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事故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避免车间生产现场由于高温作业所造成的人员中暑现象,起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目的,车间特制定防暑降温具体实施方案。
2 适用范围
破碎房高温天气生产操作过程。
3 危险源概况
夏季外界温度较高,残极冷却周期延长,造成工作环境高温,易引发中暑现象。
4 事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4.1 组织机构组成
组长:崔进中
副组长:窦占军、胡红保
4.2 社会求助电话
火警电话:119
医疗急救电话:120
紧急求助电话:110
4.3 职责
4.3.1 组长、副组长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预案令、信号,组织指挥事故应急处理;
4.3.2 成员负责做好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工作,并负责事故调查工作;
4.3.3 当班班长负责做好事件报警、人员抢救、事故发生时组织人员以及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工作。
5 信号报告处理
5.1 发生事故时,当班班长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现场负责人,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开展抢救工作;
5.2 现场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生产调度,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5.3 调度员接到报告后迅速逐级上报事故信息;
5.4 事故应急处理领导组接到事故报告后,领导小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6 应急保障措施
6.1 暑期(6--9月)每月召开一次防暑降温专题会议,重点要求班组加强对人员在岗期间的预防,其中对高温岗位操作人员要进行监控;
6.2 对高温岗位人员及时领取和发放防暑降温药品;
6.3 制定专人负责绿豆茶的供应,并及时领取冷饮和准备足够的水用以保证。
6.4 不定期进行防中暑应急预案的演练,使员工能熟练掌握,提高员工对中暑事件的处理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6.6 积极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使员工掌握防暑降温的基本常识,并做好各生产场所通风设备的维护工作。
6.7 对患有心血管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肝、肾疾病,应列为高温作业禁忌症。
6.8 在夏季高温期间,管理人员要经常到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发现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
7 轻重度中暑的症状及处理措施
7.1 轻度中暑: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度以上。
发现后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襟,以利呼吸和散热。
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
腋窝、大腿等部位。
7.2 重度中暑:将中暑者立刻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
暂时停止现场工作,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找出中暑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确保设备机组安全运行。
8 教育培训及演练
班组应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培训和应急处理的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每年进入暑期前进行一次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