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压力与挑战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压力与挑战

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压力与挑战【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压力与挑战,在主观方面主要与辅导员自身的认识、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等因素有关;在客观方面主要与目前高校的工作环境、考核制度和福利待遇等因素有关。

应对策略:一是加大主观努力的力度;二是加强客观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挑战;原因;应对策略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使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们深深地认识到,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亲身体会与感受,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压力与挑战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的建议和意见,以期让辅导员工作在种种压力与挑战下光彩夺目、永葆生机和活力。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压力与挑战的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压力与挑战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由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的。

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从主观方面来看,主要与辅导员自身的认识、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而从客观方面来看,则主要与目前高校的工作环境、考核制度和福利待遇等因素有关。

1、主观方面的原因(1)对辅导员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

大部分辅导员都戏称自己为“高级保姆”,因为整天陷入事无巨细的日常杂务之中,对自己从事的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存在着误区,没有真正理解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要求及岗位职责。

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需要辅导员去抓去管,有这样的认识误区也在情理之中。

(2)自身综合素质不够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多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

这就给部分辅导员(尤其是刚工作的年轻辅导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学生当中出现的问题而影响自身的号召力和领导力。

这种心理压力日积月累,势必会使辅导员对自身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自我否定的思想进一步影响工作成效。

(3)对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

目前,部分高校辅导员始终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

由于他们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既不同于教学人员又不同于管理人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很多辅导员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据调查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辅导员愿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多数人希望借此为跳板寻求更好的发展。

85%以上的辅导员表示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未来发展很迷茫。

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部分辅导员看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2、客观方面的原因(1)辅导员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繁杂。

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处在多重领导、多重考核局面下,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凡是涉及到学生的工作都是辅导员的事,辅导员往往陷入繁杂琐事中不能自拔,沦为琐碎事务的附庸。

有些高校要求辅导员每周住校5天,24小时手机开机,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是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

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

再加上来自社会上、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使辅导员长期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

(2)来自问题学生的困扰和安全稳定方面的担心。

首先,问题学生是大部分辅导员心中永远的痛。

每个班级都有那么一两个不让人省心的“刺头”。

他们个性强,很多时候甚至让辅导员觉得有点儿无可奈何。

辅导员每天除了要应付其它诸如各项检查、评比、考核等工作外,还要把绝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花在这些学生身上。

为了对付这些极个别的学生,他们往往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软硬兼施,与这些学生斗智斗勇,有的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经常听到有辅导员说:“我们班里一个学生快把我折腾神经了,我简直要崩溃了……”其次,辅导员所管的学生绝对不能出事。

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做得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儿的麻痹大意。

即便你的工作是全校做的最好的,也经常被表扬,但稍不注意出个不安全事件(如打群架、跳楼或其它治安案件),年底考核一票否决,没有商量地余地,你所有的成绩将被全盘否定。

每逢年底考核的时候,每个辅导员心中安全稳定这根弦都是紧绷的,生怕出现什么岔子,将这一年的辛苦与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安全稳定对于辅导员来说,就像绑在他们身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样,一旦爆炸,辅导员只好自认倒霉。

(3)辅导员的福利待遇不高。

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很一般。

提高福利待遇,恐怕是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共同呼声。

尤其是年轻的辅导员,他们的生活压力比较大,存在后顾之忧,把自己的收入同与自己一起毕业的其他行业的同学的收入一比,那种心中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是巨大的。

这也是导致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4)辅导员职称晋升的尴尬。

虽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关于辅导员的培养与发展做了相关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多高校辅导员的职务、职称评定办法欠缺,辅导员的晋升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处于尴尬境地。

因为,高校教职工的晋升途径主要是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称,而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在职务、职称晋升上两头落空。

这种尴尬进一步造成了辅导员心理失衡和茫然,也是很多辅导员不愿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主要原因。

二、应对辅导员工作压力与挑战对策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压力与挑战也将会越来越大。

所以,国家、社会和高校应该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帮助、指导辅导员工作,在帮助他们出谋划策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为他们更好地工作创造一切必要条件,以便他们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实现他们人生价值。

1、加大主观努力的力度(1)提高认识,正确看待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因此,辅导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非常神圣、光荣、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要为自己能够从事这样一份工作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2)摆正心态,学会自我调整,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各类新的知识,提高对新事物、新思潮的敏感度与鉴别能力,努力掌握一些高效的工具和手段。

其次,要学会自我管理,善待自己。

辅导员要学会合理规划和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规律生活,加强体育锻炼;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扬长避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学会合理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健康的工作心态;建立一种良好、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圈,处理好与同事、学生、领导的关系。

再次,要会工作。

辅导员要改变以前那种“自己累得要死,学生恨得要死”的尴尬现象。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激发学生的潜力,指导学生去解决,而不是大包大揽在自己身上;遇到特殊学生的问题要采取特殊的方法方式去处理;要加强与其他辅导员的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

辅导员的工作总是千头万绪,要学会区分出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寓娱乐于工作之中,努力做到轻松、高效地工作。

最后,要付出、忍耐和坚持。

付出才会有回报,这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条件。

无论何时,都不要冲动,要在压力与挑战面前学会思考和忍耐。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坚持,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喜悦。

2、加强客观环境的改善(1)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高校一定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避免因角色模糊与分工不明确造成的相互推诿与扯皮现象。

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工作,应分别由学校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而不仅仅只是辅导员的事情。

高校里任何一位教职员工都有教育管理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2)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培训机制。

新形势下,辅导员只有不断“充电”,“修炼内功”,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高校应将辅导员培训工作纳入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培养计划中,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3)以人为本,完善管理和考核标准。

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理顺辅导员管理、考核体制,理清各相关部门对辅导员的管理及考核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考核制度,实行人性化管理。

要改变过去那种“一错功全无”的片面考核标准。

高校各级领导应坚持经常深入到辅导员中,关心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认真对待并努力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做他们工作的坚强后盾。

(4)提高辅导员待遇,解决后顾之忧。

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是当前稳定辅导员队伍,帮助他们有效克服工作压力与挑战的“硬条件”,尤其是对年轻辅导员(生活压力大,有成家后住房、将来子女入托、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来说,这点尤为重要。

同时,提高辅导员的政治待遇和精神待遇,在组织发展、干部任用、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方面都要向辅导员适当倾斜,为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5)出台相关政策将辅导员纳入职称评定范围。

国家及各高校应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将辅导员纳入职称评定体系,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改变他们在与专业教师的竞争中处于科研劣势的实际情况,减轻其思想压力。

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支持、鼓励并组织辅导员参与有关学生工作课题的研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之,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压力与挑战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远远不止以上笔者谈到的几点。

新形势下,随着学生教育管理中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辅导员工作的压力与挑战更是“与时俱进”,这就更需要国家、社会和高校进一步加大对辅导员工作的积极关注和政策支持的力度。

我们辅导员自己也要进一步强化意识,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心工作,努力奋斗,使我们的辅导员工作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彰显辅导员职业的特色魅力!【参考文献】[1]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3] 周建中.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04.【作者简介】陈建甫,西安思源学院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