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4)班家长会材料实验中学八(4)班时间: 9月16日地点八(4)班教室主持人:刘志锋参加人数:___人一、家长会目的:1、给家长介绍我校的发展现状,最新教育动态。
2、向各位家长汇报班级情况,课任教师汇报各科情况。
3、我们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
二.家长会过程:前言:尊敬的家长你们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坐在一起。
首先我代表八(4)全体师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我们工作一如既往的信赖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是孩子们让我们相识,今天的相识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天的家长会我们准备以下几个内容:一、班级情况分析:我们班现有学生69人,男生_41_人,女生_28_人,我很喜欢他们,并且我发现他们各有特点,我希望今年能使咱们的孩子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形成了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自己的班级、喜欢自己的老师,所以,在今年这一学年中,我会要每一位任课老师,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同时也希望那和感谢你们的努力和督促。
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孩子们在成绩进步的同时,我也会注意他们其它各方面的能力的提高,比如咱们班的黑板报,这是雷龙飞、张佩芬、黄垚坤、甘思宇等同学利用大家休息的时间完成的,非常漂亮,并且多次获得高分。
咱班好多同学在学校的期末考试中也是名列前茅,一等奖二等奖都有多人获得,张佩芬同学更是获得了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
咱们班也有好多同学获得其他各种奖励,比如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也有好多同学在各种大赛上获得各种奖励(比如学校一年一度的书画大赛,有的同学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等等),总之咱们班的学生应该说是很优秀的,我也为担任他们的班主任而感到很骄傲和自豪。
我的目标为:让孩子在初中最重要的初二阶段有一段十分美好的回忆,把自己的成绩提上来,学会做人做事。
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1、不要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
教孩子如何做人,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思想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一进门就问:“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见了老师第一句话就是:“这一段时间孩子学习跟趟吧?在家里一点也不学习。
”却很少有家长,甚至是没有家长会问:“这一段时间孩子在班里表现积极吗?和同学打架吗?和同学们相处还行吧?”家长缺少的是对孩子的思想教育。
我毫不掩藏的讲,撒谎、偷钱、在我班学生身上有的,要重视,家长不重视,光靠老师重视收效不大。
我呼吁:少给孩子零花钱。
有了钱,孩子容易出事。
早晨给的早饭钱,孩子吃了吗?晚上回家了,就不用钱了,有家长说:看见其他孩子在买吃的,于心不忍。
自己的孩子没得吃,孩子没吃的,你可以在家里买好,几十、几百买了放家里。
不要给钱……现在的社会到处都是竞争,将来可能竞争的比现在还激烈,要想使我们的孩子在社会上有力足之地,干得出色,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孩子的爱心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如果对孩子一味付出而不求回报,就有可能将孩子培养成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的人。
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都比较高了,却还是担心孩子受苦受累,担心孩子受到挫折。
不管家里发生什么事,大人有多么不高兴,可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的什么事也没有,好像生活中没有风,也没有雨,总是一帆风顺。
其实父母这样做也是错误的。
尽管孩子没有能力去替父母解决一些问题,却应该让孩子学着承担父母的喜怒哀乐,让孩子去了解生活,理解生活,这样会促使他们学会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会关心别人。
3、让孩子依赖他自己作为家长,您是否觉得孩子太依赖大人呢?早晨起来被子不叠,吃完了饭碗筷不刷,甚至忘了带某种学习用具,也怪大人没有提醒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在许多家庭都司空见惯。
所以,在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的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
孩子的依赖性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般来说都与父母的溺爱有关,父母包办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
相反,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将会大为减少。
有个上小学四年级的独生女,习惯于睡懒觉。
每天早晨,她妈妈几次催她起床,她总是不情愿地说:“再呆会儿。
”如果真迟到了,她会抱怨父母不把她拽起来,害得她受老师批评。
父亲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告诉女儿:“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
从明天早晨开始,该几点起床你上好闹钟。
如果闹钟响了你还懒被窝,你就懒吧,肯定没人叫你,一切责任自己负!”父亲心中有数:孩子跟父母撒娇,在老师、同学那里还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岂敢总迟到?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女儿腾地跳下床来。
从那时起至今,五六年过去了,女儿早晨起床上学再不用催了。
有时候,父母还在睡觉,女儿早已经骑车上学去了。
4、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西方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塑造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幸福起着决定意义的作用”这句话毫不夸张。
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作业做家庭作业是孩子应尽的责任,家长必须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在指导孩子完成作业时一定要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认真读题习惯、仔细检查习惯、认真书写习惯等。
每次做完作业,都要养成从头到尾看一遍,看字如何就可以了。
至于对错我们来批。
作业做完之后,再允许孩子干其他的事情。
干家务这一项比其他各项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每一个孩子的弱项。
