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荣《人文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圣才出品】

赵荣《人文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圣才出品】

3.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1)从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来研究 ①概况
3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从 19 世纪中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开始,西方就从栽培植物的遗传变异和地理分布 来研究农业的起源。
②代表人物 a.阿尔芳斯·德·康德尔 认为中国、西南亚、亚洲热带是农业的发源地,主张农业起源多元论。 b.瓦维洛夫 在康德尔植物地理学中应用达尔文物种变异概念,追述栽培植物的多样性和变异的幅度 与区域性,并对各种栽培植物的原产地进行了研究,发现世界有八处栽培植物的发源中心, 进一步发展了农业起源多元论,其中第一个中心便是中国。 c.哈兰 运用考古学与植物学、孢粉学、古生态学等新资料并吸收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瓦维 洛夫的观点进行了修正,将起源地分为近东、华北、中美洲三个中心地和非洲、南亚、中国、 非洲、中美、中安第斯山和南美东部。 d.索尔和卡特 他们认为农耕是从东南亚向全世界扩展的,而中国、印度等都是其传播地区。 (2)从西方文明中心论和各自成果来研究 ①布雷德·伍德 在《农业革命》一文中曾说:“食物生产的最初的成功实验,发生在西南亚洲肥沃的新 月形地带的山坡上,后来的农业实验也在中国(可能上独立的)和新大陆(当然是独立的) 出现过”。 ②N.C.瓦西里耶夫 认为直到公元前 4000 至 3000 年间,伊朗农业向中亚强烈渗透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迁,才使中国人“接受并掌握了邻人的最重要成就——农业经验和定居生活方式,栽培谷 物,驯养动物,磨制石器和制造彩陶,建筑房屋和埋葬仪式等”。
③费正清 中国人使用的铁器、战车、马匹、麦子、家畜和象形文字,全都是从近东经由中亚路线 传入的。 ④凯瑟温 在所有的栽培作物中,只有谷子才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 (3)索尔的推论 ①观点 a.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他们是中石器时代居于河水沿岸以捕鱼为主的人。 由于鱼类丰富,人类食物供应较为稳定,故人类可以在这个地方定居下来。 b.热带地区生态环境多样化,具有食用价值的植物种类繁多,可以常年生长。这里的 环境条件就为那些具有无性繁殖的食用植物提供被人类选择进行驯化的机会。 ②最早发生驯化的区域和人群需具备的条件 a.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b.驯化中心要有多样化的地形和气候。 c.驯化不可能首先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因为那里需要先进的治水工程。 d.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因为原始的人类在那里“能够容易取得由于树木枯死而 用于栽培的空地”。 e.最早的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索尔认为“林居”的使用斧头者 必然是驯化者的祖先。 f.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定居的,因为“人类的食物也是兽类喜欢吃的”;如果人类不
1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探讨农业起源问题,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①考古 即搜集、挖掘和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和化石材料。 ②民族学 即调查研究现在还存在的落后的原始民族的情况,通过这个途径间接推断古人类活动的 情况。
2.农业起源的理论 (1)国内的理论 目前国内关于农业起源最新最权威的说法来自 1990 年 5 月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 书·农业经济卷》(农业出版社)。 ①内容 原始农业产生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以后,冰河的消融,气候由冷变暖,为农作物的栽 培提供了环境条件。人口迅速增长,食物缺乏,也促使人类去开发新的生活资料来源。人类 对石器工具、弓箭和火的使用及对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简单方法的掌握,使原始农业应运 而生。 ②评价 该说法提到了农业起源的时间、起因和当时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但是仍然没有 解决农业的演变机制。 (2)国外相关理论 ①发现论 该观点认为,与原始社会采集狩猎获取食物相比,农业是更有效率、更有优势的获取食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5 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5.1 复习笔记
一、农业的起源 1.农业概述 (1)农业概念 农业是人们通过生物机能的途径把自然物质转化为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社会基础工 程。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狭义的农业指耕作业,也称种植业。 ②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 (2)传统农业的基础理论 ①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来源; ②农业是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所需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③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所需原料的来源; ④农业是工业的重要市场; ⑤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⑥农业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⑦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3)对农业起源的探讨
2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物方式,由于原始人智力发展水平所限,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初期并未发现农业的这种优势。 只要有人一旦发明或发现这种生产方法,农业的优越性马上就会体现出来,并会被其他群体 所采纳而迅速传播开来。
②人口压力说 a.概况 20 世纪 60 年代,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以博塞洛普的人口压力说为代表。 b.内容 在冰后期,人类生存环境扩大,人口的增长使采集和狩猎的强度增加,出现食物短缺, 人类把目光转向其他食物来源,增加新食物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植物种子的重要性就凸显出 来,因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③“最佳觅食模式” a.概况 目前,“最佳觅食模式”作为主流理论,被用来解释更新世末到全新世初人类社会从狩 猎采集的利用经济向农业的生产经济过渡的原因。 b.内容 最佳觅食模式是动物学研究的一种理论,主要被用来分析动物觅食的习性和活动的规律。 花费最少力气或时间而能获得最高回报的那些食物。人类也如此,在自然环境的压力下,往 往需要寻找最便捷的方式以获取食物维持自身生存。
5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