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面试---问题纠集版1.导师关心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怎么说。
2.语气沉着自信3.请务必保持谦虚诚恳,attitude prevails!!!4.回答问题时,请想想你是个有智商的人,分点作答,条理清晰+例子5.翻译法律英语时,吐字清晰速度放慢去理解段落,翻译原则,不追求每词精确,而是整体平稳流畅!6.静思考,平静回答,淡定从容,诚实应对。
杂乱问题1.为什么报读法硕(为什么跨专业)?为什么报考中山大学?2.谈谈你对本科院校的感想3.谈谈你所读的法律书籍4.谈谈你所知道的法学名家5.谈谈最近一个案例6.自己今后研究的优势在哪里?7.研究生毕业后打算如何---求职抑或深造?8.谈谈你的优缺点9.如何评价你的大学生活10.读研期间规划11.简单说说你的毕业论文12.你认为法律学习应该具备怎么样的技能?你又希望在中大在什么方面得到提高?13.你觉得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吗14.谈谈你本科专业之于将来的法律学习15.请你评价微博16.简要描述下你的未来职业规划,研究生在读计划17.你为什么要考研18.谈谈对于马航事件的看法专业知识版1.可撤销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区别1、合同有效要件欠缺的性质不同。
可撤销的合同一般只是欠缺“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生效要件或严重违反公平原则如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
而效力待定合同欠缺的是合同当事人主体能力方面的合同有效要件,如无行为能力,无代理权、无处分权等。
2、效力状态不同。
效力待定合同处于效力待定状态,既非无效,也非有效。
其有效还是无效取决于第三人或善意合同相对人的是否追认或撤销。
而可撤销合同在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并经法定机关确认无效之前,仍是有效合同;但当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并经法定机关确认无效后,为自始无效合同。
3、有权主张并影响效力变化的当事人不同。
效力待定合同可由法定的第三人追认或拒绝追认,或由合同的善意相对人撤销,此追认或撤销直接向合同当事人进行,无须向法院或仲裁机关请求;而可撤销合同只能由受损害的合同方向法院或仲裁机关请求撤销,不能直接向合同另一方当事人要求。
4、受时间限制不同。
效力待定合同,第三人应在法律规定的催告追认期间内(我国《合同法》规定为1个月)作出追认或拒绝追认的意思表示;而可撤销合同,当事人须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该权利消灭。
无效合同:一、指虽经当事人协商订立,但因其不具备或违反了法定条件,法律规定不承认其效力的合同。
有下列条件者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2.分析案例,入室抢劫,却什么没拿,怎么判?3.说说人权与公民权的区别?1、主体不完全相同。
狭义的公民权仅限于有本国国籍的公民;而人权的人指的是自然人,除本国公民外,还包括在本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此其一。
其二,公民权的主体是单个人,而人权的主体既包括单个人,也包括集体、群体如民族、国家、妇女、儿童等。
2、适用范围不同。
在一个特定国家里,只有本国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在该国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没有公民权。
例如各国宪法中规定,选举权、被选举权、直接或派代表参与国家管理权、政治地位平等权、平等担任公职权、全民公决权、自由回国权、担任总统和国会议员的资格等均属于本国公民专有权利,非本国公民不能享有。
而各种人权则适用于一国领域内的所有人,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
3、属性不同。
公民权仅有法律属性;而人权除了法律属性外,还有道德属性和政治属性。
从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的角度看,人权属于道德范畴即应有权利。
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内政,给人权涂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因而人权具有了政治属性。
4、表达方式的差异。
公民权,一般各国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而人权,有的国家在宪法中有规定,有的国家并未在宪法中规定(目前将人权写入宪法的国家近40个)。
当然,宪法中未规定人权的国家不等于没有人权,因为国际法也是人权法的重要渊源,凡是加入人权公约的国家都必须尊重和保障相关人权。
5、实施和监督机制的差异。
公民权的实现靠国内法保障,有执法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人权的实现除了国内法和国内机关的保障外,还有国际法和国际人权组织的监督。
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保障机制就包括报告制度、国家间指控制度和个人申诉制度。
6、救济途径的差异。
公民权被侵犯时,在国内通过向有关机关控告、检举、申诉、申请复议、诉讼、要求赔偿等途径解决。
人权被侵犯时,在国内法律救济手段用尽之后,被侵权人仍不满意的,还可以向国际人权委员会申诉。
4.法律规定之外有有无权利?年关将至,虽然春节假是自大年初一开始放,但是过了小年夜,基本上很多的单位就开始放羊了,能够挺到大年三十仍然在上班的人,往往只有单位上安排值班的人了。
这样的情况年年发生,但是查遍法律却很难看到这样做的合法性依据。
这样的情况告诉人们一个浅显的道理:人们的权利其实不全是法律所授予的,而本来存在的,人们拥有法律所未曾规定的权利,社会的法律秩序只有保持对于这样的权利必要的尊重,社会才会显得和谐,反之,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强令部下必须上班到大年三十下午五点,可谓严格地依法办事了,但是在背后可能要被人视为另类了。
人们拥有法律之外的权利,有人认为钻了牛角尖了,但是事实上我们每一天都与这样的法律之上的权利打交道:我们看拳击赛,法律并没有授予一个拳手伤害另一个拳手的权利,但是这样的伤害却被称之为比赛。
此外,我们还拥有法律至今没有规定的自助的权利:当某人打了我一拳后,我可以将其留置到警察到来,而不会有人认为我非法拘留。
承诺的权利,病人可以要求医生锯去自己的一条腿,而不认为医生是伤害。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拥有的很多法律之下的权利,在当年也是法律之外的权利。
