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多式联运中的货运代理

国际多式联运中的货运代理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学习总结学号:2010***** 姓名:****标题:国际多式联运中的货运代理及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对策一、概论国际多式联运(InternationalMultimodalTransport),是指根据一个多式联运合同,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地点运到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国际多式联运是伴随着集装箱运输发展而兴起一种高级运输组织形式,被喻为运输业的第三次革命。

它是指通过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运输企业或运输代理企业)负责承运,一般以集装箱运输为媒介使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实行“一次托运、包干计费、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连贯运输。

它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特别是为货物的“门到门”运输提供了极为有效的途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国际货运代理业对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运输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服务产业。

加人WTO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世后我国货运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二、国际多式联运实务(1)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组织形式国际多式联运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运输方式进行联运的运输组织形式。

这里所指的至少两种运输方式可以是:海陆、陆空、海空等。

这与一般的海海、陆陆、空空等形式的联运有着本质的区别。

后者虽也是联运,但仍是同一种运输工具之间的运输方式。

众所周知,各种运输方式均有自身的优点与不足。

一般来说,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点;公路运输则具有机动灵活、便于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特点,铁路运输的主要优点是不受气候影响,可深入内陆和横贯内陆实现货物长距离的准时运输;而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点是可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

由于国际多式联运严格规定必须采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进行联运,因此这种运输组织形式可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充分体现社会化大生产、大交通的特点。

由于国际多式联运具有其他运输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这种国际运输新技术已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有代表性的国际多式联运主要有远东/欧洲、远东/北美等海陆空联运,其组织形式包括: ○1.海陆联运海陆联运是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远东/欧洲多式联运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目前组织和经营远东/欧洲海陆联运业务的主要有班轮公会的三联集团、北荷、冠航和丹麦的马士基等国际航运公司,以及非班轮公会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台湾长荣航运公司和德国那亚航运公司等。

这种组织形式以航运公司为主体,签发联运提单,与航线两端的内陆运输部门开展联运业务,与大陆桥运输展开竞争。

○2.陆桥运输在国际多式联运中,陆桥运输(LandBridgeService)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远东/欧洲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形式。

所谓陆桥运输是指采用集装箱专用列车或卡车,把横贯大陆的铁路或公路作为中间”桥梁”,使大陆两端的集装箱海运航线与专用列车或卡车连接起来的一种连贯运输方式。

严格他讲,陆桥运输也是一种海陆联运形式。

只是因为其在国际多式联运中的独特地位,故在此将其单独作为一种运输组织形式。

目前,远东/欧洲的陆桥运输线路有西伯利亚大陆桥和北美大陆桥。

(2)国际货运代理与国际多式联运经营性质的比较国际货运代理的性质。

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人本质上是属于货物运输关系人的代理人,是联系发货人、收货人和承运人的货物运输中介人。

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行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属于第三产业,性质上属于服务行业,它属于交通运输业,属于运输辅助行业。

国际多式联运的性质。

《合同法》第317条所指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是指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多式联运合同的人。

多式联运合同的运营人既可以为单纯的缔约承运人,亦可以为缔约承运人兼实际承运人。

多式联运承包人处于一般运送合同承运人的地位,其享有承运人的全部权利,向托运人或旅客履行全部义务和承担全部责任。

从以上看得出,国际货物代理人充当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和托运人的桥梁,如果将货运代理人发展为多式联运经营人,那么不仅可以省去国际货物代理人去寻找承运人这一环节,而且可以以此增加本企业的利润,并能提高自己的运作效率,建立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

因为国际多式联运具有如下的特征:○1、统一、简单在国际多式联运形式下,不论运输全程分几个区段,经过几种运输形式的转换,一切运输事项均由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办理,货主只需一次性订立运输合同,办理一次性托运,按统一费率支付运费,购买一次性保险。

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责任问题,不论其发生在哪个运输区段,都由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

这种一个合同、一种单据、一种运费率的形式大大方便了货主。

相对于货运代理,省去了一些繁琐的操作,为托运人或者发货人留下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其他的事情。

○2、节省业务运作时间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提高货运质量:在国际多式联运方式下,各个运输环节和各种运输工具之间配合密切,衔接紧凑,货物所到之处中转迅速及时,大大减少货物的在途停留时间,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货物安全、迅速、准确、及时地运抵目的地,因而也相应地降低了货物的库存量和库存成本。

同时,多式联运系通过集装箱为运输单元进行直达运输,尽管货运途中需经多次转换,但由于使用专业机械装卸,且不涉及箱内货物,因而货损货差事故大为减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货物的运输质量。

再加上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具有广泛的全球性的经营系统,所以可以实现不间断的门到门服务,各运输环节衔接紧凑,配合较好,可以安全、迅速、准时地完成货运服务。

