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案例1:一个名叫菲特的女教师接手了一个班级,一个有全校26个学生组成的班级,安排在学校最不起眼的教学楼里。

他们当中不凡有吸毒的,有进过少管所的,还有偷盗的等等,几乎每个人都有极不光彩的历史,家长和学校也失去了信心,准备放弃他们。

新学期开始,菲特老师并没有像以前的老师一样,过多的说教,整治班级纪律,给孩子们一个威严的形象,而是给他们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有三个候选人,他们个别是------1、笃信巫医,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2、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醉酒才睡去,而且有吸鸦片的记录。

3、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没有做过违法的事。

菲特教师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

毋庸臵疑,孩子们都选择了3。

然而,菲特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认为只有最后一个人才能够造福人类,然而你们错了,这三个人都是大家熟悉的,他们是二战时期的三个著名人物:1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2是温斯顿•邱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3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取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

听了老师的话,他们呆呆地瞅着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两只耳朵。

菲特接着说,孩子们,你们的人生才开始,过去的荣誉或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

从过去的影子里走出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会成为了不起的人才……(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六期《人生,请上好第一课》)人生,请上好第一课案例2:这是一家普通幼儿园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进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

你们长大了,也一定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

“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声音在厅里回荡。

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有一位小朋友站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再画了一个“我”。

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

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举起来:“孩子,噍,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

孩子们,写书并不难。

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二、宽容案例1:陶行知的四块糖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学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

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上,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在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侮女生。

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的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把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谈完了吧。

”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

(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教育的“南风效应”》)案例2:佛桌上盛开的花朵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启迪:一个风流浪子,20年前,他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宠爱。

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

他却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乱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他徒然惊醒,窗外月色如水,澄明清澈地撒在他的掌心。

他忽然深深忏悔,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

“师傅,你肯饶恕我,再收我为徒吗?”方丈痛恨他的放荡,只是摇头:“不,你罪过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连桌子也会开花。

”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方丈踏进佛堂的时候,惊呆了:一夜间,佛堂里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红的,白的,每一朵都芳香逼人。

佛堂里一丝风也没有,那些盛开的花朵却簇簇急摇,仿佛在焦灼地召唤。

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

他连忙下山寻找浪子,却已经来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他原来的荒唐生活。

在佛桌上开放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一天。

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殒灭的不是别的,正是那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的一种正常需要,理解和信任也是推动学生上进的力量。

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请你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用你的期望和信任表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使学生不断努力,取得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效应。

所以,请你牢牢记住:宽容是一种信任,一种谅解,一种期望,它是佛桌上盛开的花朵。

(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宽容的样子》)案例3:一张带有黑点的白纸有一位结婚不久的女子,每次回娘家总要向父母数落丈夫的缺点和不足,父亲听了不以为然。

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点,然后问女儿:“你看上面是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是黑点。

”父亲再问,女儿又说:“是黑点啊!”父亲说道:“难道除了黑点,你就看不到这一大块白纸吗?”女儿听了若有所思,她明白了。

从此之后她不再在父母面前数落自己的爱人,两人的感情比以前好多了。

(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宽容的样子》)案例4:画像一位学生上课时给一位老师画了一幅画像,且题字为××老师遗像。

这位老师发现后,心里当然十分生气,但他却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批评斥责,而是对这位同学说:“××同学绘画不错,把我画得挺像的,只是下面多了一个字。

”下课时又说:“老师发现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内容陈旧,请班长和这位会画画的同学一起,把我们的黑板报内容更新一下。

”第二天,教师发现黑板报画很非常好,及时进行了表扬。

这时,那个同学红着脸递给老师一张纸条,打开一看是一份写得非常诚恳的检讨书。

这个成功的教育案例说明,善意的“惩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一种批评方式。

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

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

通常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大都是怒发冲冠,要狠狠批评,有时甚至妄加断言。

这样不但不能促使学生悔改,而且会使学生“破罐子破摔”。

教师如果无法容忍学生的缺点,就会对学生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下的教师与学生,不可能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教育自然不会取得成功。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宽容是一种豁达,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是“两幅图画”式的善意惩罚。

宽容到底是什么?宽容是高山,它能容下鲜花,也能容下荆棘;宽容是大海,它能容下江河,也能容下小溪;宽容是丝丝春雨,它能融化顽固的冰层,唤醒沉睡的爱心。

尊重学生的独特之处而能有一种兼容之心,是一种宽容;承认学生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宽容;了解学生的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原谅,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种宽容;体察学生的痛苦和难处,而抱有同情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宽容……宽容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曲,会给被宽容者带去成功,毋宽容的实施者带来愉悦。

如果你是一个老师,给学生一次宽容,你就多开心窗一扇,拥有一份生活的温馨,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宽容。

(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宽容的样子》)三、鼓励案例1:让报喜的电话响起来学生小A,期中考试语文分数很低,这眼看又期末了,我想和家长配合起来,帮助小A搞好复习,争取期末取得理想成绩。

于是,某一天,我很随意地叫住他,说:“小A,我计划和你家长联系一下,期末好好帮你复习,考个好成绩,你看好不好?”我措辞小心,态度随和,特别注意不给他心理压力,但他还是紧张了。

他说:“老师,请您别和我家长联系行不行?你一联系家长就会训我,我向您保证,我一定好好学习。

请您再给我一个机会,好吗?”看着孩子乞求又夹杂着痛苦的眼神,紧张又带着恳求的脸庞,我心软了,赶忙安慰他说:“可以,你不愿意我和你家长联系,我就不联系,我相信你凭着自己的力量,一定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孩子眼泪流下来了,说了一句“谢谢老师”,转身跑了。

小A的家长能孩子的教育基本停留在唠叨和责备的水平上,而这样的教育基本上也不会有好结果。

我原想帮助家长改变教育方法,可小A持反对意见,我就不好再坚持这件事了。

果然,小A说话算数,从第二天开始,我觉得他身上有股劲,上课听讲十分专注,作业也工工整整,按时完成。

我很高兴,心想,看来只要尊重孩子,孩子是会用行动来表示诚意的。

临近期末考试了,小A同学一直努力地跟着班级的复习进度。

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他的基础较差,要想和大家共同进步,势必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

这一天,吃完晚饭,我照例拿出同学们的作业,开始批阅。

这一天交的是作文,当我批到小A的一篇作文时,我感动了。

孩子的作文用铅笔写成,一笔一划,写得十分工整,而且作文写得也精彩,看得我心潮澎湃。

看完作文后,我忍不住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小A家的电话号码。

接电话的是小A的母亲,我刚一报家门,我的母亲就急忙道歉说:“是不是孩子又在学校惹老师生气了?”我赶忙说:“不是,不是,我是向您报喜的,因为的发现您的儿子最近学习非常投入,非常努力,我的学习成绩已经赶上来了。

现在我正批改他的作文写得非常好,我向你们家长表示感谢,是你们教育得好。

”家长听完我的话,半晌没有吱声,待一会儿便传来了抽泣声。

这时,小A接过话筒,能我说:“教师,谢谢您,这是我上学八年来第一次接到表扬我的电话。

老师,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电话通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我们俩都平静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