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小学生的数学结构化思维小感

关于小学生的数学结构化思维小感

关于小学生的数学结构化思维小感
百度百科指出,结构化思维(Structured Thinking)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高绩效。

当我们这样做事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结构化思维,这将对我们的学习和处理事情、职场晋升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思维决定发展,思维层面不同导致结果不同。

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结构化思维,任何事都要以结构化思维去考虑解决,同样,小学生的学习也需要有结构化思维,具体到学科的话,每一学科都应如此。

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训练,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必须对学生进行结构化的思维训练。

学习结构化思维,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更高效地思考,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更有效地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何提高一个孩子数学结构化思维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以“基本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生结构化思维形成。

基本概念”指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基础,具有本质性、概括性的数学知识。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结构中的基本组成元素,是对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高度概括,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核心概念,让学生在构建模型、建立联系、运用深化等学习过程中形成认知结构。

这是基础也是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二、揭示知识内在联系,促进学生结构化思维发展。

数学知识体系不是由一个个概念、知识点机械罗列而成的,而是按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组成的
逻辑结构系统。

在教学中我们应从知识的整体结构着眼,注意寻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这种联系所构成的数学知识体系,并把这种知识体系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从而促进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发展。

三、抓住知识生长点的迁移,促进学生结构化思维提升。

知识迁移是已知对未知的一种认知影响,要实现知识迁移,需要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中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从整体的知识结构中把握好与局部知识要素的联系;其次要引导学生自己架起由已知到新知的桥梁,从而促使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实现结构化思维的提升。

抓住知识之间的生长点进行迁移,不是为了某个知识而教,教学的核心不是落在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落在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结构化思维的提升。

注重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均衡、系统化训练,有利于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与思维导图相结合,提升知识结构化整理能力。

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思维工具,尤其在复习课中,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结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解决问题”领域,要学生整理出怎样的知识结构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首先,对解决问题思维过程的整理,能使学生对解决问题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其次,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梳理,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上述多种操作策略会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系统,不断完善学习认知结构,将多维的课程目标细化、串
联、落实在具体、有联系的教学情境中,对提高学生的认知、分析、表达等能力,对形成结构化的思维能力有着实际的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