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 极 地 区

两 极 地 区

两 极 地 区重点知识:注意:靠近极圈并在极圈之外的纬线,一般为60°3、为什么说北极上空是亚、欧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捷径?球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大圆劣弧为最短。

欧洲、亚洲和北美洲靠近北极地区,其大圆都经过北极附近,所以北极上空是连接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空中通道的捷径。

4、北极航线: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1)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D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2)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B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南极地区南极大陆:像一只巨大的“蝌蚪”,头部顶着印度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依次为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尾巴靠近的土地是南美洲1、分析南极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

(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天气、大气透明度、地形、洋流、海陆分布、地面反射、人类活动等)A、南极比北极极夜时间长,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昼长、地势、天气、大气状况)B、南极洲是高原大陆,海拔较高,气温更低。

(平均比北极高2350米,单这一因素就可多降温12℃多)C、南极周围是势力强烈的西风漂流,绕极环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热量向高纬度输送(北极有北大西洋暖流输送热量)D、南极为陆地而北极为海洋,陆地比热容小,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E、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冰层厚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2、分析出南极洲气候特征为酷寒、干燥、烈风原因。

(世界寒极、白色沙漠、世界风库)①酷寒:1、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

极夜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少;2、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性差;3、南极周围是寒流(西风漂流,绕极环流),阻挡了与其他纬度较低地区热量交换;4、以陆地为主,比热容小,降温快;5、冰层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6、极地东风阻挡其与周围大气的热量交换。

②干燥: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但蒸发量更少;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升华少;寒流环绕,降温减湿。

③大风:南极终年酷寒,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产生气压梯度力大;下垫面为冰面,摩擦力小;中间高,四周低,呈“下坡”趋势,风势强劲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地方。

大部分地区平均风速为 17~18 m/s,最大风速可达100 m/s。

南极风暴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

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

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潜在的资源宝库:①淡水资源3、南极科考①时间: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多极昼且为暖季②中国的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昆仑、③《南极条约》内容④南极地区的环境问题:极冰融化和臭氧空洞(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量淡水将使海平面上升)思考:破坏臭氧的物质和来源是什么?物质:氟利昂来源:冰箱、空调、汽车尾气浮冰:大陆冰川断裂后滑入海洋形成的,海冰融化也会形成浮冰,出现频率最大的季节在夏季。

海冰:是海中一切冰的总称,海洋中的冰主要是由海水冻结而成的,也有一部分是来自江河注入海中的淡水冰。

——海冰范围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冰盖:又称大陆冰川,是覆盖着广大地区的极厚的冰层的陆地面积(一般常见于高原地区),覆盖面积少于5万平方公里的叫做冰原。

一般指大陆冰川,南极和格陵兰为两个大冰盖。

冰架:冰盖向海洋中延伸的部分。

冰山:大陆冰川融化,冰架断裂后滑落到大洋的大冰块。

夏季,北冰洋上到处可见漂动的冰山。

两极1、关于极地地区日出、日落: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北极点上正南升,正南落。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南极点上正北升,正北落。

2、极地地区红旗飘向什么方向?3、基础知识:1.世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仰视呈顺时针旋转。

3.站在北极点,周围每个方向都朝南;站在南极点,周围每个方向都朝北。

4.“北半球的寒极”指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世界的寒极”指南极洲。

4、极地考察的时间都选在什么季节,为什么?暖季,极昼现象气温相对较高。

5、在极地俯视图中,如何判断方向(地球自转、极地东风)?6、为什么要对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两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1、底下埋藏有丰富的矿产2、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巩固练习: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

观察照片,回答第1题。

1.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2题。

2.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北冰洋是北半球各大洲海上交通捷径。

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6月5日的范围),回答3~6题。

3.下列国家,位于西北航道沿岸的一组是A.美国、加拿大、俄罗斯B.加拿大、俄罗斯、冰岛C.挪威、加拿大、瑞典D.俄罗斯、芬兰、加拿大4.黄河站在北京的A.东北方 B.西北方向C.东南方 D.西南方向5.黄河站极昼持续的大约时间和当地的盛行风分别是A.1个月东南风B.3个月东北风C.5个月西南风D.6个月西北风6.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月5日8时B.6月4 日8时C.6月5日 16时D.6月4日16时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7~9题。

7.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8.我国的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比较,正确的是()A.黄河站的自转线速度最大B.长城站的极昼极夜时间最短C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中山站 D.地球公转较慢时,中山站白昼最长9.如图所示由长城站到中山站的方向为()A.先西南后西北B.先东南后东北C.向西南D.先西北后西南10.和北冰洋相比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太阳高度大于南极洲,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洲②南极洲是世界地势最高的大洲,北冰洋几乎全部是海洋,海拔低③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④北冰洋对阳光的反射低于南极洲,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1.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B.两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没有遭到任何破坏C.企鹅是南极地区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D.我国在两极地区都建有科学考察站2013年11月7日,第30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此次考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建立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为南极内陆考察度夏站。

回答下面两题。

12.下列关于泰山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②泰山站站旗飘向西南方向③海拔高,空气稀薄④长城站的极昼时间最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13.当“雪龙”号出发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 )A.从上海到法国的船经过印度洋时顺风顺水B.淮河流域的农民在忙着种小麦C.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向北大迁徙D.日本九州岛樱花烂漫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体育专电:北京时间16日零点15分,当地时间15日13时15分,福娃在南极极点所在的标志——南极柱向全世界发出“北京欢迎您”这一冰雪纯真的邀请。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该照片拍摄日期,图中南极柱日影变化是( )A.不断变短 B.在不断变长C.日影长度不变 D.日影在不断东移15.照片中,拍摄者或南极柱影子的方位是( )A.南极柱影子指向正南 B.拍摄者位于南极柱东南C.拍摄者位于南极柱正北 D.南极柱影子指向东北16.与图示地区相比,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①3月份累计昼长短②7月份冰层厚度大③8月份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低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17.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的原因是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渐长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C.秋季北极地区多阴天 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慢18.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③利用太阳能发电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气象条件相当恶劣: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北京时间2014年7月21日15时许,中山站的科考人员迎来了漫长黑夜后的第一缕阳光。

读右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

19.从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中山站漫长黑夜的天数最接近的天数是( )A.40天 B.80天 C.60天 D.300天20.形成中山站烈风的原因包括( ) ①光滑的下垫面减小了风的摩擦阻力②中间高四周低的冰盖地形形成了强大的下降风③极寒的天气形成了强大的下沉气流④南极大陆与周边海洋温差较大,增强了水平气压梯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21.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8分)(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分)(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10分)22.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