行;第十九条、企业定向招收的出租汽车运营驾驶员,在劳动合同约定车辆经营承包形式的,应同时签订承包合同。

经济补偿金标准按驾驶员当年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执行。

原审法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认为:A出租公司、姚某对仲裁裁决年休假等内容没有异议的,按照双方的意见处理;姚某在A出租公司从事出租车驾驶员工作,采用承包性质,姚某未有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每月收入;从上述通知和集体合同内容,可以知道出租汽车驾驶员的实际承包情况,每月收入是不稳定的,行业协会及工会的通知和集体合同,已下发至各出租汽车会员单位及工会组织,A 出租公司亦作了布置工作,故涉及处理姚某的经济补偿金月平均工资标准时,可按该内容标准执行,故采纳A出租公司的计算方法。

原审法院判决:一、上海A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姚某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人民币6,418.80元;二、上海A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姚某2009年至2010年年休假工资人民币1,144元。

判决后,姚某不服,上诉于上海二中院。

二审法院认为:出租车驾驶员是一个带有一定特殊性质的行业,其与出租车公司既是承包合同关系,又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出租车驾驶员的劳动报酬是按月营业收入扣除承包费用和汽油消耗、车辆修理、事故等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后多劳多得,营运收入不能反映驾驶员的实际收入,故驾驶员每月收入是不稳定的。

上海市出租汽车行业与行业工会为了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使企业发展和保障职工利益,经协商制订了行业集体合同,并经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查通过,该集体合同是合法有效的。

根据该集体合同第十九条约定,经济补偿金标准按驾驶员当年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执行。

A出租公司为执行上述集体合同通过驾驶员学习、会议记录形式传达了集体合同,并予以张贴,姚某亦在签到记录上予以签名,且其在之后亦未对集体合同提出异议。

A出租公司已履行告知义务,并提供了相应证据予以证明。

该集体合同对是否需要签字确认并无明确规定,故姚某以自己未签字认可,作为不认可集体合同效力的意见,本院不予采纳。

姚某与A出租公司于2006年7月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对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范围和标准按本市有关规定执行,对经济补偿金具体标准亦无明确约定。

鉴于姚某每月工资收入的不稳定性,原审法院按出租汽车行业集体合同标准确定姚某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并无不妥。

姚某要求经济补偿金按仲裁裁决履行,本院不予支持。

二审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解:本案提示了以下法律要点:集体合同对适用范围内的员工及用人单位有约束力。

本案中,《上海市出租汽车行业集体合同》是适用于上海出租汽车行业的行业集体合同,对上海出租汽车行业内的所有员工有约束力。

该集体合同对出租汽车司机的经济补偿金标准作了约定,即按驾驶员当年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执行也就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同时,姚某本人的劳动合同中又没有另外的规定,因此一审、二审法院均判决支持A公司的主张,适用集体合同的补偿标准。

操作提示:1)通常集体合同主要约定一些基础标准,用人单位需要注意本地域或行业有无集体合同,避免企业集体合同、个人劳动合同内容与之冲突,造成其部分或全部无效的结果。

2)由于集体合同主要约定基础标准,所以其中对员工利益的保护水平通常也较行业或地域平均水平低,所以企业也要学会使用集体合同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2、谁能订立企业集体合同?答:企业集体合同订立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则是由上级工会指导推举的员工代表。

《劳动合同法》第51条和《集体合同规定》第20条对企业集体合同的订立主体作了明确规定。

根据这些规定,集体合同由企业与“职工”这个集体订立,但职工一方的权利通过代表制行使。

在有工会的企业,职工一方的代表是工会;没有工会的企业,职工一方的代表是由上级工会指导下按照民主程序推选的员工代表。

《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企业集体合同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行政部门接到企业集体合同后15日内未表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参考法规:1.《劳动合同法》第51条;2.《劳动法》第33条;3.《集体合同规定》第20条。

例:2005年12月1日,某中外合资企业与该中外合资企业的工会组织签订了集体合同。

该集体合同为期限为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

集体合同就职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各种福利待遇等事项作了约定。

其中约定职工月工资不低于1,500元。

2005年12月25日,双方将集体合同提交当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审查。

但数月未接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答复。

企业认为,这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未批准集体合同。

于是,开始与员工一一签订个人劳动合同。

个人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职工的月工资为1,200元至1,400元不等。

劳动行政部门接到申诉后,与企业沟通,告知劳动部门未提异议,集体合同已经生效。

企业改正,补发工资。

解:本例提示了以下法律要点:●企业与企业工会是订立企业集体合同的合格当事人;●企业集体合同报送到劳动行政部门后15日内,劳动行政部门未表示异议的,企业集体合同生效。

本例中企业及工会报送合同后未接到劳动行政部门的答复,这表示劳动行政部门没有异议,集体合同已经生效,对企业及员工均有约束力。

但企业后来与员工签订的个人合同低于集体合同的工资标准,违反了集体合同。

操作提示:1)企业希望订立集体合同的,要注意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格性。

与不合格的对象订立的集体合同无效。

2)劳动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没有批准权,但有异议权。

劳动行政部门未提异议,集体合同便生效了。

3、谁能订立行业集体合同?答:有资格订立行业集体合同的当事人是企业代表和工会。

《劳动合同法》规定行业集体合同订立一方是工会,另一方是企业方面的代表。

这里所谓的企业方面的代表并不是指某一个企业的代表,而是代表“企业”这个群体的代表。

工会代表职工一方的权利来自于《工会法》的授权。

企业方代表的代表权应当根源于民主推选程序。

对于企业代表如何推选,《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但有一些地方法规做了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留意当地法规的具体规定。

比如上海市的集体合同条例要求行业性集体合同草案应当取得本行业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认可。

参考法规:1.《劳动合同法》第53条;2.《工会法》。

例:2011年6月3日,海南省酒店餐饮企业方的代表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与职工方的代表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工会联合会,签订了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海南省酒店餐饮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三亚、儋州、文昌三市的行业协会、工会也参照该专项集体合同文本,签署了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合同。

该集体合同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后,劳动行政部门未有异议。

行业集体合同签订后,有部分企业的工会主席给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打电话反映:企业经营者认为,《合同》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做到,但员工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增补工资很难落实,同时女员工产假拿薪执行难。

为此,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请法律专家书面整理了有关法律、法规,复印发给企业,并深入基层,指导监督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