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文

英文

(一)去年鄙人曾在网上谈英语大半年,到今年就不大愿意谈了。

英语教育之种种乱象,原本见怪不怪;扯得太多人家会说达奚武是自己想出名,是嫉妒,是放冷箭,是太苛刻不能容物。

我算老几!曾几何时,在我国学外语要在地下进行,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里通外国的帽子。

事到如今,中国又成为世界上学英语最为热衷的国家。

全民学英语、一票否决的搞法在网上不断被炮轰。

不过你轰你的,轰完了一切照旧。

话说近些年出现了“疯狂英语”、“沛沛英语”、“双向式英语”、“千万别学英语”、“四轮学习法”等许多学英语的门派。

礼散于朝而求诸野,这些流行英语学习法多数暂且可称为江湖英语门派。

这些门派的掌门人各有其傲人的“成就”。

比如李阳先生,其知名度之高据说列入全国百强,其“疯狂英语”的“用户”人数达到八千万。

亲自听过李阳演讲的人数有两千万之多。

双向式英语的掌门人扶忠汉先生来自台湾。

1989年《中国青年报》刊载了他在北京演讲的全文,此后其教材极其畅销,2003年他在武汉剧院演讲时自称当时《双向式英语》教材在大陆盗版书即达一千万套。

现在他又在大陆各地办培训班攻城掠地。

那次演讲门票五十元,前后两个小时扶先生大体只谈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学习法是最好的,他是最成功的英语教师,甚至不断引述大陆台湾著名学府英语教授在他面前出丑的实例,言外之意,老子天下第一。

《千万别学英语》的作者郑赞容先生来自韩国,他这本书在不到五千万人口的韩国发行量达到两百多万套,在日本发行五十万套,目下在台湾和大陆也有为数众多的追随者。

这本书的方法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本已沿用几十年。

论者以为(论者就是达奚武)此书水平甚低,文字杂芜,思维混乱,言不及物,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都可以找出众多的毛病。

(关于此书鄙人有专文发在英语论坛。

批评别人是要得罪人的,谁都不愿意伸着脑袋接石头,对疯狂英语以外学习法这里不想多谈。

本文主要谈李阳。

从各方面考虑李阳先生都是他们那一行的“杰出代表”。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记得二十多年前鄙人该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我们的崇拜者是陈琳、许国璋、邓炎昌、王佐良以及英国学者L.G.亚历山大等这样一些具有全国性甚至国际性声望的英语大师。

这些大师编纂的教材如《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跟我学》等等几十年在大陆盛行不衰。

但是时间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突然峰回路转,以上所述的某些江湖英语大师――有的出道的时候不过二十多岁――大行其道,数以千万计的各级英语学习者拜倒在他们门下,真正的英语界的学者、专家反而没有多少人理会。

如何学英语不请教专家学者而跟在一帮江湖郎中身后亦步亦趋,这岂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我从来不认为流行英语学习法都是一无是处。

我绝对相信某些学习法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是他们并不可能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没多少发明创造,这一点是肯定的。

对有些创始人我还是比较尊敬的,比如钟道隆先生讲话就还比较实在。

他那么大岁数用功学英语其精神着实给年轻人立了一个好榜样。

扶忠汉先生也给我类似的印象,当然他讲的东西在许多英语专业人士看来完全不是什么发明。

杜子华先生搞他的《英语成功学》,我以为英语就是英语,和个人成不成功没有直接关系。

而我在旺旺英语论坛读到一则帖子转载杜先生谈英语学习的一份讲稿,说的内容我基本上不感到陌生,但他讲的道理的确大体是对路的。

至于李阳先生,他的学习方法当然不会完全是胡说八道。

他出的教材和读物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他是一无是处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当然他的书主要是找人代他编的,里边的文章句子都是外籍人士的手笔,并不是他们自己原创的。

