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6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服饰来源:色彩搭配师日期:2010-01-13 01:28:26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而其中有很多民族就生活在美丽的云南省,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而她独有的原始风情、清幽古朴,却为这片迷人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神秘色彩。
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有美丽的故事,这里有你意向不到的情景,还有各具特色的各族服饰,令人神往。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有关这里的故事,请不要错过。
苗族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
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
裙子则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
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
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
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
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
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
缠头布为三米长的亮布,两断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的图案。
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它银质饰物。
女子穿裙时,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
盛装时,妇女多穿鸡毛裙。
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
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
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
侗族妇女擅长刺绣,手工技艺精湛。
瑶族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男子服装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也有的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一的裤子,扎头巾、打绑腿,朴实无华。
妇女服饰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的;有穿圆领短衣,下着百褶裙的;还有穿长衫配裤的。
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
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
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土布制作,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
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裤子都喜欢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白族妇女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
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
大理的白族男子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头缠白色或蓝色头帕,肩挂手绣挂包。
妇女多穿白色或穿浅蓝色右衽上衣,下着白色或浅蓝色宽裤,腰系绣花或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裙,足蹬绣花鞋。
京族京族服装服饰特点鲜明,简便飘逸。
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长衣,坦胸束腰,衣袖较窄。
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
外出时,外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衣袖仍然很窄。
妇女染黑齿、结"砧板髻"的习俗依然存在于少数妇女当中。
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
壮族壮族男子多穿对襟的上衣,纽扣以布结之。
胸前缝一个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有花纹的头巾。
妇女穿藏青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的花边;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
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绣,下有彩色布贴,色彩绚烂耀眼。
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
节日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
披戴绣花垫肩。
妇女的发式各地有所不同。
壮族服饰一般都用自织的土布制成。
黎族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
妇女服饰有地区差异,有些穿黑色圆领贯头衣,衣服的饰物很多,领口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口和下摆以贝纹、人纹、动植物纹等装饰,前后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图案。
下穿紧身超短筒裙,花色艳丽。
有些身着黑、兰色平领上衣,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条花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裙的合口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插银钗,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珠铃,手戴银圈。
头系黑布头巾。
黎族妇女擅长纺织。
黎锦、筒裙等衣物,色彩斑斓,图案新颖,质地细腻,经磨耐用。
傈僳族傈僳族男子一般上穿或长或短的麻布衫,下着及膝黑裤,头戴黑色包头,身背革制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坠。
德宏傈僳族男子佩戴长刀,颈戴贝壳颈圈,身背手工缝制缀有红绿色小绒球的花包,穿白色护腿。
女子多穿长百褶裙,也有穿黑色长裤,系围裙,用青布包头,身背手工缝制的挂包,头戴白色砗磲片和红白珊瑚珠子串成的“噢乐”,有的绚丽多彩,有的典雅大方,极有特色.(注:砗磲音为车渠,一种蛤)佤族佤族服饰有地区差异,西盟的男子一般穿黑、青色无领短款上衣,下着黑色或青色的大裆宽筒裤,剪发,用黑、青、白、红色的布包头,喜欢戴银镯,佩竹饰,出门肩挎长刀、挂包。
女子多穿贯头、V形领紧身无袖短衣,下穿红、黑色横条纹的筒裙,披发,佩戴银、竹、藤制的饰物,喜欢用竹或藤做成圈状饰物装饰在颈、腰、臂、腿等处。
男女老少都喜欢佩用极具民族特色的佤族挂包,男女青年还用作爱情的信物。
服饰原料多为自制棉、麻土布,染成红、黄、蓝、黑、褐等色,配上各种色线,织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
畲族畲族男子过去一般穿着色麻布圆领、大襟短衣、长裤。
冬天套没有裤腰的棉套裤。
老年男子扎黑布头巾,外罩背褡。
结婚礼服为青色长衫,祭祖时则穿红色长衫。
妇女服饰因居住地区不同,款式各异。
畲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
畲族对自然之色兰色和绿色具有特殊的爱好。
除此,红、黄、黑也是畲族妇女服饰常用的颜色。
服饰条纹图案排列有序,层次分明,衣领上常绣一些水红、黄色的花纹。
高山族高山族服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有地区差异。
台湾南部的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宽腰带,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
衣袖、领、腰及下摆都镶上彩色花边,用黑布缠头。
经常戴藤盔或木盔。
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长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种款式。
有的身穿对襟长袖短衣,下着长裙,胸前挂一块斜方胸衣;有的上身只穿一个背心,下身横围一块腰布,冬天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头戴木制八角头盔。
高山族男女都喜欢佩戴饰物,如贝料、兽牙、羽毛、兽皮、花卉、钱币、竹管等,全身上下被装点得五光十色。
妇女刺绣享有盛名。
水族水族男子过去多穿对襟上衣,戴马尾帽或遮阳帽。
现多穿大襟长衫,长裤,青布包头,穿草鞋或布鞋。
妇女过去多穿圆领宽袖的对襟上衣,饰以银扣、下配百褶裙,打绑腿,穿翘尖绣花鞋。
现在多穿圆领大襟蓝色的宽大半长衫、长裤,系青色绣花围腰,绾发,头缠青布或白布帕,穿绣花鞋,盛装时戴各种银饰。
水族的纺织和印染技术有相当高的水平。
闻名遐迩的“水家布”,质地细腻,纺织均匀,染工技艺纯熟,洗、磨都不褪色。
布的纹样有平纹、人字纹、斜纹、方格纹等多种纹样。
“豆浆印染”是水族七百年前发明的工序复杂的独特技艺。
东乡族东乡族男子多穿宽大长袍,束腰带,挂腰刀、烟荷包等。
妇女多穿绣花衣服,式样为圆领、大襟、宽袖。
下穿套裤,裤筒后面开小衩,裤筒、裤脚有镶或绣的花边,穿用时,用飘带扎住裤脚。
喜庆节日则身穿绣花裙,足蹬绣花鞋。
男子戴平顶无檐白、黑软帽。
妇女在家戴绣着花纹的便帽,外出时戴丝绸盖头。
盖头的颜色因人的身份不同而有别,少女和新婚者戴绿色,结婚一年后及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妇女戴白色。
戴盖头时只露面孔,全部头发都须遮住。
妇女的首饰以银耳环、银手镯、玛瑙珠子为主。
纳西族纳西族过去是以自织的麻布或粗布为衣料,青壮年喜穿白色,老年人喜欢黑色,以表现其二元对立的宇宙观。
现在妇女服饰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
永宁的纳西族女子喜欢穿红、蓝、紫色且用彩色布镶边、钉双排扣子的上衣,浅蓝或白色衫里的双层百褶长裙,用丝线绣五彩花边。
腰束红、黄色彩带,脚穿青布绣花鞋。
纳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饰是妇女的“七星披肩”,它是民族心理的深层结构的体现,蕴含着纳西族丰富的历史和思想内涵。
景颇族景颇族崇尚黑色,男女服饰、包头都习惯用黑色的。
男子穿黑色的对襟短衣,老年人裹黑色的包头。
裤子的款式为短而宽的裤筒。
青年人一般用白布包头。
男子外出挂长刀或扛火枪,体现了景颇族尚武的习俗。
妇女的上衣一般为对襟或左襟的黑色短衣,上面缀满银泡和芝麻铃。
下穿筒裙,裹毛织的护腿,筒裙的花色非常鲜艳,喜欢佩银制物。
过去景颇族男女都跣足。
藏族藏族的服饰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