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教学目标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轰隆隆、挣扎、冶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

3.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神话故事的神奇。

4.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搜集、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自学生字、新词。

4.试着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熟悉的朋友,我们是主人,见到了客人可要热情的打招呼呀!(出示ppt)这是谁呀?孙悟空,打招呼的时候再带点礼貌,孙悟空,你好!这是哪吒,哪吒,你好!夸父你好!这几个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认识一位神话中的女神,她是谁呀?女娲,大家都认识她,传说女娲创造了人类,还帮人类建造了家园,关于他的传说有好多好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齐读课题!(声音真洪亮)二、检查预习(一)生字1.读:孩子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咱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看看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生读、齐读)(你预习的真充分,你的声音真好听,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这里面有几个多音字宝宝,谁能帮大家找出来?你可真棒,一下子就找全了。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其中“露”这个字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是经常出错,我把它放在句子中看谁能正确读出来。

2.写:同学们预习的真充分,真棒。

接下来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发现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还都有一个火字旁,哪一个字最容易写错?那今天我们就以这个“炼”字为例,来学习一下这一类字的写法。

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秘诀:左右不等窄让宽,来,伸出手指,和老师一块书写。

写字如做人,写字避让,做人谦让。

现在同学们在田字格本上认真书写这个字。

书写时候注意坐姿和执笔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提笔即为练字时。

同学们书写的非常好,可见平时都已经养成了规范书写的习惯。

(这个同学在书写时,坐姿非常端正,书写非常规范,字写得美观漂亮)写完之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

1.词语部分没问题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女娲补天》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谁知道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呢?都是想象的,总之非常的神奇。

(板书:神奇)看到这个题目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般人能补天吗?女娲真是了不起啊,居然能把天补上,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体会故事的神奇,和女娲的了不起。

师:你们知道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补天的吗?相传女娲造人后人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不过有一天,火神和雨神发生了争执把支撑天的不周山给推到了,天塌了,会是怎样一幅场景呢,我们去看看。

(让孩子们先看一段视频---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中)文中使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得,大家自己读一读。

读完之后你又什么感受(太可怕了,恐怖)文中用哪些词语来描写可怕的?(大火、洪水、窟窿)你能带着这种感受给大家读一读吗。

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边读边想象画面。

假如你是女娲,看到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务之急应该怎么做?(补天)总结:为了救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女娲决定把天补上。

三、重点研读自学指导:接下来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4自然段,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且思考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能看出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画出关键词句谈谈感受。

读完之后小组合作探究并交流学习收获。

1、谁来说一说,女娲是怎么补天的?用五彩石来补天,这想象有多么神奇呀!让一两个同学起来说一说2、哪些句子看出了女娲的了不起和神奇呢?预设:女娲是个坚强、不怕辛苦的人。

(1)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又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

朗读指导。

朗读评价。

找得确实非常辛苦!“终于”让你读出了什么?找到了五彩石,女娲是多么高兴啊(指导朗读)抽生读---教师范读----齐读,带着我们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点击)(2)她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佷稠的液体。

朗读指导。

强调五天五夜,可以想象,能把石头炼成液体,这个神火的温度肯定——很高。

可是女娲却要在高温的神火旁呆上——五天五夜。

在这五天五夜里,女娲不敢闭眼,怕一闭眼神火熄灭了,怕一走开,五彩石出了一丝的差错……即使热得头晕目眩,即使困得摇摇欲坠,女娲还是坚持着,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多么辛苦多么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呀)!(3)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女娲往上一泼,天空出现了什么变化?太神奇了,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齐读,感受女娲神力过渡:孩子们,真是神奇呀,这一泼,泼出了五彩的云霞,灾难过去了,大地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你们看天空多美好(课件)这(课件)教师深情朗读: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3、课文小结师:女娲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救人们于水火中,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女娲,你可真了不起啊!(声音再洪亮些)女娲,你可真了不起啊!板书:了不起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找一两个同学起来说一说)(看来你真的读懂了这个小故事,走进了女娲的内心!)4、孩子们,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讲完了,看来同学们都被这个神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着图片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哪位小勇士想上来给大家讲一讲呢。

注意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

(讲的绘声绘色,不过可以再简洁一些,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一会你推荐一个来试试?)没能上来讲的同学回家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四、拓展升华1、补充阅读,师:孩子们其实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作者根据《淮南子览冥训》这个神话故事改编的,最早的《女娲补天》更加瑰丽和神奇。

2、推荐阅读,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淮南子》中的《女娲补天》,也可以读一读《中国神话故事》,去感受更多的神奇,去感受更多神话人物的勇敢和智慧!《女娲补天》学情分析《女娲补天》这则神话故事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界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通过教学他们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

处在这一阶段的孩子们对神话故事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在讲解时不能咬文嚼字把课文肢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也是非常喜欢朗读课文,我设计的基本学法是: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

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并且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三年级孩子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所以单纯地说教理论,他们不容易接受。

所以,这节课,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侧重了情景的演示。

把《女娲补天》这个故事做成连环画,同桌两个人先交流,看图说话,之后再找个同学去讲台上展示,看图讲故事。

这时候的孩子们非常喜欢表现自己,对于上台讲故事这样的类似于游戏的环节他们很喜欢,就这样把这个小故事轻松掌握了。

还有很多同学跃跃欲试,我告诉他们可以回家讲给爸妈听,他们就又来了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和谐发展。

《女娲补天》效果分析这节课我采用合作、开放性的方法,多用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课题开始就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想象画面,很好地把握住神话故事的特点。

神话故事在讲解时不能过度剖析,而是通过绘声绘色讲故事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这次教学中,我清楚的知道一节神话故事课不能被肢解的七零八落,有一条理念在我的脑海中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绘声绘色讲故事”。

尽可能详细地把故事讲出来,话要说清楚、明白,就像是在给别人介绍某种事物一样,可以按照课文讲述的说,也可以假如自己想象的说,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事实证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环节,既像是在做游戏又像是在展示自己的表演,他们非常感兴趣也就很好的把这个神话故事给掌握了。

还有很多同学也被激发了想讲故事的欲望,就安排在家庭作业中,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除了这里教学设计中还设计了好几处说话练习,比如女娲在找石头的过程中,找了几天几夜都经历了哪些苦难?还有,女娲如此了不起,你想对他说些什么?都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事实证明他们的想象天马行空,一旦给他们创设个情景他们也都很愿意说,都体现了小学语文新课标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这节课,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了聊天式的活动方式,在师生的互动中娓娓道来,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最后推荐孩子们课下读《中国神话故事》去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瑰丽。

《女娲补天》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将再次把学生带回而是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

本单元课文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的言语;三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先生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借助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而《女娲补天》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教授《女娲补天》时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并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