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_胃癌病人的护理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39
【术后并发症】
(3)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术后3~7d,表现为体温升高,上 腹部疼痛和腹膜刺激征。 处理: 早期吻合口破裂须立即行手术处理; 发生较晚者应先行禁食、胃肠减压、局部引 流、肠外营养和抗感染等综合措施,必要时行 手术治疗。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11
【病因】
(一)地域环境及饮食习惯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12
【病因】
(二)幽门螺杆菌 HP
(HP是引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HP阳性比阴性的胃癌发病率高六倍左右 HP促进硝酸盐转化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致癌; HP感染引起胃粘膜炎症加速粘膜上皮细胞过 度增生,导致畸形致癌; HP毒性产物CagA、CacA有致癌作用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43
【术后并发症】
术后梗阻
输出段梗阻
多因粘连、大网膜水肿或坏死,或炎 性肿块压迫等所致;表现为上腹饱胀, 呕吐食物和胆汁。若不能自行缓解,应 手术解除梗阻。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44
【术后并发症】
术后梗阻
吻合口梗阻
主要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饱胀、呕吐, 呕吐物为食物,不含胆汁。X线检查可见 造影剂完全停留在胃内,须再次手术解 除梗阻。
16
【病理生理和分型】
1.分期和分型 (1)早期胃癌及分型:
①Ⅰ型(隆起型)癌块突出约5mm以上者。
②Ⅱ型(表浅型)癌块隆起或凹陷﹤5mm以内者。
Ⅱa型(表浅隆起型); Ⅱb型(表浅平坦型); Ⅱc型(表浅凹陷型)。 ③ Ⅲ型(凹陷型)癌块凹陷深度﹥5mm以上者。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17
【病理生理和分型】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38
【术后并发症】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临床表现: 多发生毕Ⅱ式术后3~6d,表现为右上腹突发剧 烈疼痛,局部明显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 急性腹膜炎症状。 处理: 应立即手术行十二指肠残端缝合并在十二指肠 腔内置T管减压,再加腹腔引流;并行空肠造口 术以补充营养,或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遵 医嘱应用抗生素。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33
【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
1.观察病情 2.体位 3.禁食和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4.营养支持 1.喂养管的护理 肠外营养支持 2.控制输入营养液的温度、 浓度和速度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饮食护理: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管 5.鼓励早期活动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34
6.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19
【病理生理和分型】
1.分期和分型
(2)进展期胃癌(中、晚期)分型: Ⅲ型:溃疡浸润型,为边界不清楚的溃疡, 周围浸润明显。 Ⅳ型:弥漫浸润型,癌组织沿胃壁各层弥 漫性浸润生长,累及全胃时,整个胃壁硬 而呈皮革状,称皮革胃,恶性程度高,转 移早。
护理学院型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31
【护理措施】
(一)术前准备
1.缓解焦虑与恐惧 2.改善营养状况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 肪、易消化和少渣的食物 对不能进食者,应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 必要时输血浆或全血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32
【护理措施】
(一)术前准备
4.胃癌波及横结肠时应作肠道准备,选择 肠道不易吸收的抗生素:新霉素、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甲硝哩等口服。 5.术前晚行温盐水或肥皂水灌肠。 6.手术日晨置胃管、导尿管(遵医嘱)。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29
【处理原则】
1.手术治疗:主要方法
b.毕氏(Billroth)Ⅱ式胃切后, 十二指肠端关闭残胃与空肠吻合
优点:即使胃切除较多,胃空肠吻合无张力, 术后溃疡复发率低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30
【治疗原则】
2.内镜治疗:
对早期胃癌的小病灶可经纤维胃镜行 激光、电灼、微波、局部注射抗癌药物 等治疗
男∶女
= 2∶1,好发年纪50岁以上
因地区、人种、家族等变化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9
好发部位依次:胃窦,贲门,胃小弯,胃大弯和前壁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10
【病因】
地域环境及饮食习惯
幽门螺杆菌(WHO已将HP列为胃癌的Ⅰ类
致癌病原)
癌前病变(残胃癌)和癌前状态
遗传因素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13
【病因】
(三)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
胃慢性疾病,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 炎、胃息肉、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 性增生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14
【病因】