李阳说的也有普遍真理,当然不能完全抹煞。

他说用腿走路,我们当然不会反对说该四肢着地趴着走。

(《疯狂英语》杂志与李阳并无关系。

)(二)我有好几篇帖子谈李阳。

也许他出道之初曾经抱有为中国人学英语出一份力的良好愿望,他对提高社会上对学习英语口语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有一定贡献。

但是,十年以来李阳的所作所为,已经充分证实了他是一个欺世盗名“疯狂”敛财的江湖骗子。

参见我的《流行英语学习法面面观》《为什么李阳注定要失败》。

那么为什么一些欺世盗名的流行学习法能有那么多追随者,而专家学者的意见反而不大受重视呢?李阳等江湖英语“大师”的一时得势,实际上折射出当今文化、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大众心态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想主要谈以下五个方面:一,应试型的学校英语教育非常失败,忽视英语应用能力。

应试教育的形成原因甚多,有我国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有限的因素,有科举制度的遗毒,也有必要归咎于文化的全面失落,但很主要的一点,陈腐僵化的体制、教育体制不得不任其责也!在现行体制下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而作为所谓主科甚至核心学科的英语的教学,更是完全被一层一层的考试所左右和主宰。

考试当然要讲究所谓的公正客观,所以ABCD的客观题就几乎一统天下。

一切绕着书面考试打转转,口语交流当然没有地位。

如今开始所谓“重视”,实际上我看是换汤不换药。

对英语听说教学的投入这几年不能说不大,但是功夫主要用在了技术硬件上面。

华中理工大学首创的暑期英语口语“夏令营”,而今推广到各地高校。

很难想像连续上三四节口语课,连续上个十几天会有什么好的收效。

实质是为了所谓政绩,为了上级能够看到他们“实在的”作为。

关于考试问题请参考拙文《四级考试,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二,教育产业化和金钱的诱惑,教育单位和学界中人本身的腐败和堕落,使教育主管部门和外语界、外语出版界上梁不正下梁歪,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学校英语教育的声誉。

教育究竟是做什么的,是为什么人的,目标是什么,性质是什么,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们似乎很多人都不清楚。

教育产业化的口号必然贻害无穷,真担心这种口号会完全变为现实,那就要遗臭万年。

(我并不反对培训班等教育形式产业化,但是正规学校教育决不能沦为赚钱的工具。

)就英语教育而言,培训市场图书市场十分火爆。

比如大学英语教材的编纂和出版现在是放开了的,很多出版社都想来分一杯羹,有的主管领导利用职权推广自己关系户出版的教材。

鄙人所在的武汉市,前几年有某重点高校向学生推销盗版《大学英语》教材。

教材和培训班产业化也就罢了(有一套新出的大学英语教材四个学期的书售价总计好像是六百元),最可怕的是考试产业化,而且由官方从中牟利。

对四六级考试有理由存在这样的怀疑。

某些口语考试,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

如今大学英语教材之烂骇人听闻。

此问题可参见鄙人的《复旦和交大的白痴团队》。

三,社会上广泛存在急功近利心理,许多学习者相信简易速成,没有保持较为清晰理性的头脑。

这个问题谈的人很多,不光英语学习人们急功近利,整个教育也是这样。

不光教育如此,社会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此事说来话长,而且似乎看不到解决的指望。

四,专家学者影响力未能充分发挥。

现在的英语界专家学者讲学习方法的声音似乎也弱了些。

英语界不乏人品学术都很出色的专家学者,但他们很多深居书斋从事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研究,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学英语的状况和要求未必很了解,他们的言论经常是散见于各类报纸杂志,不是很系统,操作性可能也不是很强。

专家们都不讲速成(这是流行学习法的杀手锏),也不提倡为应试而学习,不喜欢商业炒作。

批评别人、得罪人的事是很难做的,谁愿意给自己惹麻烦呢?所有这些,都是专家学者们声音较微弱的原因。

五,人文教育全面缺失,读书人读书不多,对古人和近代以来的英语大家的语言学习法不了解。

文化的失落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夸张地说这是一个“读书人”不读书,“文化人”不懂文化的时代。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几乎为零。

