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适用物之所在地法
8
四、物之所在地的确定及难以确定所 在地时的变通处理
(二)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物或财产的法律 适用 1. 运输中的物 2.外国法人在自行终止或被法人国籍国解 散时的财产 3.与人身关系密切的财产 4.无主土地上的物的物权 5.国家财产
9
四、物之所在地的确定及难以确定所 在地时的变通处理
(三)中国关于物权法律适用的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第144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 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186条只规定了对不动产的所有权、买卖、租赁、抵押、 使用等民事关系,应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土地、附着于土 地的建筑物及其他定着物、建筑物的固定附属设备,均为 不动产。 我国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5章第36—40 条对涉外物权的法律适用作了新的规定:不动产物权,适 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物权适用 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 在地法律。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运输中动产物权发生变更 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运输目的地法律。 有价证券,适用有价证券权利实现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有 价证券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权利质权,适用质权设立地 法律。 10
(三)中国关于物权法律适用的规定 此外,我国1992年《海商法》第270条规定:“船舶所有权的 取得、转让和消灭,适用船旗国法律。”其第271条规定:“船 舶抵押权适用船旗国法律。船舶在光船租赁以前或者光船租赁 期间,设立船舶抵押权的,适用原船舶登记国的法律。” 其第 272条规定:“船舶优先权,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 律。”我国1995年《民用航空法》第185条规定:“民用航空器 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适用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国的法 律。”其第186条规定:“民用航空器抵押权适用民用航空器国 籍登记国法律。”其第187条规定:“民用航空器优先权适用受 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光船租赁,又称为船壳租船、光船租船,简称光租,是指船舶 出租人提供一艘不包括船员在内的船舶出租给船舶承租人使用 一段时间,并由承租人支付租金的一种租船方式。光船租船的 主要特点之一是:承租人为了方便营运标的船舶,通常可以在 租期内更改船壳油漆颜色、烟囱标志、船名、国籍等。
第八章 财产法律适用的一般制度
在英美法学中,物权法是被纳入“财产法” 这个更为广泛的范畴之中,但在财产法中,物权 法仍占据首要的地位。涉外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 在冲突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阐述了“物之 所在地法”是解决各种物权关系适用得最为普遍 的冲突原则,以及国有化、涉外破产关系和信托 关系中的一些基本的法律适用制度。本章要掌握 的重点是: 物之所在地法原则 单一破产制和复合破产制 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及其承认的公约
3
一、物之所在地法的产生及其在 各国立法实践中的运用
在物权关系中介入外国因素后,由于各国物权法上的 规定不同,往往会发生法律适用上的冲突,需要解决 法律选择问题。目前,适用得最为广泛的冲突原则便 是“物之所在地法”原则。 “物之所在地法”,拉丁语表达为lex loci rei sitae, lex rei sitae,lex situs。该原则是由14世纪意大利 “法则区别说”首先提出来的,但当时只适用于不动 产,对动产物权则适用“动产随人”(mobilia sequuntur personam)或“动产附骨”(mobilia ossibus inhaerent)的冲突原则,即动产物权,应随 人之所至,用当事人的住所地法(亦即原属城邦的法律) 来解决。到19世纪,尽管这一古老的原则仍为某些国 家的民法典所坚持,但从那时以后,对动产不动产统 4 一适用物之所在地法渐居主导地位。
7
四、物之所在地的确定及难以确定所 在地时的变通处理
(一) 物之所在地的确定 (1) 对于不动产而言,物之所在地应为它们物 理上的所在地。 (2) 对于有体动产而言,物之所在地一般为它 们物理上的所在地。而对于车辆、商船或民用飞 机等使用中的交通工具,,一般以其注册地(港) 作为其所在地,但亦有以企业的主营业所所在地 为其所在地的。 (3) 对于无体动产(包括债务、商誉和工业产权 等),总的原则是以该项财产能被有效追索或执行 的地方为其所在地。上述无体动产的所在地具体 如何确定,《戴西、莫里斯和科林斯论冲突法》 一书作了详细说明
二、物权关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 的理论根据
(一)主权说 (二) 法律关系本座说 (三) 利益需要说或实际需要说
5
三、物权法律适用的复杂性与物 之所在地法的其他表述形式
关于动产和不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当是 物之所在地法,但由于它们所涉及的问题和情况可能是非常复 杂的,不是单靠一个这样的原则便可完全解决。加上立法的着 眼点与要求的不同,各国法律的规定除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上 有一致的看法外,其差异也是不能忽视的。 例如1987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第99条虽然规定, “不动产物权由不动产所在地法支配”,但对不动产排放物引 起的损害请求,却得依该法关于侵权行为的有关规定处理。它 的第105条对无体动产如债权、有价证券或其他权利的抵押,也 规定“由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支配”(只是法律选择不得用来对抗 第三人),同样引进了“意思自治原则”。而在当事人未选择法 律时,债权与有价证券的抵押则应由抵押债权人的习惯居所地 法支配,而“其他权利”的抵押应由适用于该权利的法律(即该 权利的准据法)支配。
1
第九章 财产法律适用的一般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物之所在地法 国有化中的国际私法问题 信托 国际破产
2
第一节 物之所在地法
一、物之所在地法的产生及其在各国立法实 践中的运用 二、物权关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的理论根据 三、物权法律适用的复杂性与物之所在地法 的其他表述形式 四、物之所在地的确定及难以确定所在地时 的变通处理 五、物之所在地法的适用范围
6
三、物权法律适用的复杂性与物 之所在地法的其他表述形式
பைடு நூலகம்
又如《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在“物之 所在地法”这一古老的冲突原则之外,又提出 了一个可以与之相并列的适用于物权的另一重 要冲突原则,即“物之所在地法院将予适用的 法律”。这一原则目前虽尚未在国际实践中产 生广泛的影响,但可以预计,它在将来是可能 成为“物之所在地法”的另一种重要准据法表 述公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