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指南》科学领域的理解与实施
《指南》科学领域的理解与实施
❖ 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 如一周七天按照从周一到周日的顺序排列,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
冬轮回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 (二)数学认知
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4岁
5岁
6岁
1.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 1、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 1、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
形状特征,并能用自
构特征,画出或拼搭
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
己的语言描述
出该物体的造型
物体的造型
2.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 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 下、前后、里外等方位 词
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 2、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
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
并能进行分类
物品
3、能使用上下、前后、 里外、中间、旁边等方 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 运动方向
某一学科领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 概念、能力或技能
Company Logo
数学核心经验
1. 基础性:强调最基本,核心的数学概 念或经验
2. 系统性:注重概念或经验之间的关联 和支持
3. 适宜性:适合并促进儿童的数学思维 发展
4. 前瞻性:为儿童日后的数学学习和逻 辑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指南》科学领域的理解与实施 ——以幼儿数学教育为例
LOGO
华东师范大学 黄瑾
学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1、《幼儿园工作规程》(89年,96年)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
新课程
❖ 价值取向:忠实取向→忠实+创生取向 ❖ 课程内容:确定的、独立的→不确定的、动态的 ❖ 课程结构:以学科逻辑为基点→以儿童的生活经
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幼儿园工作规程》(89年,96年)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 3、《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2010年) 4、《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
“小学化”现象的通知》(2011.12.28.)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实施《指南》中的目标 ,教师需要具备如下专业素养和能力:
验为基础 ❖ 课程实施:静态的执行→动态的生成 ❖ 课程地位:教师是讲授者、传递者→教师是决策
者、合作者
《指南》所突显的精神和指导性意义:
❖ 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 领会五大领域目标的核心价值 ❖ 指导并反思教育实践中的各种教育行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 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
5-6岁 4-5岁
1520
☺
模式不仅存在于数学中,也存在于这个世界
❖ 在生活中,模式也是很常见的,它存在于视觉 、听觉、运动以及一切事物的形式中,比如地 砖设计、音乐或运动的节奏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数学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教育建议]
3.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秩序和 美,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
2. 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 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
2、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 2、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
物体的多少
(如合并或拿取)理解
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3.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 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 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3、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 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 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 是5。
3、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 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 减运算
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4岁
5岁
6岁
1.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 1、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 1、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
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 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
,对不同的形状感兴 描述。
的排列规律。
趣。
2.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 2、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
2.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 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 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
基本性质: 1、个别化学习————自主性、差异性 2、低结构化学习——开放性、选择性 3、过程性学习————发现、感知、体验
❖ 区角活动材料有两种投放方式,一种是开放式投 放,对材料不做任何玩法规定;一种是封闭式投 放,规定了玩法,附加了任务;
❖ 开放式材料体现探究性、自主性,将诱导幼儿的 游戏行为,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走向更有价值的探 索,幼儿控制材料;封闭式材料只关注操作性, 将诱导幼儿个别化作业活动,材料控制幼儿; ——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是通过游戏和自主 学习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的,因此投放的材料 主要应当是游戏性材料,而非纯作业性材料
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 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4、能用简单的记录表、 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 量关系。
故事中的数运算
❖合并 (现在有多少?) [1 + 3 = ?] ❖分开 (现在还剩下多少?) [4 - 3 = ?] ❖变化未知 (增加或减少了几个?)[1 + ? = 4] ❖起始未知 (最初有多少?)[? + 3 = 4] ❖比较 (哪个更多?)[1 _?_ 4] ❖均分 (每人有多少?)[4 / 2]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4岁
4-5岁
5-6岁
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 大小、多少、高矮等量 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 应的词表示。
1.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 粗细、长短、厚薄、轻 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 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1、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 顺序和位置。初步理解 量的相对性。
2. 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 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
●核心经验帮助老师确立数学教学目标和 重点。知道教什么及为什么教这些内 容
●理解核心经验使老师的教学更灵活,对 儿童数学思维更敏感,对儿童数学学 习的支持更有力
24
关注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
代数思维
交流 推理&验证 问题解决
表征 联系
数字&运算
资料分析
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
关注典型特征
多感官感知(视觉、触摸觉)
分析和比较
语言描述和表征
图形之间的对比
开放性的问题:
●你在我们教室的哪里发现了。。。(数学概念)? ●当我把这些分开/放在一起后,发生了什么? ●你搭的楼房比XX搭的哪个更高/宽?它们是几层楼
的?你用什么办法来量的呢? ●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来给这些物品分类吗?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实物情 境表征
书面符 号表征
表征
教具模型 表征
口语表征 T口Deexs语tcrip表tion征of
the contents
图形或图 表表征
——勒什(Lesh)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4岁
4-5岁
5-6岁
1、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 1.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 1、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
2.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 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 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
多地方都用到数
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 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
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 的乐趣。
的兴趣。
模式不仅是数学的基本主题,也是 数学本身最重要的特质,因为数学本 身就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形式、结构和 关系的抽象化模式的研究,所有数学 都建立在模式和结构的基础之上。
“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 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 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 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做中学(直接经验) 玩中学(游戏) 生活中学(生活)
“直接感知” “实际操作” “亲身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 (二)数学认知
数字顺序的规律性
• 二十以后的数字重复着同样的顺序:一个十位 数加上 1, 2, 3, 4, 5, 6, 7, 8, 9 (如, 21, 22, 23, 24…31, 32, 33, 34…)
学前儿童模式能力的发展性特点
模式的 识别
模式的 复制
3-4岁
模式的 扩展与
填充
模式的 创造
模式的比 较与转换
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4岁
4-5岁
5-6岁
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 大小、多少、高矮等量 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 应的词表示。
1.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 粗细、长短、厚薄、轻 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 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1、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 顺序和位置。初步理解 量的相对性。
关注核心经验,为理解而“教”
“课程不只是一系列的活动,课程必须合乎所 涉及领域的内部逻辑,聚焦于重要概念和技 能,并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 点。一套优质的课程,不仅应该阐明教学内 容,更需要引导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实 施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领域核心经验
核心经验 ——指对于儿童掌握和理解
积木建构的发展阶段
❖ 阶段 1:探索 ❖ 阶段 2:重复/堆高/平铺 ❖ 阶段 3:搭桥 ❖ 阶段 4:围合 ❖ 阶段 5:模式与对称 ❖ 阶段 6:装扮
Charlotte Winsor, 1996, p.7
阶段一:探索
❖ 婴幼儿经常把积木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 地方,或者无规则的把积木垒高或堆积在 一起。
❖ 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人多时 按先后顺序排队比较公平等。
❖ 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 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 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