比如,过去法律强制公民参加婚检,而今法律又确定了公民自愿参加婚检的权利。
法律之外的权利是正常的,正是因为法律之外的权利存在,才使得法律有了进一步完善的可能,正是基于法律之外的权利,人们才要求端午节与中秋节放假。
也正是因为法律之外的权利存在,人们才有了判断法律良善的标准,而不让法律成为评判自身良善的准则:凡是承认人们正当权利的法是良法,凡是与人们正当权利相对立的法是恶法.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基于春节而拥有的权利是先于现行的所有法律而存在的,法律没有明确废除的,应该视为人们当然保留的权利。
法律确定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放假,但是我们看遍了法律却没有看到人们传统的过大年三十的权利被剥夺了的规定。
问题的关键是,法律没有剥夺人们准备过春节的权利,但是法律也没有给人们实现这样的权利以有效的保障。
其实法律的空白,正是法治体现,法律承认自己仅仅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之一,而不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全部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允许人们通过习惯、道德的要求、政治的考量而灵活处置,法律对此不加以干涉。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慎重、灵活地对待法律之外的权利。
法之外毫无权力?前些日子,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叔叔因酒后驾车和非法移民在波士顿市郊被捕,将依法受到处理。
在一些人看来,这实在是一件极为不可思议的事情。
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总统,手中掌握中可谓是叱咤风云的大权。
可是,对自己亲戚的违法行为——也并非是一种很重的罪行,却一点帮忙的可能都没有。
尤其是一国总统,连自己叔叔的户口问题都解决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被绳之以法。
这使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确实很厉害,所有的人——无论他是谁,都毫无例外地一视同仁。
实际上,这是一个健全的法治国家的必然结果。
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绝对不是秦始皇所推行的那一套东西,皇帝立法,臣子执法,而老百姓只有被法律束缚的份,法律仅仅只是统治的工具。
现代法治的核心所在,并不是在于治理社会,而是约束权力。
因为,平民百姓中固然有为非作歹者,需要依法处理,但是,掌握权力的群体也绝非是清一色的君子,滥用权力具有绝对的趋势,并且具有现实性。
权力一旦发威作恶,由于借助了庞大的公共资源,其危害的后果,是普通违法犯罪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法治的直接作用,就是在于用法律来规范权力的运行。
只要把权力管理好了,权力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社会。
于是,国家也就长治久安了。
依法治权的特征,就是权力的赋予和行使,都是由极为具体的法的规范所明确的。
也就是说,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权力才得以存在,权力才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制性,才是无所不能的。
比如美国总统,凭借在自己雄厚的实力,在法律的尺度内,发起威了是令世人震撼的。
但是,在法律规定之外,也就是说,法律并没有授予,或者法律虽然有权力内容的规定,但是在程序上没有行使的途径和方式,权力也就不复存在,即使拥有了职权,也不能付诸实施。
在法律之外,即便是身居总统的高位,其实也是毫无权力的人。
这就是法治的最为显著的特征。
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作为总统的奥巴马也无法对自己的亲叔叔有所帮助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奥巴马和任何普通人一样,只有以个人的身份,关注着案件处理的情况。
他倘若哪怕是用了一点点的权力来帮助叔叔,便是对法治的践踏,后果必然遭到可怕的弹劾。
由于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推行的是以官治民的人治,所以,官文化极为厚重,直至今日依然还散发着很浓的臭味。
人们崇拜权力,向往权力,总是把掌握权力,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志。
之所以会出现这般情形,是因为权力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
我不相信,对权力趋之如骛的人们,都怀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诚善良的愿望——当然这样的人也是不少的。
不少以权谋私的丑行,证明了他们追逐权力的真正目的所在了。
但问题是,假如是一个法治健全的国家,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之内的权力,掌握权力者其实是无法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的。
因为,严密的法律制度已经把权力的运行加以约束,权力只能用来增进社会利益。
相反,假如权力恰恰能够为个人带来不少法外好处,正证明法律制度的幼稚,还相当不完善。
因此,我们今后的法治国家建设的任务,就是要继续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不仅要继续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更重要的还是要将各项法律构建成现实的成熟的制度。
法律没有在生活中成为一种不可违背的制度,也就只是停留在纸张上的文字了,毫无意义。
通过各项制度的完善,使得权力的边界更加清晰,终于使得掌握权力的人切身感受到,什么时候自己应当行使职权,什么时候自己其实并不是“当官的”,而只是一名普通的公民,只有尊重法律的份儿,而绝对无法也不能以身居要职的条件,来对法律的实施指手画脚,就好像奥巴马无法也不能对执法人员处理自己的叔叔,以总统的尊贵身份进行干预一样。
唯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有资格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进入到现代文明的法治之国的行列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