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中国文学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中国文学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中国文学简史》是一本由郑振铎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页数:7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一):文学那些事儿我相信学中文的同学对本书的作者郑振铎先生一定非常了解,他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家、考古学家、翻译家,我们小学时学过的课文《海燕》就是郑振铎先生的作品。

文学史历来就有诸多的版本,我在大学里学的是袁行霈先生的《中国文学史》版本,两版书比较起来看真是相得益彰。

袁行霈版本的对一些名家的知名作品讲解的更为细致,而郑振铎版本的则是涉及到的作家、作品更为全面。

可能有些人拿到书后会感叹怎么书这么厚,但是文学史就是这样,毕竟它当中包含了上下五千年的重要文学作品,因此这700多页其实也不算厚。

而且书中也仅仅是把作家写过的书名罗列了出来,要是把那些作品再加上,那远远不只是这700页。

这本书从甲骨文开始写起,到明清文学结束,只要是你能想得到的,或是叫得出名字的古代名家都在这本书里。

比如我自己知道的几个比较生僻的作家,这本书里都有,比如由南朝入北朝的文学家庾信,他的诗风分为前后两期的变化,前期多是宫廷诗词,后期则多是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怀念。

文学史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我想应该是从《诗经》开始吧,诗三百,思无邪,现在流传下来的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其中写劳动和爱情的诗歌为大众所熟知,我最喜欢的有《蒹葭》《桃夭》等等,还有很多就不在这里一一枚举了。

《诗经》之后当是《楚辞》了,我们因为屈原所了解楚辞,也了解了宋玉,《离骚》《橘颂》这些作品时至今日依旧耳熟能详。

在这之后便是《古诗十九首》了。

汉代的主要文学成就就是汉赋了,以司马相如、杨雄等人为首,《凤囚凰》是比较有名的作品,我相信大家还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有所了解,“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不仅仅是古人的爱情观,时至今日也不过时。

司马迁的《史记》也同样闻名于世,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给李陵求情而受宫刑,可他却忍辱负重写下了这部惊世之作。

汉代之后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建安文学了,而建安文学里以曹操、曹丕、曹植最为突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样的佳句就出自曹操之手,曹丕的《燕歌行》开七言诗之风气,他的《典论.论文》更是文学批评史上的名作。

曹植是三曹里文学水平最高的,他的诗“辞采华茂,骨气奇高”,《洛神赋》更是神来之笔。

建安七子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之后便到了左思风力,正始之音,这里就不多说了,隋朝时间虽短,但也有杨广和杨素这样的诗人。

再之后就是故诗的黄金时代唐朝,王杨卢骆初唐四杰,李白、杜甫自不必说,上官仪、上官婉儿、小李杜等等,唐代有我们太多耳熟能详的诗人。

到了宋代就是词的天下了,苏轼、陆游、李清照、柳永、辛弃疾、黄庭坚等等词人都大放异彩。

元代的杂剧,散曲也有很高成就,到了明清就要数小说成就最高了,而小说成就最高的则要数曹雪芹的《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即便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不是完全版的红楼梦,却也并不能打消我们对这本书的喜爱。

你要说明清就没有诗词了吗?当然是有的,但是写的好的,为我们所熟知的寥寥无几,乾隆皇帝也酷爱诗词呀,他一生写了几万首诗,可是没有一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清代我最喜欢的词人是纳兰性德,王国维先生曾今评价他的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就是说把纳兰性德的词放在北宋这样一个明星词人遍地的时代也依旧是好词。

如果你不是中文专业的,想要理清中国文学史的时间和逻辑线索,那这本书一定能帮到你;如果你是中文专业的,以前学过文学史,那这本书依旧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二):木心盛赞的郑振铎,和他的中国文学史探寻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展示中国文学发展的真实面貌但凡历史研究,历来有“众力合作”与“个人著述”之分,前者如历朝官方的《二十四史》,后者如司马迁的《史记》,而往往深受读者喜爱、流传广泛的均为“个人著述”。

其中原因不难理解,官方言论诸多掣肘,“众力合作”要么消磨了各自棱角,要么系统内部风格迥异,而“个人著述”则可直抒胸臆、一以贯之,虽带点个人偏好,却有血有肉、爱憎分明,教人如何不爱。

郑振铎自有这等觉悟,十余年投身书海,潜心研究,立志写出一部不流于俗套的“中国文学史”。

1932年,一部洋洋八十万字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横空出世,这本书后来一版再版,成为了郑振铎的名著,一举奠定了其在研究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932年,初版《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由北平朴社出版,封面极具特色郑振铎,一个曾经只存在于语文课本中的人物,课文《海燕》的作者,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收藏家和训诂家。

这些生平信息笔者都背过,但也仅此而已,直到读了台海出版社的新版《中国文学简史》(旧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才重新认识了郑振铎其人。

郑振铎写就《插图版中国文学史》时,不过34岁,就是这个意气风发的年纪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名声大噪的旅美传奇作家木心,对郑振铎赞誉有加。

