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往理性下的法之沟通与民主

交往理性下的法之沟通与民主


交往理性 下的法之沟通与 民主
吴 丹 青 华 东 政 法 大学 2 1 2 0 0 6
摘要 : 关于 民主 的探 索 ,哈 贝马斯 从 商谈 的路 径找 到 了一 种不 同 以往 的操作 机制 。话语主体 之 间通 过相 互协商 的
方 式 、相 互 理 解 的 行 为 来 达 成 合 意 , 即 , 交往 理 性 。 本 文 就 从 交 往 理 性 出发 探 讨 在 沟 通 的 基础 上 达 到 法 之 民主 ,

指律师 ),主要有违反规定会见法官 、检察官、仲裁员 ;利用亲 朋 、同学 、师生 、曾经同事关系干涉案件 ;明示 或者暗示法官为 其介绍案源等案件。 妨 害 司法 廉 洁 类 ;主 要 是 法 官 、 检察 官 、侦 查 人 员 索 取 或 收 受 当事人及其委托的律 师和亲戚朋友的礼品、礼金 、有价证 桊 ; 司法 人员违 反规定接 受当事人及 其委托 的律师和亲戚朋 友 的宴 请 ;司法人员违反规定接受 当事人及其委托 的律师和亲戚朋友 出 资装修住宅 、购买商品或者进行各种娱乐、旅游活动 ;司法人员 违规 向当事人及其委托 的律师和亲戚朋友 报销任何费用、借用交 通工具、通讯工具 等影响司法廉洁的案件 。还有接受委托的律师 向司法人员送 礼、行贿或者馈赠 礼金、有价证桊 ;出资邀请司法 人员进 行娱乐 、旅游和为 其装修住宅 、购买商 品 、报销 任何费 用 、 出借 3 N 工具 、通 讯 工具 的案 件 。 Z 司法公正与廉 洁调查委员会 的案件线索来 源主要是群众的举 报和上级 交办 的案件 ,案件 初查 经主任 同意立案以后 ,交 由特别 调查小组调查取证 ,特别调查小组在调查过程 中认为有必要搜查 拘捕 的,按照法律程序 向检察机关 申请搜查拘捕令 。案件调查 终 结 认 为 需 要 处 理 的 , 由特别 调 查 小 组 移送 审议 听证 小 组 审 理 ,审
主要 从存在 于公共领域 之 中的 两种主体一一 乌合 之众 与利 益集 团 出发进行探讨 。 关键 词 : 交往 理 性 ; 民主 ;商 谈


民主的探讨与交往理性的理解
“ 人生而 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 中” ,卢梭在 《 社会契约 论》 中的名 言脍 炙人 口,而 自由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 和追求 。人 类无时不刻在遭受着束缚却又无时不刻地在探索 自由之路 ,民主 制度正 是源于对 自由的追求。卢梭和康德都提出了 “ 自我立法” 的命题 ,但是 ,卢 梭从整体 主义 出发 ,用 “ 公意 ”这个模糊 的 词 语 取 代 了 民主 ,从 而 给 “ 数 暴 政 ” 和 “ 体 专政 ” 以可 乘之 多 集 机 ,而康德从单体主义出发却使其变为理性 的绝对命令 。与此不 同的是 ,哈 贝马斯似乎从另一个视角寻找到一条新 的道路 ,在他 看来 ,民主 的关键在于对 公共事务 的公开讨论 、公开对话和公开 争论 。他认为 ,民主并不必然地要求价值 的一致性 ,它只是把价 值相互联系起来以及 把解决价值冲突放 到公开参与公共过程之 中 并为之提供 方法 。因此 ,哈贝马斯认为 ,只有从主体互动的角度 才可 以找到公民 自我立法 的根基 ,只有从商谈的路径才能找到 民 主立法的操作机制 。这就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 陛。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是指相互理解的行为 ,即话语主体之间 通 过相互协商来达成合意。在这里 ,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言语行 为 才能进行交流 ,非语言行为 ,比如姿势 ,通过语言 的媒介也能 指 向理解 ,同时这种相互 交流也并不一定存在一个有形的场所 , 它可 以是一个无形的公共领域 。在 民主这个命题上 ,哈贝马斯虽 然认为法律必然伴随着强制 ,但是这种强制应该建立在协商的基 础之上 , “ 只有 自主公共领域之保 障原则和党派竞争的原则才与 议会原则一起构成人民主权原则的 内容 ,这个公共领域应该保证 为各种意见 的 自主提 出、有效 主张确保 活动 空间” 。在这种协 商之上实际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 张力 ,即 ,一系列不可 避 免的理想 化在寻求达成理解的事实性实践 中构成了反事实 的基
础,这种反事实的基础批判地 指向本身并能够超越 自身。这种张 力 的存在取决于法律接受者的态度和动机,因而只有通过交往行 为 、通过经 由自由和平等的公 民意志的整合和 同意建立起来的法 律秩序才具有合法 陛。这就是交往理 f 生下的商谈理论。 在 以商谈理论为基础的公共领域之上 ,哈贝马斯强调了新 闻 媒体在 其中发挥的作用,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就是要在公共领域上 形成一种认知的 、规 范的和表达的话语之间的有力互动 ,而新 闻 媒介恰好解决了在公共领域的 民主协商之 中如何 与缺场者进行交 往的问题 。然而在这个公共领域的现实交往过程 中,会存在话语 者 缺失、话语主体缺乏事实真相与思维理性以及多维利益集 团渗 透 等问题 。如何有效利用这个公共领域 ,在交往理性的指导下通 过相互商谈和沟通从而靠近理想状态下的民主就是一个 现实的问
题。
二 、法之 沟通之 乌合之众
( )乌合之众下的沟通环境 一 在 民主协商之路 的探索上 ,缺少不 了对民众智识 、心理和理 性的分析 。众多先贤在探索 民主之路 的过程 中也从来不乏这样 的 担忧 ,即,如果将事务决定权完全交由民众 ,民众是否具备相应 的智识 ?即使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下 ,许多批评者指出在某些 情 况下 会 存 在 话语 者 理 性 的 缺 失 ,而 且 纵 然在 完 全 理 性 下 ,要 达 到话语沟通的完全理解也是非常 困难的 。关于这一点 ,在 现今的 网 络 话 语 方 式 中有 具 体 的 表 现 , 比如 在 网 络 环 境 中 ,很 多 人 可 以畅所欲言但是无须为 自己行为 负责 ,许多发言者甚至无法提供 实 际证据来支持 自己的立场而将论证的基 础建立在 自身的权威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