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北京卷高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北京卷高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铜为阳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u2++2e-=Cu,D 项正确;答案选 A。
点睛:本题考查酯化反应的机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电解精炼铜的原理。注意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区别、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区别。
4. 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
NaOH 溶液滴入 FeSO4 溶液中
Na2S 溶液滴入 AgCl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
变为红褐色
褪色
黑色
变为红棕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分析:A 项,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 4Fe(OH)2+O2+2H2O=4Fe(OH)3;B 项,红色褪 色是 HClO 表现强氧化性;C 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 2AgCl+Na2S=Ag2S+2NaCl;D 项,气体由无色 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 2NO+O2=2NO2。 详解:A 项,NaOH 溶液滴入 FeSO4 溶液中产生白色 Fe(OH)2 沉淀,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 4Fe (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B 项,氯水中存在反应 Cl2+H2O HCl+HClO,由于氯水呈酸性,石蕊溶液滴入后溶液先变红,红色褪色是 HClO 表现强氧化性,与 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 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 2AgCl+Na2S=Ag2S+2NaCl,反应前后元素化 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 项,Cu 与稀 HNO3 反应生成 Cu(NO3)2、NO 气体和 H2O,气体由无色变为 红棕色时的反应为 2NO+O2=2N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C 项,答案选 C。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5. 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Fe2+,不能用①的方法验证 Zn 保护 Fe,C 项正确;D 项,由实验可知 K3[Fe(CN)6]可能将 Fe 氧化成 Fe2+,将
Zn 换成 Cu 不能用①的方法证明 Fe 比 Cu 活泼,D 项错误;答案选 D。
点睛:本题通过实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考查 Fe2+的检验、实验方案的对比,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对比
分析法。要注意操作条件的变化,如①中没有取溶液,②中取出溶液,考虑 Fe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证明 Fe
比 Cu 活泼,可用②的方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8. 8−羟基喹啉被广泛用作金属离子的络合剂和萃取剂,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下图是 8−羟基喹啉的合成路线。
已知:i.
ii.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 2 个羟基的分子不稳定。 (1)按官能团分类,A 的类别是__________。 (2)A→B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 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4)C→D 所需的试剂 a 是__________。 (5)D→E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6)F→G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7)将下列 K→L 的流程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③Fe 附近的溶液中含 Fe2+,②中 Fe 被保护,A 项正确;B 项,
①加入 K3[Fe(CN)6]在 Fe 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 表面产生了 Fe2+,对比①②的异同,①可能是 K3[Fe(CN)6] 将 Fe 氧化成 Fe2+,B 项正确;C 项,对比①②,①加入 K3[Fe(CN)6]在 Fe 表面产生蓝色沉淀,①也能检验出
C. 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 ①与④的 Kw 值相等 【答案】C 【解析】分析:A 项,Na2SO3 属于强碱弱酸盐,SO32-存在水解平衡;B 项,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 的 BaCl2 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实验过程中部分 Na2SO3 被氧化成 Na2SO4,①与④温度相同, ④与①对比,SO32-浓度减小,溶液中 c(OH-),④的 pH 小于①;C 项,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①→③的过程, 升高温度 SO32-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SO32-)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D 项,Kw 只与温度有关。
将 Fe 氧化成 Fe2+;C 项,对比①②,①也能检验出 Fe2+,不能用①的方法验证 Zn 保护 Fe;D 项,由实验可知
K3[Fe(CN)6]可能将 Fe 氧化成 Fe2+,将 Zn 换成 Cu 不能用①的方法证明 Fe 比 Cu 活泼。 详解:A 项,对比②③,②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CN)6]无明显变化,②Fe 附近的溶液中不含 Fe2+,③Fe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比②③,可以判定 Zn 保护了 Fe
B. 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 Fe 氧化
C. 验证 Zn 保护 Fe 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 将 Zn 换成 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 Fe 比 Cu 活泼
【答案】D
【解析】分析:A 项,对比②③,②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CN)6]无明显变化,②Fe 附近的溶液中不含 Fe2+,③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③Fe 附近的溶液中含 Fe2+,②中 Fe 被保护;B 项, ①加入 K3[Fe(CN)6]在 Fe 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 表面产生了 Fe2+,对比①②的异同,①可能是 K3[Fe(CN)6]
时刻
①
②③④温度/℃源自2530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SO3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H2O
+OH−
B. ④的 pH 与①不同,是由于 浓度减小造成的
CH3COOH,原子利用率为 100%;B 项,CH4
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 1 个 C-H 键发生断裂;C 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
出能量并形成 C-C 键;D 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详解:A 项,根据图示 CH4 与 CO2 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 CH3COOH,总反应为 CH4+CO2
C17H35COOC2H5+H218O
B. 常温时,0.1 mol·L-1 氨水的 pH=11.1:NH3·H2O
+OH−
C. 由 Na 和 C1 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
Cu
【答案】A
【解析】分析:A 项,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B 项,氨水为弱碱水溶液,存在电离平衡;C 项,
A.甲醇低温所制 氢气用于新能源 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 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 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 作为能源使用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区别,化 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 CO2 和 CH4 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CH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Na 易失电子形成 Na+,Cl 易得电子形成 Cl-;D 项,电解精炼铜时,精铜为阴极,粗铜为阳极。 详解:A 项,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硬脂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18OC2H5+H2O,A 项错误;B 项,常温下 0.1mol·L-1 氨水的 pH=11.1,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 CH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100% B. CH4→CH3COOH 过程中,有 C―H 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 C―C 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D
【解析】分析:A 项,生成 CH3COOH 的总反应为 CH4+CO2
点睛: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影响水的离子积的因素、SO32的还原性。解题时注意从温度和浓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7.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 3%NaCl 溶液)。
①
②
③
在 Fe 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8)合成 8−羟基喹啉时,L 发生了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反应时还生成了水,则 L 与 G 物质 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 或―NH2 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 结构简式为: 【答案】B 【解析】分析: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完全水解的单个分子为
、
;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北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