木心曾于1989年至1994年,在纽约为一小群中国艺术家讲授“世界文学史”,当时有一个认真做笔记的学生叫陈丹青,后来把笔记整理成了超级畅销书《文学回忆录》。

有趣的是,木心讲授世界文学的主要依据则来自郑振铎的《文学大纲》,那是木心文学启蒙时期读过的一本书,却影响了他整整一生。

五四一代的学术星火燃烧到20世纪末的大洋彼岸,倒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郑振铎1927年完成《文学大纲》,1932年出版《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前者是替后者拿来了练手,如果说《文学大纲》是一个框架,那么到《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差不多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成品了。

台海出版社的新版《中国文学简史》笔者算是读过两个版本中国文学史的人了,一是钱穆版,一是郑振铎版。

钱穆版成书于其授课口述,语言口语化,简单易读,偏框架,是粗略了解中国文学脉络的速成之书。

郑振铎版虽名为简史,却并不简单,相比同时代著作郑版极具个人特色。

(待续...)《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三):文学史就该这样写悠悠千年,在华夏最不该断的就是文脉。

譬如毛主席所说的“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在我看来就总结的十分到位,传承固然重要,但也不要盲目学习,取其精华为上。

看了很多本文学史,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千篇一律,基本上是前人所写所叙,一遍遍的重复,也没什么新意,甚至有时候搞不清什么才是文学,既然是文学,为什么只有妇孺皆知的四诗风、雅、颂,就连唐诗,宋词,元曲都避免不了用大量篇幅去描写她的作者生平,难道这就是我们所想看到的文学史吗?答案肯定不言而喻了。

本来挺失望的,无意间在老师的推荐下,得知了郑振铎先生所著的《中国文学简史》,当我拿到书打开的一瞬间惊艳了我,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排版上来看,让人看着都是极为舒服。

首先看书的封面设计。

浅灰、黑、棕黄三色,颜色虽然单调但是给人一种宁静平和之感,又富含庄重的意味,不会让人感到厌烦,尤其是这种给人传达知识的书籍,本就文字性内容偏多,看的人头晕脑胀。

如果颜色太过艳丽,弄得花里胡哨不但让人觉得太轻浮,还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

其次是书的排版。

这是让我最心仪的地方。

每一章节标题下面都会用几行独立成段的句子,介绍了该章节大概要写的什么内容,倘若有人草草读了一遍,想不起此章节讲了什么,看一下那几句话就能很轻松的想起来。

又或者想查看之前的内容,也可以翻看该章节标题下的句子,简直美滋滋。

想起我之前买的《瓦尔登湖》,就忍不住的想吐槽,翻译注释都在后面,每次翻看意思的时候就要把书翻到最后面,看着顺序找,又麻烦又浪费时间。

买的瓦尔登湖后面翻译,将近100页不要以为本书就这样完事了,如果真是这样,还不足以让我惊讶。

此外本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实物插图,让我们在看书之时还可以拓展一下视野,了解古人的生活作息,他们那个时代的文字发展……图文结合,效果更佳。

最后是书的内容。

书中所写参考大量资料,不乏各种史籍,有的甚至是孤本,且每章文后面都附有参考书籍,可供我们对书中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了解的人去查阅。

可见作者为编写此书煞费苦心,可以真的说是十年磨一剑了,而今社会为了功力急于求成的大学教授,专家比比皆是,缺的就是这种为了国家甘愿坐冷板凳的人,不是吗?本书将文学史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大类:一、古代文学,从文字的起源讲述到辞赋、五言诗的产生再到魏晋时期的玄谈,真叫人想去他们那个时代看看。

二、中世文学,又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色 1. 晋南渡到唐开元以前,主要盛行的是诗歌,散文,深受佛教影响: 2. 唐开元到北宋末叶,这个时代产生了大量杰出的诗人,潇洒的李白,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杜甫……更多的是产生了新的文体,让人为之一振。

3. 南宋初至明正德末,散曲,长篇小说,杂剧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在人们视野。

三、现代文学的南戏昆腔、戏曲,四大名著等无一不受到现代人的追捧,研究。

如此一来,书的全文通透,让看的人一目了然,而不会出现记忆混淆的现象,文学史就该这么写,思路清晰,易于理解,心动不如行动,你也来看看吧,强力推荐哦。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四):悠悠中华,诗书传家中华上下五千年,不仅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历史悠久,在文学方面更是源远流长,郑振铎老师的这本《中国文学简史》,虽然已经有厚厚的七百多页,却也只能是“简史”,中华文学的博大精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伟大文化。

想要深入研究,不下一番苦心钻研是万万不能,那么这本《中国文学简史》就成为了学习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很好的入门书籍。

说是入门,却也着实不简单。

书中既有原文的引用,也有作者的讲述,所涉及到的参考史料和书目非常丰富。

整本书穿插大量图片,图文并茂的讲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全书概括的说,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从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以及近代文学进行讲述。

从中国文学的起源开始,简明扼要的分析讲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并且从作者的生平,到作品,再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所引用的史料也严谨而专业,非常值得学习和研读。

中国文学简史,作者:郑振铎郑振铎老师,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他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

他的《中国文学简史》一经问世,就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反响,并且多次再版。

郑振铎对于中国文学史的相关书籍,已经出版过很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见解,也是百家争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