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瘘管
胃造瘘管作为引流管道,引流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同时避免了鼻胃管对咽部的刺激,使病人感觉舒适。
胃造瘘管作为输入管道,应用要素饮食及匀浆饮食提供营养,较之空肠造瘘管其灌注容量大,配置简便,费用低。
(一)适应证
1. 需长期行胃肠减压者,如胰腺炎、肠梗阻的病人。
2. 胃肠功能良好、不能经口进食、需要行肠内营养支持者。
(二)置管方法
行胃造瘘术后留置造瘘管,有三种方式:
1.Stamm 胃造瘘术
在胃前壁作一戳口,置入一花瓣或蘑菇头导管,在导管周围作荷包缝合固定,自腹壁切口旁另戳口将导管引出体外,固定于前腹壁。
2. Witzel 胃造瘘术
在胃前壁作一戳口,置入导管后以荷包缝线固定,然后沿导管作浆肌层缝合,使其埋入浆膜形成的瘘道,然后再自腹壁戳口引出。
3. 胃黏膜管行胃造瘘术
将胃前壁或胃大弯切开一部分,缝合成一管状胃瘘道,将此瘘道自腹壁引出,内放置引流管。
(三)护理
胃造瘘管作为引流管道时,其护理同胃肠减压管,下面仅介绍作为营养管道的护理
1. 预防误吸
①半卧位可防止反流及误吸;②每隔4小时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大于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服用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③若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2. 保持瘘口周围黏膜及皮肤的干燥、清洁。
3. 减少胃肠道不适
①选择分次推注或分次输注,每次推注量100〜300ml, 10〜20min完成;每次输注量300〜500ml, 2〜3小时完成,每次间隔2〜3小时;②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胃痉挛、腹痛或腹泻;③营养液应现配现用,调配容器应清洁、无菌。
自制的营养液在室温下放置时间不能超过8 小时,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
4. 保持营养管的稳固、通畅
(1)妥善固定营养管:胃或空肠造瘘时,应用缝线将之固定于腹壁;若病人突然出现腹痛、胃造瘘管周围有营养液渗出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营养液时,应考虑到造瘘管移位、营养液进
入腹腔。
应立即停止输入并清除渗漏的营养液,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感染。
(2)避免营养管扭曲、折叠、受压。
(3)推注或输注营养液前后、特殊用药前后,都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
管。
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不要与营养液一起注入。
5.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 )机械性并发症:①置管失败或导管脱出:应熟练掌握操作程序;②导管堵塞:选择颗
粒小、混悬性好、少沉淀的肠内营养制剂,定时冲洗导管;③胃黏膜的损伤:导管不能太粗,插入时动作轻柔。
( 2)感染性并发症:避免制剂受细菌污染;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胃肠道并发症:①胃、食管反流:避免使用粗的营养管;②腹胀、痉挛性腹痛:营养液温度应接近体温;③腹泻:避免输入速度过快、温度过低,防止营养液污染;④便秘:使用含纤维素的营养制剂,增加水分的摄入。
(四)健康教育
1. 告之病人留置胃造瘘管的目的和意义。
2. 定期更换引流管口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3. 妥善固定胃造瘘管,避免牵拉管道而致其脱出。
4. 沐浴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处,以免伤口感染。
5. 带管出院指导
(1 )教会病人及家属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方法。
(2)营养液的输入温度应接近体温,根据病人的耐受力调节输入速度。
(3)保证输入容器及管道的清洁,营养液限时使用,防止营养液变质或被污染。
( 4)每6〜10 小时用20〜30ml 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保证营养液输注通畅。
( 5)定期复查,若发现异常或身体不适等,应及时就诊。
参考书:1 -杨晓霞赵光红•临床管道护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7 - 79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