○3、协调一致,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输费用由于多式联运可实行门到门运输,因此对货主来说,在货物交由第一承运人以后即可取得货运单证,并据以结汇,从而提前了结汇时间。

这不仅有利于加速货物占用资金的周转,而且可以减少利息的支出。

此外,由于货物是在集装箱内进行运输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可相应地节省货物的包装、理货和保险等费用的支出。

由于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大多同各区段承运人订有长期服务合同,所以可以以优惠的运费率完成运输任务,以一种运输单证完成运输。

○4、有利于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运输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对于区段运输而言,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经营人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因而其经营业务范围受到限制,货运量相应也有限。

而一旦由不同的经营人共同参与多式联运,经营的范围可以大大扩展,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现有设备作用,选择最佳运输线路组织合理化运输。

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拥有全球性广泛的业务网络,使得他们在与货物运输有关的运输仓储代理港口保险等方面进行最合理的组织,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及方式,从而实现合理运输,加快货物周转,节省运输费用。

另外,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发展国际多式联运具有以下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强政府部门对整个货物运输链的监督与管理;保证本国在整个货物运输过程中获得较大的运费收入配比例;有助于引进新的先进运输技术;减少外汇支出;改善本国基础设施的利用状况;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与指导职能保证使用对环境破坏最小的运输方式达到保护本国生态环境的目的。

(3)国际上多式联运发展的趋势○1、经营多式联运的企业向国际化、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最早的多式联运经营人出自代理单一运输方式的代理企业,并以无船公共承运人(NV(XX二)的特点出现。

这类代理企业与货主和各类运输公司都有密切的业务关系,具有承办多式联运的有利条件: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代理企业与运输企业互相渗透与融合,逐渐形成了办理代理、运输、贸易等多种业务的联合体,并向外扩张成立跨国公司或设立分支机构,向国际化、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国际上著名的多式联运经营人多为综合性的集团化公司。

如总部设在奥克兰的美国总统公司,属下有轮船公司、多式联运公司、陆运服务公司;又如以经营多式联运为主要业务的日本大和运输公司,仅汽车就有l万多辆,是一个大型的跨国集团公司。

○2、多式联运网点在国际上不断延伸扩展,而国内联运基地设施则向枢纽中心集中或归并多式联运经营人不断把触角延伸至世界各物流聚散地,以设立分支机构或与国外公司联营等形式扩充其在国外的联运网点,在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经营策略中,国外联运网点逐步扩展和完善。

例如日本在本土外的联运网点(包括经营联运业务的分公司、合营公司、驻在机构)从1968年的14个增长到1988年的291个,20年间增长近21倍:而与此同时,随着短途运输条件特别是公路运输条件的改善,在发达国家由分散运输向规模运输的货运集中化趋势加快,多式联运网点也随之向运输枢纽中心集中或归并。

如美国1978年时共有1176个多式联运设施基地,至1994年已减少到不足200个,分布于106个城市。

这种趋势在其他国家也有所体现。

○3、各种运输方式由竞争转向合作,使多式联运在“联”的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市场份额的角逐中已表现出各自的优劣之势,运输企业认识到单靠一种方式运输难以满足长距离国际货物的“门到门”运输的要求。

由此促成各种运输企业逐渐从单纯的竞争转向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共同配合以满足货物全程运输的要求,多式联运由经营人牵线的被动联运转向不同运输企业间主动联合联运,出现了质的飞跃,多式联运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例如,美国最大的汽车运输公司—亨特公司,在1990年初同圣菲等铁路公司合作,结果1992年的联运量竟为1990年的20倍。

1993年又同加拿大铁路公司合作,开通了从美国北部大湖地区通往加拿大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的多式联运线路。

○4、在多式联运中大力发展和应用EDI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标准格式数据的互相传递和处理。

它可以大量节省多式联运单据制作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及时间的耗费,并保证其准确性,达到快速、准确、安全、简便地完成多式联运作业的目的。

随着无纸化贸易的发展,EDI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将成为开展多式联运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

美国是世界上制定第一批EDI标准和应用发展最快的国家,参加多式联运的每个环节都加入EDI系统。

据悉,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在1997年后对全部进出境货物实现EDI系统报关。

○5、采用先进运输技术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营多式联运的企业为其自身业务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长盛不衰,不断地利用先进的运输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求得在多种运输方式组合的可选方案中,优选出迅速、安全和经济、便利的富有竞争力的经营方式,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了先进技术在多式联运中的推广使用。

例如,滚装技术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应用使水陆联运更为便捷;美国总统公司在多式联运中推行的运行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双层叠载列车既节省了单位运输成本,又提高了输送能力;最近出现的公铁两用拖挂车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地的推广使用,更促进了多式联运的推广三、国际多式联运业务在中国的发展(1)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存在的问题○1、货运代理企业日益增多市场秩序紊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