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
审美特征总是和小说的艺术表现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特点呢?
人们用它来和外国的小说相比较。

会首先感到中国的古典小说特别是白话的长篇小说由于受到古代说话艺术的影响很注意故事情节的提炼和组织。

情节总是非常的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很少像外国小说里面那样的静态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这是一方面的特征。

小说是以创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和主要任务的一种文学形式。

所以它的审美特征应该说是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情节再生动,再吸引人但是如果人物没有活起来,很苍白或者是不能反映什么社会内容,那么这篇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是不高的。

因此,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是讲人物形象上、在人物描写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个特征。

而这个特征最具有中国特色,最有中国的传统的内容在里面的就是一个传神问题。

特别是对形神关系的处理是比较灵活的。

中国的传神理论最早是是由绘画提出来的。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曾经提出了“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的理论。

由于中国的古典小说受到诗画的影响也很讲究传神,特别是在形神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非常灵活的
对“形”的理解:
第一层面就是指人物的容貌、外貌或者外在的形体特征
第二层面就是指包括人物的言语、行为、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所生活的环境等等在内的,我们叫它生活的形态
“神”也是多个层面的:
1、人的精神风貌、精神气质
2、人的精神风貌、精神气质的丰富的内容,比如说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思想感情、趣味
格调、生活理想、生活追求等等。

因此神具体到具体人物的时候,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3、就是要和顾恺之提出来的“迁想妙得”结合起来。

什么叫“迁想妙得”就是指画家或者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想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融入到自己所描写的客观对象当中去,这个时候这个神就包含了主观就是艺术家主观的精神和客观事物它所描绘的对象的这个精神把它结合起来,这样就达到主客观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中国的古典小说在形神关系的处理上主要是两种形态:一个就是以形写神来达到形神的统一,形神兼备
另外一个就是对以形写神的一种灵活的处理,就是为了传神而省略掉或者有意地消减一些非本质的次要的一些东西而去突出强调它最能传神的那些特征——“遗貌得神”。

或者叫“略貌取神”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古典小说受到传统的诗画艺术的影响追求传神,在处理形神关系的过程当中主要的形式是“以形写神”,但是有时候也“遗貌得神”。

就是舍弃掉一些非本质的不能传神的那些方面而突出了一些本质的能够传神的方面,因此我们说“举体相似”、“举体皆似”是形似的要求而不是神似的要求。

中国古典小说在这方面处理非常高明。

它遗弃一些不重要的而突出一些重要的,表面上看起来有时候不合逻辑但是实际上从本质上来看,它是合乎生活情理的,合乎逻辑的,是传神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