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性的救赎——《远大前程》赏析

人性的救赎——《远大前程》赏析


•后来匹普得知,一个恩人要把他接到伦敦去受教育,使 他能成为一个有“远大前程”的人,一个有社会地位、 有教养的人。此人目前不愿暴露自己身份,但匹普却认 定那人必是郝薇香小姐。他没想到这位小姐叫他去是为 了让埃斯黛拉练习使男人心碎的本领,反而以为郝薇香 小姐暗地同情他,给他机会成为绅士好娶埃斯黛拉为妻 。他高高兴兴去伦敦,学会了当一个游手好闲、挥金如 土的绅士。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膨胀,更加看不起童年 时期对他百般爱护的乔。直到后来,他的恩人暴露了身 份,匹普才知道此人不是什么贵族而是自己小时候无可 奈何帮助过的犯人马格维契。马格维契被流放到澳大利 亚后,为报答匹普便省吃俭用,把余款转交给匹普以便 使他成为一个“有身份、有教养的人。”匹普知道真相 后心情十分矛盾。他原以为自己的恩人是高尚的贵族, 万万没有料到却是自己最看不起、最反感的人——一个 下流的惯犯。他的“远大前程”成了极大的讽刺。他拿 着一个被通辑犯人的钱怎么能当上有地位、有教养的人 呢?而他拿着这样一个人的钱还竟然对乔摆起架子!
浪漫的现实义
• 100多年前,英国小说家乔治·吉辛曾经把狄更斯称为“浪漫的现实主 义者”。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方式产生于18世纪末, 繁荣于19 世纪早期。它的出现对英国文学乃至欧美文学产生过深远 的影响。浪漫主义主张回归自然,强调想象,关注、塑造儿童形象, 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在狄更斯的作品《 远大前程》。
人性的救赎 ——《远大前程》赏析
07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基地班 吴云良 2007050707
摘要:《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是他 比较晚期的作品。故事通过主角孤儿匹普的视角,以自 传式的手法,叙述他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透过孤 儿跌宕起伏的成长经历,表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作者 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而这一过程,不断反映着人性 成长过程中的迷惘与教训,从中体现着作者涵养与理性 的价值观和深刻宗教情结的人生观,本文即将从《远大 前程》的叙述模式和原型理论等方面,分析人性的成长 与救赎过程。
正文:
• 匹普是个思想单纯的孤儿,他的最高理想是当他善良姐夫乔的铁匠徒弟。乔 一直对他倍加关心和爱护,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一家非常愉快。但是这种幻想 被几件偶然发生的事情驱散了。首先,匹普在坟地里遇到一逃犯,在其逼迫 下为他偷了姐姐的食品及姐夫的锉刀,这件事对他以后一生有重大影响。其 次,当地贵族郝薇香小姐叫匹普去她家陪她玩。在她家里,匹普认识并爱上 了傲慢的少女埃斯黛拉。她的嘲笑使匹普开始看不起自己,对自己的家和姐 夫产生了不满。埃斯黛拉的话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开始注意一些表面东西 ,把语言的规范、礼貌、服装、房子大小、布置等看得过重。
• 但是另一方面,匹普又无法忽视这个人为扶助他而把自己的钱省下来并冒着 生命危险偷偷地回到英国来看他的情义。因为马格维契已被判终身流放,一 旦回国被捕就会被处死。于是匹普开始同情他并钦佩他,尤其当他受重伤被 抓后更是如此:“因为,现在我丝毫也没有厌恶他的心情了。拉着我手的这 个可怜的人,他如今落入了罗网、身负重伤、上了脚镣手铐,可是我觉得他 待我恩重如山;这么许多年来始终对我情深意厚,感因不忘,宁愿倾囊相报 。我觉得他对待我,比我对待乔真要高尚出千万倍。” 这时,随着幻想的破 灭,匹普开始清醒了,思想也逐渐成熟了。
关键字:价值观;浪漫主义;原型;惩罚;救赎
前言:
• 《远大前程》原题名Great Expectations, 意思是指一大笔遗产,中国把它译成“远 大前程”。这个译名给读者一种印象,即 作品的主人公是有远大前程的。而事实上 ,这个“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
• 《远大前程》提出的核心问题是人们应当 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武装自己,尤其是在青 年的成长过程中。
• 小说有两个结尾。狄更斯的第一个结尾比较现实:许多年后匹普与其侄儿在 伦敦见到了埃斯黛拉。她的丈夫在一次事故中丧生,她另与一位同情她的医 生结婚。她误把匹普的侄儿当成他的孩子,两人寒喧了几句就分手了。但狄 更斯的朋友利顿读了校样后反对这个结尾,劝狄更斯重写一个更愉快的结尾— —难道埃斯黛拉婚后受了那么些苦,对匹普就不能产生一点好感儿?于是狄更 斯又修改了结尾,让匹普和埃斯黛拉重逢时有了和好的希望:“这一对当年 顾盼无人的眸子今天透出的一脉凄凉而柔和的光彩,那是我从未见过的;这 一只当年毫无感情的手今天握在手里给我的友谊的温暖,那是我从未领略过 的。”而且匹普和她一起走出郝薇香小姐的院子时“再也看不见憧憧幽影, 似乎预示着,我们再也不会分离了。”
• 他开始用人品衡量人,不再是以貌取人了。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匹普过去盲目 追求的高傲小姐埃斯黛拉竟是那个惯犯的女儿,其母亲是个杀人犯。这虽然 没有使匹普减少对她的爱,但却使他认识到有钱的人不一定什么都是好的; 没有什么真正的纯洁、高傲的绅士和女士。善与恶是并存的,连郝薇香小姐 的弟弟及未婚夫也是骗人和犯人。最纯洁、最有教养的人乃是匹普姐夫乔, 而不是那些因富有而高高在上的公子哥们。虽然匹普一直跟乔没有联系,但 在匹普破产和重病之际,是善良真诚的乔帮他还债并像父亲一样温柔地照顾 他直到病愈。这让匹普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使他对自己的价值观有了重新 的认识,并看到自己的虚荣心。他虽然不可能再回去当铁匠,但有了惨痛的 教训和对自我的认识,他才能谦虚谨慎、重新做人、当一个真正的“绅士” 。之后皮普出国打工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回到家乡 。
• 在《远大前程》里,狄更斯就表达了“回归自然”的想法。他不仅赞 美乡村自然、干净、美丽的景色,同时也塑造出两个真正的正面理想 人物,最后也让他的主要人物返回到纯朴的自然天性之中。
• 狄更斯对自然的热爱,还表现在他在对城市(伦敦)和乡村的描写方面。 肮脏、嘈杂的伦敦和宁静、优美的乡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皮普初 到伦敦之际,他注意到史密士广场是个十分丢人的地方,“到处都是 污秽、油腻、血腥、泡沫”,“四周站满了人,个个身上酒气冲天。 ”伦敦给他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印象。在这样一个肮脏、堕落的城市, 一个来自农村青年那纯朴的天性很容易受到污染。宁静、清新的乡村 景象,善良、纯朴的乡村居民,与污浊、嘈杂的城市景象和虚伪、奸诈 的城市居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对比的写法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创作 特征,也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嚣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