目前,许多孩子劳动能力较差,生活上严重依赖父母,缺乏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究其原因,不是孩子不想做。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家庭劳动的渴望,而家长大多不让孩子做,怕孩子累着,或怕孩子干不了,认为他们中心任务是学习,其他是次要的。
其实,在劳动中培养技能,在劳动中形成品格。
我们要舍得让他们吃点苦,做点事,这样才能提高能力。
班级中劳动认真的同学进步最大。
按时作息孩子必须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一是不耽误孩子身体的生长,二是能保证孩子第二天有充分的精力,不要让孩子早到校。
有的家长说,我的事多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去问孩子的学习,哪里顾得上孩子的教育。
自己忙得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就让孩子自由发展。
家长们在说没有时间照顾或陪自己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辛苦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吗?大多数的人认为,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
如果我们用牺牲现在去换取将来,大家认为值得吗?孩子要成人成才是第一,如果孩子不争气,你挣了再多的钱,他也能挥霍一空;既使现在家庭困难一点,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甘苦,长大之后,他自己也会努力去创造财富。
所以,希望家长还是能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多抽点时间关心孩子,少一点不必要的应酬,钱再多,买不到孩子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钱再多,也买不到孩子的未来。
这是显而易见的。
钱是要挣的,但孩子更是要顾的。
教育孩子的同时,您也要时刻谨记———您也是孩子的老师,要使孩子在自己父母身上吸取到榜样的力量。
我看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为年迈的婆婆端来一盆热水,深情地说:“妈,您泡泡脚吧,解除疲劳,有益健康。
”年轻的妈妈一转身,发现自己幼小的儿子也吃力得端来一盆冒着热气的水,充满自信的说:妈妈,您也泡泡吧!下面出示了一行字“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个广告告诉我们做家长的一个道理:想让你的孩子将来长成什么样的人,你现在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后,我想说:孩子是我们永远的希望,教育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吧!中学生“初二现象”及教育对策一、什么叫“初二现象”: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提出“初二现象”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是“一道坎儿”。
一部分适应环境脱颖而出,一部分不适应,处于有诸多麻烦状态。
二、“初二现象”有哪些表现:1、比较注意自己在同学、老师、亲戚、朋友心目中的形象、评价和地位。
2、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观点、认识、体会,不容易沟通,不轻易服从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指导和批评。
3、是非观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
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一方面不愿脱离同伴,从众心理明显。
4、喜欢出人头地,在“应试教育”下常有紧张的感觉,在分数的压力下常有自卑的心理。
5、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不少学生到了初二就学不下去。
统计材料表明,全国初二的辍学率达到了5%左右。
6、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叛逆、对抗情绪以及说谎、寻衅闹事行为等。
7、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青春期躁动明显。
男生有时变得很暴躁、小气,容易计较;初二女生相对较为成熟,又过于独立。
8、学坏的第一步往往表现在穿着打扮上,如:“染头发”、“穿拖鞋进校”、“男生留长发”、“女生化妆”等以及“结交陌生朋友、不良朋友”、“抽烟”、“早恋”等。
三、针对“初二现象”,家长应该怎么做?——和孩子交心..........,和学校配合.....,和老师交流做一个有品位的家长。
视人视其友,要求孩子尽量与品行和学习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交朋友,多向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学习。
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
默契配合,无事不成。
常和班主任或授课老师就孩子的教育进行电话或信息交流,互相沟通,共同设计。
要教育孩子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敢于向老师、领导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交给家长。
做一个积极而不消极的家长。
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未来都会是光明的。
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步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督促。
不说打击孩子积极性的话,不纠缠孩子犯过的错。
做一个懂一点辩证法的家长。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搞好学习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做一个很细心、不马虎的家长。
看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接送时要求孩子带回作业本并认真看一看,促进孩子养成习惯,平时学习要抓紧,不能大意。
注意加强孩子假期中的管理,提醒孩子多接触健康向上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要有定量的学习时间,要利用假期多与孩子接触、沟通。
做一个有认识高度的家长。
承认差距,不求同一。
文化课的差距不等于能力的差距,不等于综合素质的差距,更不等于未来事业的差距。
不苛求孩子,关键看孩子是否尽了力。
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看孩子的品行与修养。
不扼杀孩子的灵性,不忽视孩子的个性,不泯灭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点一点的提高。
做一个有见识、有修养的家长。
当面教孩子,背后论短长。
孩子犯了错,决不护短;当面要批评孩子,背后和老师商议、探讨,可论理,也可提意见。
不委屈孩子,不错怪老师。
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
互相理解,共同配合,达到最后促使孩子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做一个能与孩子交朋友的家长。
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各种竞赛,明白“社会上最需要的是勇气,最能体现水平的是能力”这个道理。
学会找机会郑重其事的和孩子谈有关学校的事,有关孩子成长的事,有关孩子品行表现和学习表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