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生产操作规程
一、产地环境
1、气候条件。
年无霜期180天以上,年有效积温2800℃以上,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
2、土壤条件。
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避免重、迎茬地块。
二、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秋季耕翻,耕翻深度一般在20~25 厘米,要做到深浅一致、扣垄均匀严实、不漏耕。
在秋季耕翻土地的基础上,早春进行耙耢,使土壤疏松,达到上平下碎。
三、施肥
选择的肥料种类应符合 NY/T 394的规定。
允许使用农家肥料。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1、肥料及用量。
每亩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1000 公斤以上;化学肥料每亩尿素25公斤。
2、施肥方法。
有机肥做底肥,尿素做追肥,追肥时间为孕穗中期。
四、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用晋谷21号品种,该品种为中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的品种。
2、种子处理。
①晒种。
播前10天,于阳光下晒种1~2天,但防止曝晒,以免降低发芽率。
②精选种子。
播前用10~15%盐水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秕粒和杂质,清水洗净,晾干。
五、播种
1、播期。
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不宜过早,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
2、播量。
根据土质的不同,每亩用种量0.75~1公斤。
沙土或轻壤土可酌情少播,黏土地应加大播量。
3、种植方式。
行距40厘米左右,株距3~4厘米,每亩留苗4~5万株,即每平方米65~70株。
播种做到深浅一致,覆土2~3厘米,厚度均匀一致。
4、播后镇压。
谷子种子小,播种浅,土中如有坷垃空隙,谷粒不能与土壤紧密接触,种子难以吸水发芽。
因此,为了促进种子快吸水、早发芽、深扎根,出苗整齐,就要搞好播后镇压。
除非土壤湿度大播后暂不需要镇压,一般应随种随镇压或隔天进行田间镇压,以保墒提墒,保证出苗。
六、田间管理
1、补种移栽。
谷子出苗后发现断垄,可用温水浸泡或催芽的种子进行补种。
也可在3~5叶期对断垄处带水移栽,以保证全苗。
2、间苗、定苗。
4叶期间苗,间苗时要拔除弱苗和枯心苗,5叶期~6叶期按要求密度定苗。
3、中耕除草。
为了达到绿色标准,不采用化学除草,
而全部采用人工除草。
幼苗期结合间定苗进行中耕除草。
拔节后,细清垄,进行第二次深中耕,将杂草、病苗、弱苗清除,并高培土。
孕穗中期进行第三次中耕。
做到“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不伤根”。
七、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品种,实行严格轮作制度,避免重茬,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时清除谷田及周围杂草等。
捡净谷茬烧掉。
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和枯心苗,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掉。
适期晚播可以躲过危害盛期,减轻受害。
2、化学防治。
根据历年来种植情况,基地范围的谷子一般不发生较严重的病害,因此,本基地不使用任何农药。
3、物理防治。
对于虫害,一般不使用农药防治,而采用物理方法。
主要是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用性诱剂诱杀成虫。
八、浇水
拨节期、抽穗期如发生干旱,即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时,应及时灌水。
灌浆期如发生干旱要隔垄轻灌,但不能大水漫灌。
九、收获
蜡熟末期或完熟期收获。
此期种子含水量约20%左右,95%谷粒硬化,收割、晾晒、风干后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