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北伐战争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
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
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导入新课:
有一所学校的门上贴着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这是哪所学校的对联?它是谁创办的?他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是谁?政治部主任又是谁?这所学校成立后做的一件大事是什么?
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在北伐战争中,先后进行过哪些激烈战斗?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
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自主学习(自学15分钟,完成并掌握下列内容。
)
(阅读课本“黄埔军校的建立”一目,完成1—5小题。
)
1、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是,地点在。
创办者是。
2、黄埔军校是在和的帮助下建立的。
3、黄埔军校原名是。
4、任黄埔军校校长的是,政治部主任是。
5、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建立奠定了基础。
(阅读“北伐胜利进军”一目,完成6—16小题。
)
6、北伐战争的组织者是,目的是,。
7、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
8、北伐开始的时间是。
北伐的总司令
是。
9、北伐的主要战场是、。
10、北伐的主要战役有、、。
11、北伐战争中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战争的是领导的独立团。
12、北伐战争中在湖北和湖南战场基本上消灭了的主力。
13、北伐军在打败吴佩孚后,又集中力量进攻,消灭了的主力。
接着,北伐军乘胜沿长江东下,直捣。
另一路北伐军也从福建进入、。
14、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打到,声势震动全国。
15、年初,国民政府从迁到。
4月,北伐军又挥师北上,进攻的军队。
16、在北伐胜利进军时,、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失败,也破裂了。
(阅读“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一目,完成17小题。
)
17、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年月,在成立“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利益,它对外,对内。
后来,统治了全国。
合作探究
1.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就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几十万军队,将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
结合教材,请分析一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
但为什么国民革命却最终失败了呢?
3.有人说,国民革命虽然打垮了旧军阀,但同时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府呢?
五、精讲点拨
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领导人陈独秀又
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3、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意义: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最终失败,但仍具有其深远意义。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
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达标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
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A.蒋介石 B.叶挺C.冯玉祥D.周恩来
3.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政权?()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
C.大资本家 D.大地主阶级
4.国民革命北伐在两湖的对象是()
A.吴佩孚B.孙传芳 C.张作霖 D.曹锟
5.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C.福建、浙江D.广东、广西
6.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北伐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打垮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B.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
C.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D.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8.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汀泗桥战役 D.贺胜桥战役
(二)能力提升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
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请回答: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
(2)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职务。
(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5)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还说它失败了?
(6)参观这所学校遗址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10.作图题:
看课本54页《国民革命军出师前誓师大会》图。
请回答:(1)这是什么战争出师前的誓师大会?出师的时间?
(2)这次出师讨伐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这次出师的总司令是谁?
(4)这次出师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5)这次出师的结果如何?
(6)北伐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能力提升答案:
9.(1)黄埔军校;1924年5月(2)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3)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4)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行动: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原因: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6)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
10. (1)北伐战争、1926年7月(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蒋介石(4)湖南、湖北(5)结果是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基本上打败了吴佩孚、孙传芳等。
但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6)反帝反封建
拓展提升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用史实简要说明,孙中山是怎样“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你认为在孙中山身上,体现出哪些可供我们学习的精神?
答案要点:(1)①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③领导了广州起义④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⑤促进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2)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布置作业
必做题:
以时间为线索,综合概括本课的时间及事件。
选做题:
课下搜集材料,讲一讲北伐战争的故事,在班级或小组交流。
搜集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查找网上资料、查找图书资料、搜集民间故事、采访老人等。
知识梳理
图片资料
黄埔军校周恩来
蒋介石国民革命军出征前誓师大会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南京国民政府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