如果学生们很早就读过四书或老庄等经典著作,他们学英语绝对不会象今天一样茫然不知所从。

现在呢,不说英语,开了十几年的课,语文照样学不好。

学习本来是个很个体的事情,可是如今多的是热闹之学市井之学。

李阳的讲座,他所谓的万人口语班,更象是摇滚音乐会。

李阳也说了,往台上一站张惠妹是啥感觉她就是啥感觉。

(文化之失落影响到英语学习法的迷失,兹事体大,请权且参考鄙人一篇很肤浅的文章《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也请搜索《林语堂论怎样把英语学好》。

)(三)古话说得有,时势造英雄。

“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是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关键还要诸位江湖大师自己努力,运用种种技巧而成名成家,招财进宝。

现在我们以李阳大师为例来看一看他们占领英语“市场”吸引门徒的手法。

敝作《流行英语学习法面面观》有一节是《五FF宝》,对诸路流行学习法玩弄的手段进行了条分缕析。

这五大“法宝”是:简易速成;爱国主义;科学;名人、洋人;弱势群体这些手法李阳大半都用过。

最关键的是他利用了人们急功近利,希求简易速成的心理。

同时他用种种手段给自己做广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很可惜,可能是因为隔行如隔山,虽然头脑清醒,不受商业诱惑的人很多,但被李阳纳入彀中的为数也颇不少。

李阳只有宣扬简易速成他的书才可能卖得动。

人们都想走捷径他就宣传速成。

语法难学他就说不用学语法。

听说读写译,几个字念着都是一堆,多麻烦,所以他就说口语就是一切。

起来书难读难背他就说只用背句子,拿着他的卡片可是上厕所都能学。

他也就这么些招儿。

为什么要“疯狂”,要说学英语是体力活,要乱蹦乱跳,憋出个一口气法,为什么铁板钉钉一定要“三最”,为什么要骂自己不是人,自己的生命贱如街上的野狗,标榜自己爱国,要支援老区教育(当然客观上我们欢迎他爱国有成)道理也都是类似的。

这样才能吸引人的注意啊。

李阳老师收徒无数,据说用户八千万。

全国高校老师加在一块儿学生也只他一个零头。

(关于李阳的学习法的具体问题,我曾经有专文论述。

见《李阳之流蒙人手法全景大解密》。

标题是后来改的,只为提高点击率,惭愧。

)简易是简易,他要人买他的书,那可是越卖得多他越喜欢。

一套什么发音宝典就是五百块。

这么多书磁带几时才学得玩?所以满简单的事又被他搞得很复杂。

李阳的学习法理论也没多少内容。

我见到的内容就很少,出一本书远远不够。

不卖“教材”人家哪有活路呢。

编教材要求非常高,难度是非常大的,这一点请参考我谈精读教材的那一部分文章。

李阳的教材五花八门,他的网站上光是书单就开了几页,水平且置之不论,他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编写?李阳还有高论,他说“随手拿起一张外国发来的商务传真,这便是最真实的学习材料;从一个价值连城的商业合同中也可学到价值连城的英文;另外一个英语学习资料的来源是托福考题,因为托福考试题中包含着最地道的英文;那些进口产品的说明书和包装也是一个重要的英语学习资料来源。

”这是强词夺理。

精读教材一定要精挑细选,要挑最好的课文。

李阳出什么掌中宝,强调以句子为中心呢?因为这样给人感觉能短平快。

我们想一想,我们背整篇的文章记得牢还是背零散的句子记得牢呢?当然是背文章。

背二三十篇文章就有一两千个句子。

这里面有思想,有观点,有作文的章法,有文化内涵,可以培养语感,而背零散的句子与背单词一样,只能给我们虚假的所谓“速成”的成就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