(四)遗传因素及其他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 胃癌的发生与抑癌基因P53、APC、 DCC、杂合性 丢失和突变有关; 胃癌组织中癌基因c-met、K-ras有明显扩增和过 度表达; 胃癌的侵袭性与和转移则与CD44ν基因的异常表 达有关; 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 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 关基因等的改变.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47
晚期倾倒综合征
表现 餐后2-4小时出现心慌、出冷汗、面色 苍白、手颤、无力甚至虚脱等 又称为低血糖综合征 处理 出现症状时稍进饮食,尤其是糖类 饮食中减少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蛋 白质 少量多餐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48
(7)碱性反流性胃炎
临床表现为较为顽固的上腹和胸骨后烧灼痛, 呕吐胆汁样液且吐后疼痛不减轻,常伴体重减 轻或贫血。 原因:系术后胆汁、胰液和肠液反流入胃,胃 粘膜屏障作用遭受破坏所致 处理:症状轻者,遵医嘱服用胃粘膜保护剂; 症状重者需择期手术治疗
• •
胃大弯动脉弓
胃短动脉
胃后动脉
胃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注入门静脉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5
4.胃的淋巴引流
• 腹腔淋巴结群,引流胃 小弯上部淋巴液 • 幽门上淋巴结群,引流 胃小弯下部淋巴液 • 幽门下淋巴结群,引流 胃大弯右侧淋巴液 • 胰脾淋巴结群,引流胃 大弯上部淋巴液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2.胃壁结构:由内向外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
膜层 胃腺:由功能不同的细胞组成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和凝乳酶原 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黏液细胞分泌碱性因子,保护粘膜,对抗胃酸腐蚀作用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3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4
3.胃的血管
胃的动脉来源于腹腔动脉干及其分支
•
胃小弯动脉弓
•
根治性手术:整块切除受累胃部及相应的大 网膜和区域淋巴结 胃癌扩大根治术或联合脏器(包括胰体、尾 及脾在内)切除 姑息性手术:胃次全切除术或胃空肠吻合、 食道空肠吻合等改道手术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28
【处理原则】
1.手术治疗:主要方法
a.毕氏(Billroth)Ⅰ式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
优点:术后胃肠道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状态,减少 胆汁胰液反流入残胃和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
40
【术后并发症】
(4)胃排空障碍
临床表现: 常发生在术后7~10d,多在拔除胃管后开始进 食或进食数日内出现上腹饱胀、钝痛,继而呕吐 带有食物的胃液和胆汁 处理 处理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维 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应用促胃动力药物, 一般均能经非手术治愈。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41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45
(6)倾倒综合征
定义 系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失去对胃排 空的控制,导致胃排空过快所产生的 一系列综合征 分类 早期倾倒综合征 晚期倾倒综合征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46
早期倾倒综合征
表现 多发生在进食后半小时内 以循环系统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为主要 表现 处理 少食多餐;避免过甜、过咸、过浓的 流质饮食;宜进低碳水化合物、高蛋 白饮食;用餐时限制饮水喝汤 进餐后平卧20分钟
①出血 ②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③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 ④胃排空障碍; ⑤术后梗阻 ⑥倾倒综合征; ⑦碱性反流性胃炎等。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35
【术后并发症】
(1)出血
术后24h内由胃管中引流出100~300ml 暗红或咖啡样液体,属术后正常现象。如 术后不断吸出新鲜血液,24小时仍未停止, 则为术后出血。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49
【健康教育】
1.胃癌的预防 积极治疗HP感染和胃癌的癌前疾病 少食腌制、熏、烤食品,戒烟、酒 高危人群定期检查 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当活动 3.定期复查 定期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及作内镜检查 若有腹部不适、胀满、肝区肿胀、锁骨上淋 巴结肿大等表现时,应随时复查
15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病理生理和分型】
1.分期和分型
(1)早期胃癌及分型:
又称原位癌:指胃癌癌肿局限于粘膜层或 粘膜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有无淋巴结 转移。 ①小胃癌:癌灶直径在6~10mm。 ②微小胃癌:癌灶直径≤5mm。 ③一点癌:胃粘膜活检为癌,手术切除标 本经全黏膜取材找不到癌组织。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早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21
【病理生理和分型】
2.病理学分型
1.乳头状腺癌 2.管状腺癌 3.低分化腺癌 4.粘液腺癌 5.印戒细胞癌 6.特殊类型:未分化癌 类癌、腺鳞癌、鳞癌、小细胞癌等。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22
【病理生理和分型】
3.临床病理分型
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TNM 分类法: 分为Ⅰ、Ⅱ、Ⅲ、Ⅳ期 T: 癌穿透胃壁深度 N: 区域淋巴结转移范围 M: 有无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