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路基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为了保证线路质量并防止灾害,必须研究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规律,寻找和发现影响路基强度的各种因素,针对路基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各个环节制定科学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工艺要求。
本文针对影响路基强度的因素作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路基;强度;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来修筑,主要材料一般为土或石料。
路基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即在其本身静力作用下地基不应发生过大沉陷;在车辆动力作用下不应发生过大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路基边坡应能长期稳定而不坍滑。
路基是一种线形结构物,具有路线长、与大自然接触面广的特点,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当地自然条件所决定。
合理选择线位,可以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和工程艰巨路段,保证路基稳定,减少工程数量,节约工程投资。
1土的性质对路基强度影响分析
土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包含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种状态。
疏松的土壤微粒组合起来,形成广泛意义上的土壤。
土存在以下基本特征:①土与岩石一样是自然历史产物。
土的性质由其
地质成因、形成时间、地点、环境、方式,以及后生演化和现时产出的条件决定。
如干旱区形成的黄土,湿热区形成的红土,静水区形成的淤泥,它们在性质上截然有别。
②土是由固、液、气体多相组成的体系。
固相是土的主要成分,称为土的骨架。
土颗粒间的孔隙可被液体或气体充填。
完全被水充满时,形成二相体系的饱水土,性质柔软;完全被气体充满时,则形成二相体系的干土,其性质有的松散,有的坚硬。
土的孔隙中有液、气体共存时,则形成湿土,其性质介于饱水土和干土之间,属三相体系。
土中各相系组成的质和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控制土的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
③土是分散体系。
根据土颗粒的大小(分散程度),土可分为粗分散体系(粒径大于2微米),细分散体系(粒径2~0.1微米),胶体体系(粒径0.1~0.01微米),分子体系(粒径小于0.01微米)。
土的工程性质随着分散程度的变化而改变。
④土是多矿物组合体。
一种土含有5~10种或更多的矿物,其中次生矿物是主要成分。
土遇水产生胶体化学特性,土粒间形成受结合水控制的特殊联结。
这是促使粘土产生复杂性质的根本原因。
鉴于土的这些性质,不同的土类引起理化性质的不同,必然会最终影响到路基和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
在施工时,一定要根据土的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举例来说,若是砂土,则施工时不宜压实;若是粘土,则宜压实。
不论哪种土质,一定要结合其优缺点予以施工,但如果仅仅从建筑材料的优劣来判断的话,砂性土最优,粘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不良材
料,因为粉土类虽然施工方便,但其毛细现象强烈,所构成的路基强度和承载力随着毛细水上升而下降,在负温度坡差作用下,水分通过毛细作用移动并积聚,使局部土层湿度大幅度增加,造成路基冻胀,最后导致路基翻浆,路面结构层断裂等各种破坏。
2含水量对路基强度影响分析
2.1含水量对土的影响机理
含水量是岩石或土壤中实际含水多少的指标,根据比值的不同,可以分为重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两种表现形式。
含水量也是影响土样压实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对作为建筑材料的土的压实度进行了规定,要求无论何种土质,都必须要满足其关于压实度的控制要求。
土的压实效果与压实时的含水量有关。
土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填料,可以获取最经济的压实效果和达到最大密实度。
最佳含水量是一相对值,压实功能的大小和土的类型而异,所施加的压实功越大,压实土的细粒含量越少,则最佳含水量越小,而最大密实度越高。
2.2含水量在路基压实和路基稳定中的作用
⑴在控制路基压实中的作用
在路基压实中对含水量的控制是基于怎样以最小的压实功获得规定的压实度,因此从击实曲线上可看出含水量过大过小都不易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通过土的压缩试验得知,压实土样饱和时不产生附加压缩的最低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很接近。
这表明,土样在最佳含水量时被压实,浸水饱和后基本上不再产生附加压缩。
这也说
明在填土施工中强调控制最佳含水量的重要意义。
⑵对不同土质的影响作用
试验证明,细粒成分含量少的土(砂性土和塑性指数不大的砂砾土、碎石土),在碾压时,密实度对含水量不敏感,可放宽其控制。
这类土水稳性好,用压实度法控制压实质量较合适。
细粒成分较多的土(粘性土、粉性土、塑性指数高的粘性土),水的侵入会使土内含水量增加,体积发生膨胀,且膨胀率和初始含水量有关,初始含水量越小,膨胀率越大。
相反,含水量变小,发生明显收缩,引起土体开裂。
因此在道路使用期间路基可能侵入水的情况下,对细粒成分多的土,不宜在含水量少的情况下压实。
⑶对土的稳定密实度的作用
试验表明,凡是压实不足的土,不论其初始密实度如何,饱水后都会趋于同一含水量和同一密实度,相应的密实度统称为稳定密实度。
压实到稳定密实度的土,受到水作用时其稳定密实度不变,既不沉陷也不膨胀。
在这种情况下,土的水稳定性最好,这也是原状土比扰动土稳定的原因之一。
路基成型时含水量和密实度对路基达到或接近稳定密实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仅强调密实度,而淡化路基成型时含水量对稳定性的影响显然不够全面。
3压实度对路基强度影响分析
压实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表征现场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
对于路基本、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
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
压实度越大,则路基路面承受的荷载能力越大,路基回弹模量越高,在车辆荷载等压力存在时产生的变形越小,所以压实度也是影响路基回弹模量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何启奎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及养护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
[2]杨美荣著.沥青路面水损坏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d].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2006
[3]何云民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
大学,2003
[4]廖克俭,丛玉风编著.道路沥青生产与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