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全球价值链看全球供应链_中科院

从全球价值链看全球供应链_中科院


失败
未通过临床申请
临床试验I期
案例2: 全球医药产业 ——专利药价值链
专利药的全球价值链目前仍然 是全球医药产业的主要价值链。 发达国家控制了专利药价值链 从研制到生产的战略环节,我 国基本上没有话语权。
临床试验II期
消费环节
临床试验III期
原料药生产(药 厂)
制剂生产(药 厂)
通过生产申请
研发环 节
4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存货 质押融资风险管理》简介
拓展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蓝海领域, 关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典型模式, 融合金融系统工程理论最新思想, 创建存货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框架, 打造业务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平台, 研究关键风险控制指标决策技术, 突破存货质押融资风险管理瓶颈, 支持供应链物流资金流全程整合。
22
2 全球供应链治理与控制
从全球价值链中发达国家占领高端地位的方式 可以看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的影子。 发达国家控制价值链的逻辑是投入大量资本进行 金融运作控制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然后将非 核心环节分解给发展中国家,并通过金融资本和 产业资本的融合对分解的价值环节进行全球供应 链整合,从而实现对全球供应链的治理和控制。
(3)与银行和企业合作 理论成果和技术方法工具已应用于相关银行与企业的物流金融创新中,并产生了 经济和社会效益。
(4)报刊专栏 与“现代物流报”合作创办了物流金融专栏。
(5)行业发展报告 从2007年起,已经连续4年在《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上发布“中国物流金融业回顾 与展望”的年度预测报告;从2009年起,连续两年在《中国仓储行业发展报告》上 发布了“中国仓储金融服务分析与展望”的年度预测报告;定期主持了几个物流金 融和仓储金融的全国性论坛,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续)
26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新动向——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产生缘由:
全球价值链的分工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发挥全球资源 的比较优势,体现分工的效率,但却有可能大大提高了整个价 值链增值过程的财务成本。财务成本的增加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由于更多的生产工序是通过市场来协调,因此,贸 易总量和交易频率都会提高,企业为了满足市场交易的需要, 就必须准备更多的现金,从而带来了运营成本的上升。
5
成果应用与推广
(1)政策研究报告 2002年——2004年,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库存商品融资业务作业 规范》;撰写了相关政策报告,并已上报中央,对高层决策起到了辅助参考作用。
(2)“存货质押融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与平台构建 “存货质押融资管理信息系统(e-Inventory Financing Windows)V1.0”已获得国家 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软著登字第069731号,2007年),并正在构 建供应链金融业务控制与风险管理系统化平台。
(续)
18
在高端的研发设计环节上(1)
(续)
19
在高端的研发设计环节上(2)
在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条(P-GVC)治理与 控制模式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资本和技术 的融合,掌控了产品研发和核心部件生产等高附加 值环节,如Intel、IBM公司,然后,将一些低附加 值的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建立全球运营体系, 并利用专业分工优势和全球协作网络的整合优势, 进行全球供应链管理,使得利润最大化。
同时,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铁矿石和石油等资源 供应链,也基本被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牵着鼻子走。
13
案例4 :UPS——全球供应链 金融把握产业链制高点
UPS2002年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成立了专 门的UPS金融公司,推行全球供应链金融 。
UPS奔走于沃尔玛等大进口商和东南亚数以万计的中 小供应商之间。UPS在两周内把货款先打给出口供应 商,前提条件是揽下其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以得到 一笔可观手续费。这样,小型出口商得到及时的现金 流,而拥有银行的UPS则在美国和进口商一对一结算。
UPS全球供应链金融已扩张到60多个国家,2007年 正式登陆中国。其宗旨是通过全球供应链金融把握产 业链制高点 。
14
关键问题
1、为什么发达国家无论在资源、数码、服装、 服务等产业上总能够占据价值链的战略环节, 并总能够通过战略、技术与其他手段掌控整个 供应链的运作?
2、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如何相互作用,怎么将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来控制全球供应链?
(续)
28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新动向——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上财务管理和物流管理的集成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 的运作效率
信息 物料 资金
生产能力,配送, 运输, 仓储 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 贷款,薪金, 帐单
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需求,订货,质量 退货,维修,服务,回收,报废
支付, 贷款, 结算
零售商
从全球价值链看全球供应链, 从全球制造中心看中国风险管理
汪寿阳, 李毅学 (冯李汪物流金融工作室)
冯李汪物流金融工作室
2008年5月,汪寿阳、冯耕中和李毅学等教授共 同发起成立了“冯李汪物流金融工作室” 。工作室 重点关注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系统解决方案、物流与 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系统控制平 台构建以及物流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等重要问题的 研究与产业化推广工作。
(续)
20
在高端的渠道整合环节上
在采购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B-GVC)治理和 控制模式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资本优势 整合营销渠道,建立全球采购、运输、营销网络、 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整合全球供应链来获得高 附加值,如UPS、沃尔玛等。
(续)
21
在战略资源的控制环节上
发达国家的跨国集团利用投资、合资、并购等 手段,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掌控了石油、铁矿石、 有色金属等整个供应源、贸易渠道和运输物流,从 而获得了全球战略资源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如日本 三井财团的三井物产,拥有权益比例的铁矿石控股 产量就位居全球第四位,年开采权益超过4000万吨, 而且,还利用三井物产掌控商贸投资、商船三井掌 控运输物流等来整合整个资源供应链的运营 。
6
报告提要
从全球价值链来分析当今的全球供应链, 试图提出和讨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一些 关系与发展问题;另外一方面,试图从全球 制造中心来讨论中国的风险管理,并重点介 绍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7
报告框架
案例剖析 1 全球价值链发展状况 2 全球供应链治理与控制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新动向——供应链金融 4 全球制造中心的危机与 产业升级之路 5 产业升级中的中国式风险管理 6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7 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与需求 结束语
(续)
31
供应链金融特征
(续)
32
供应链金融典型模式
(续)
33
案例:渣打银行的供应链金融
(续) 34
小结
发达国家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分解和全球供应链 的整合,占领了资源、数码、医药等产业链的制高 点。但金融危机使其虚拟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并 因而影响到了实体经济和全球价值链的结构。
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这为 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或介入新兴产业、全方位参与 国际分工和竞争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但同时也 对中国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供应链核心企业将资金压力转嫁给上下游企业,虽
然降低了核心大企业的财务成本,但却往往带来整个供应链资
金成本的上升。
(续)
27
整个供应链资金成本上升例子
根据Hartley-Urquhart(2006)的估算,戴尔(Dell)公司比其上游的合同 制造商Flextronics公司在市场上融资的成本要低280个基点或2.8%(参见图 5)。另一个例子是,零售业巨头沃尔玛(Wal-Mart)比其非投资级的供应商 之间的平均资金成本差要大于64个基点。
出口所占百分比 (2008)
进口所占百分比 (2008)
发达国家
90.55%
80.15%
发展中国家
9.45%
19.85%
全球药品贸易基本上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 间进行,发达国家提供了全球91%的药物出口 和80%的药物进口。(资料来源:李大伟等)
(续)
11
发现药物成分(原 料药)
失败
临床前研发(制 剂)
消费者
信息 物料 资金
(续)
物流、帐单流和资金流集成管理
• 应用有效支付和收款解决方案可以增加运营资金的效率,优
化资金流
• 资金流的有效管理可以减少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
• 帐单流和资金流有效管理可以促进物流效率
(续)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新动向——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利用金融资本的有效运作, 并通过对全球供应链上下游不同企业之间的 资金筹措和流动统筹安排,合理分散资金成 本,填补了供应链上的资金缺口,有效解决 了供应链资金失衡问题,实现了全球供应链 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整合。
3、我国今后的产业格局应该怎样,在产业升级 中如何进行中国式的风险管理?尤其是如何进 行供应链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15Biblioteka 1 全球价值链发展状况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
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
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
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UNIO,2002)。当国家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价 值链条各个环节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如何空间配置的
时候,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决定了企业应该在价值链
条上的哪个环节和技术层面上倾其所有,以便确保
竞争优势。(Kogut,1985)
(续)
16
全球价值链微笑特征
(续)
17
发达国家掌控全球价值链
目前,发达国家基本掌控了各个产业链的战 略核心环节,能够获得微笑曲线的高端附加值。 按照全球价值链理论,发达国家掌控的方式主要 分为掌控技术开发与产品设计、掌控高端的渠道 整合以及掌控战略资源三种,其经济学本质都是 将战略定位于对稀缺战略环节的控制,因而能够 获得很高的利润空间。
相关主题